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瘦西湖历史背景 乾隆下江南遇王八讨官是真事吗

导语:乾隆下江南时,途经瘦西湖时遇到了王八讨官的真实事件。据说王八在此地讨官,乾隆闻讯后亲自前往解决问题。这一事件成为了瘦西湖历史的一部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扬。

目录导航:

  1. 瘦西湖历史背景
  2. 乾隆下江南遇王八讨官是真事吗
  3. 趵突泉历史背景
  4. 乾隆一共几次南巡
  5. 戏说乾隆背景
瘦西湖历史背景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处古代文化景区,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南朝宋代,传说在扬州东南的一座山上有一个神仙住在青龙庙中,每天晚上从庙前的鸟巢飞过,斗芝麻一般的小麻雀成堆的扑腾窜动,两旁的柳枝和草坪全面为之摇曳。
人们称这里为“扬州胜地”、“扬州名胜之一”。
后来,隋唐时期,瘦西湖成为贵族文人雅士谈诗论文、描写风景的地方,得名“瘦西湖”,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今天的瘦西湖作为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留下了无数值得珍藏的回忆。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1]。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1]。

1、瘦西湖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2、瘦西湖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最初在南宋时期建造,经过多次的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风貌。
据史料记载,瘦西湖曾是南宋萧淑妃的宝地,曾被元代官员刘秉忠赞为“北湖胜过西湖,瘦树胜过肥竹”。
近现代以来,曾多次改建和修缮,并在清朝成为上层社会人士的休闲胜地,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赏和倾诉。
3、瘦西湖现在已成为苏州市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瘦西湖也成为苏州市文化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展示了苏州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瘦西湖是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境内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2、瘦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这里是一处池塘,被称为金鱼池。
明代时,这里成为扬州名门望族建馆园林的地方。
清代时,恭亲王奕䜣在此修建了宫殿和府第,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处高雅的园林景区。
3、瘦西湖的历史背景不仅是扬州园林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南方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现在的瘦西湖已成为扬州市的著名旅游胜地。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

瘦西湖上造园历史悠久,至清代中期,为迎接康乾两位帝王特别是乾隆的南巡,盐商以及扬州地方官员在瘦西湖两岸相形度势,划地构园,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园林群,时有“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的盛誉。民国时期,又有增建。瘦西湖全长4.3千米,主要为隋唐以来扬州城池护城河遗存,后经人工精心雕凿成园。

瘦西湖为大型集锦式湖上园林群,人文景观极为丰富,自然风韵古朴典雅,造园手法相互因借,艺术风格兼具南秀北雄的特色,是江南地区传统造园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点,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乾隆下江南遇王八讨官是真事吗

正史没有记载,这么离奇的事肯定是假的!

清乾隆十六年某天,乾隆皇帝又到江南巡视,乾隆南巡中途要坐船沿着运河南下,还带了皇太后一同前往。皇太后年高六旬,但由于是第一次去江南,这一路南下风光甚是无限好,皇太后大开了眼界。

一天,乾隆南巡所乘的大龙船,驰到这长江中心,不想龙船慢慢地就停在了长江的中心不动了!乾隆皇帝就问身边的太监:“船为何不走了”,只见河面浊浪滔天,妖气阵阵,前去看路的太监都被邪恶的水怪拖到河里淹死了。

前锋官一看不好,只好秉告皇上,前面有邪鬼,镇不住,一群臭鱼烂虾嚷着见皇上,怎么办?领头的只好回来向乾隆皇帝报:“龙船被驼住了”,乾隆皇帝又问:“怎么会被驼住”,太监又回答说:“长江里的乌龟王八带头,鱼鳖虾蟹助威,听说真龙天子同皇太后路过此处,向皇帝讨封来了”。

乾隆皇帝不明白为什么讨封,怎么个讨法就又问太监。太监就又回答说:“乌龟王八说它们祖祖辈辈,几万年在长江里为乌龟、王八、鱼、鳖、虾、蟹,认人们捕捞、宰杀、吃喝、什么时候也让它们有个出头之日。光宗耀祖!今天若是不答应就不放龙船过去”。

乾隆皇帝这下可犯难了,自从盘古开天地,这几千年来也没有这事呀!这将如何是好,左也难右也难。向身边大臣问计,这时皇太后听说了此事,感觉很新鲜,各种围观之下,皇太后就对乾隆说:“你就封它们二百年以后,咱们过江再说”。

乾隆爷看了他们心形堕落丑恶,打心眼里就看不上,但是不答应船又走不了,乾隆爷嘲笑到!你们等着吧,等灯火朝下,铁鸟上天,你们就能当官了吧。

众妖精听后信以为真,要求写个凭证,无奈乾隆皇帝让太监写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长江之中,乌龟王八,鱼鳖虾蟹,千百年以来居住江中,任人们捕捞、宰杀、吃喝!心中实觉委屈。特封二百年后,让长江之中的乌龟王八,鱼鳖虾蟹,大大小小都有官做。钦此!

趵突泉历史背景

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面积达158亩,是以泉为主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特色园林、国家首批重点公园。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之一。

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太守时,在趵突泉边建“泺源堂”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突泉,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即跳跃奔突之意,表达了趵突泉三窟泉水日夜迸发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

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太守时,在趵突泉边建“泺源堂”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突泉,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即跳跃奔突之意,表达了趵突泉三窟泉水日夜迸发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

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形成长方形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最大涌水量为16.2万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

趵突泉(Baotu Spring),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2002年,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的记载可上溯至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趵突泉旧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在《齐州二堂记》中说:“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相传乾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乾隆一共几次南巡

乾隆一共六次南巡。

乾隆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

早在清军入关时,曾对顽强抵抗的江南人民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因此江南地区的反清情绪异常高涨。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统治者就采取了各种方法,如设立博学鸿词科,征调明朝遗民编修明史等,极力笼络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

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一心想要效仿祖父的乾隆也有过六次南巡,并且前两次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样,以浙江杭州为终点,还登上绍兴会稽山祭禹陵而还,意在炫耀国力、安抚江南民心、视察耗费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戏说乾隆背景

《戏说乾隆》把清帝乾隆三次微服南巡的经历描绘得精彩生动,以宏大的历史场景,诙谐的艺术语言,缠绵的感情纠葛,利落的打斗场面,张弛的故事结构,轰动两岸三地,堪称一部叫好叫座,领风气之先的优秀作品。

剧组以实地取景的拍摄方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运河的沧桑、太行的逶迤、京师的繁华和江南的风情跃然荧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9938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历史上谁最有钱 历史上谁比和珅富下一篇:南朝梁开国皇帝 南齐六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