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烟雨夜读 | 吹尽柳花人不见 烟雨夜读 | 吹尽柳花人不见 春旗催日下城头

导语:宋朝诗人方惟深,与王安石交好,虽未中进士,诗文却备受赏识。他的诗歌充满了唐风,写出了旅途夜泊的静谧和怅惘,以及雪花、渔父等意象的深刻描绘。

烟雨夜读书|吹柳花不见人,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 | 烟雨客 这位宋朝诗人,没有中过进士,只是和弟弟躬耕于田亩之间,却和当过宰相的着名诗人王安石过从甚密。王安石还非常欣赏他写的诗,亲自书写在自己的诗集中,一度被后人认为是王安石所作。 此人名叫方惟深。他字子通,莆田城厢后埭人,幼随父亲,居住长洲。惟深早年便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与弟躬耕。 一天,方惟深去拜访王安石,却没有遇到他,心中感到十分惆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谒荆公不遇》诗。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柳花飞舞殆尽,太阳也在春风中旗帜的催促中,缓缓西沉,却始终不见那人归来。 熔情入景,景即是情。虽无一字明写作者访人不遇的怅惘之情,但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意象渲染铺陈,哀而不怨,摇曳多姿,深得唐人风致。 据《中吴纪闻》载:「 ”此诗荆公亲书方册间,因误载《临川集》。”可见王安石对此诗十分喜爱。 有意思的是,方惟深还有一首《舟下建溪》诗,亦得「 ”荆公爱之,尝书坐右,后人误入荆公集中”。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全是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旅途夜泊的静谧和怅惘。黄昏时分,诗人走到一家旅店门前,这时店家正要关门,月色朦胧,诗人信笔直书胸臆,想到了去年的别离,一切都有痕迹,一切又渺若飞鸿。 「 ”客航收浦月黄昏”化用林逋《山园小梅》「 ”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 ”野店无灯欲闭门”化用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名句「 ”野渡无人舟自横”,不露痕迹,却充满了野趣与活力。 诗人笔下的雪,也下得不同凡俗,出了前人窠臼。 雪 宋 方惟深 剪水飞花着地干,世间颜色比应难。 谢家儿女空才思,只作因风柳絮看。 这雪花,是世间最难比拟的颜色,谢家儿女将之比作柳絮因风起,也是着相之论,没有写出雪花飞扬的精神…… 方惟深于崇宁五年特奏名授兴化军助教,卒于宣和四年,年八十三岁,无子,只有一女嫁与乐圃先生之子发。 据《中吴纪闻》云:「 ”子通游王氏之门,初无迎合意,后隐城东故庐,与乐圃先生皆为一时所高。每部使者及守帅下车,必即其庐而见之。前后上章论荐者甚众,竟绝禄仕意。僧仲殊赠诗有‘依旧凄凉无长物,只余松桧养秋风’之句,可以见其清高矣。” 说到他嫁女其家的乐圃先生。这是北宋一位雅人,名朱长文,号乐圃。他于家中筑藏书楼 乐圃坊 ,藏书2万余卷,当时名人士大夫以不到 乐圃坊 为耻,其藏书多有珍本秘籍, 乐圃坊 藏书闻名于京师。渔父宋 方惟深 一叶生涯逐浪流,悠悠生事共萍浮。 蓑披残雪湘江晚,钩拂红尘渭水秋。 买酒解衣杨柳岸,得鱼吹火获庐洲。 兴阑却返扁舟去,半掩柴门古渡头。 他用这首渔夫表露心迹。虽然生如浮萍一叶,却也风雅出尘。 都下寄友人叶褧之 宋 方惟深 朝车皆有从,暮辙各有投。 茫茫声利区,贱客难独留。 岂无平生交,音容杳南州。 幽怀欲有诉,寤寐不可求。 颇有古风的一首诗。朝车有从,暮各还家。世间名利客,几人是知音?想要倾诉,却求之不得,恍若诗经中的关雎,空自好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7903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下一篇:《清平乐》赵祯仁厚 《清平乐》赵祯仁厚 但也给後世带来了巨大隐患 导致王安石变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