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揭秘:史上防盗功能最好的皇帝陵

导语: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北郊一个叫香岗的小山丘上,几十名农民工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在挖石头、挖土。海拔49.71米的山丘被截断了17米。民工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突然发现风化花岗岩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砂岩板。每件5平方米大,重3600公斤。起重机吊起石

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北郊一个叫香岗的小山丘上,几十名农民工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在挖石头、挖土。海拔49.71米的山丘被截断了17米。民工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突然发现风化花岗岩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砂岩板。每件5平方米大,重3600公斤。起重机吊起石板后,发现下面有一条神秘的通道,由750多块红砂岩制成,上面覆盖着28块大石板。估计那一年挖出来的土方是3000立方米,450多吨,可见工程量巨大。

图片来自网络

广州市文化管理协会考古队得到消息,迅速派出考古人员前往现场。经调查,这是一座石墓。考古学家觉得很重要,赶紧向文化管理委员会汇报。二十分钟后,广州市文化管理协会副主任、著名考古学家麦来到香港山。他拿出一个装有五节电池的大手电筒,从缝隙中向下窥视。

随着手电筒的光束移动,麦第一次看到了用石头砌成的墓壁、巨大的石头墓门,以及墓中一堆杂乱的物件。在凌乱的物品中,一个巨大的青铜鼎和几件陶器最为突出。麦郝颖把手电筒的光束停在这些文物上,上下打量它们,并从形状和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判断。应该是2000多年前的汉代石墓。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当晚10时许,麦带领几个人悄悄来到香岗工地,并让考古学家黄拖着一根绳子从窝沟里进入墓穴探个究竟。在手电筒的帮助下,黄走过一条过道,进入了大厅的一个耳房。他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他看到巨大的铜壶、铜壶、铜桶、铜钹和无数的玉饰散落在一层质地不清的零碎物件上。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物体光彩夺目。10分钟后,根据麦的指示,黄带着一块大玉石、一个铜钟和一个陶罐来到墓口。他让上面的考古学家用布袋小心翼翼地将文物提起,然后借助绳索钻出墓穴。

然后,专门派了一个人到北京,向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详细汇报。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省博物馆共同组建了湘钢汉墓发掘小组。经过调查和发掘,证实这是南越国王赵聪的第二代墓,已在地下埋藏了2100多年。这是岭南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汉代画像石墓。

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会尽最大努力避免自己的陵墓被盗。如果说赵官没有治国的能力,那么他可以说是一个防盗的典范,因为他的墓在2100多年后依然完好无损,这是帝陵中的奇迹。

图片来自网络

当研究赵翔的地下宫殿时,我们会发现即使盗墓贼找到了赵翔的坟墓,从里面偷东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墓的形状有点像“A”,头朝北,脚朝南。“场”字为墓,延长的竖位为通往墓的墓道。墓道呈长方形,内填黄土和大石头,大概是封墓后填的,以防后来者接近墓道。

这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也是解开许多谜团的关键。因为只有搞清楚赵墓的结构,才能揭开他的墓历经两千年而未被发现的神秘面纱。

南越王墓的发现,其社会、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不仅震惊了岭南大地,也震惊了全国,闻名于世。这让考古界、各行各业和新闻界的每个人都感到惊讶。有人评论说,这是“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让无数人探寻了两千多年的秘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揭秘中国五大不腐女尸:虽经千年栩栩如生下一篇:震惊!英国考古发现奇特的重爪龙骨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