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中统的历史:从创建到覆灭 中统的历史:从创建到覆灭

导语:中统是由国民党CC系领导人控制的特务机关,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扩大改组为三个公开特务组织。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内政部,现为法务部辖下的调查局。

中央委员会的历史:从创建到崩溃,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统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其前身也是由国民党CC系所组建。中统正式形成于1938年3月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从创建到覆灭,中统前后有11年左右的历史。 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 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1949年2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隶属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国民党中央掌控。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于1954年10月,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现为“法务部”辖下的“调查局”,职权重点是维护“台湾安全”和打击社会重大犯罪活动。除接受“国安局”委托的“政治侦防”业务外,还要负责查贿、缉毒、防止重大经济犯罪等。 1949年后,中统在大陆的潜伏特务全部被严厉镇压。 1928年初,国民党在中央组织部中设立专职情报的“党务调查科”,此时,军队系统也有“参谋本部第二厅”,负责军事谍报与电讯侦测;1931年,“中华民族复兴社”的秘密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特务处”,从事情报暗杀活动。 1932年,党务调查科扩充为“特工总部”,1935年改组为“党务调查处”。 1937年4月,徐恩曾负责的“党务调查处”与戴笠负责的“力行社”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调查处为一处负责党务,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为二处负责特务,仍属戴笠管理。可以看出,初创阶段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组织机构变动相当频繁。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1938年初国共达成合作,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和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共产党在国统区由完全秘密转为公开;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亦日益高涨,势不可挡。 1938年春,蒋介石借口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为了防止日谍汉奸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战力量,在3月29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把原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组,扩大成为3个公开的特务组织: 一、以第一处为基础,建立隶属中央党部秘书处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由徐负责日常实际工作。 二、第二处扩大为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任局长由陈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长。这个局简称“军统”。 三、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特检处。 中统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由副局长主持工作。 1947年,中统改名为党员通讯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季源溥任副局长。各大行政区办事处改称直属通讯处,各省、市党部调统室改称党员通讯组,为公开的情报机构。同时,在各省、市设立了秘密的情报组织,以区为单位,如沈阳区、旅大区等。区下设分区、工作站、工作组。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划归内政部领导,简称内调局,但习惯上仍被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实际由国民党中央控制。 在1949年败逃台湾前担任过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过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全面失败,中统迅速在大陆覆灭。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8491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孔维克画家排名 孔维克画家排名 当代前20名画家排行榜下一篇:向汉高祖学创业之刘邦的转折期 向汉高祖学创业之刘邦的转折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