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同样都是诸侯割据又是战争不断 春秋和战国为何还要区分出来

导语:本文介绍了中国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3年,战国开始于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221年。文章讲述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性质转变,从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到诸侯互相攻击吞并。同时提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变化,以及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对于那些对春秋战国非常感兴趣的朋友,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众所周知,在秦朝之前,包括夏商周,我们都称之为先秦。武王伐纣后,西周采用“分封制”,极力分封诸侯,以显示自己的功绩,保卫都城。然后,公元前770年,全荣攻破濠江,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于东周。与此同时,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直到公元前453年,赵、魏、汉三分晋,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然后,也是藩属政权和不断的战争,但要分春秋战国前后两个时期。现在我们一起聊聊。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3年,始于东周建立时周平王迁至洛邑,止于赵、魏、汉三分晋。《春秋》,以鲁年谱《春秋》命名。春秋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皇族的衰落,诸侯的争霸。比如我们熟悉的《春秋》五侠:、、、和吕、勾践。这个说法是《荀子·王霸》中提到的一个说法,另外一个是唐代司马贞整理的《史记》中提到的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当然,现有文献中提到的春秋五斗有好几个版本,但这两个基本上大家都很熟悉。

春秋时期,虽然诸侯争霸,连年战争爆发,但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最终目的大多不是吞并土地,而只是“称霸”。通俗的说,我打你是为了让你服从我,承认我强,承认我是诸侯中最强的。要成为太上皇,就要接受周王的封爵,而周王授予“侯波”的称号,也就是太上皇的长度,因为在古代,“博”是兄弟排行中最长的。

战国时期

战国开始于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221年,从赵、魏、汉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战国时期,顾名思义,战乱肆虐,各路诸侯互相攻击。最后七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国家组成了“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汉。战国七雄的主张在相关史料中是一致的,没有其他提法。

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几乎完全失去了地位,诸侯们基本上不理会周王室。诸侯之间的战争也从最初的争霸战争变成了吞并战争。由于周王室的衰落,诸侯国逐渐开始“僭越”。例如,魏惠王曾与齐威王、徐州会师,互尊为王,史称“徐州王祥”。因为“王”是周的封号,王侯是周分的,所以封号是“公、侯、伯、子、公”,如、,都属于周公。因此,“王祥”是“擅自闯入”。在南方,吴、越、楚等国实际上并不是当时的周王室,所以他们是国王。后来秦国打败了魏国,秦王也进行了“五国之王”。

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在谈原因之前,先提一下周代封建制度下的两种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是皇室贵族为了建立世袭统治,根据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的制度。宗法制度,从内部来说,以长子继承制为特征,即“长子继承制与普通继承制的区别”。长子是妻子生的长子。只有长子有继承权,嫔妃或长子只能封为诸侯。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也存在于诸侯国内部。

另一个核心系统是仪式和音乐系统。礼乐制度的核心是对不同阶层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区分,包括衣食住行。比如周游历的车辆和宫殿,都高于王侯或卿大夫。举个简单的例子,“死”的名字因阶级而异。天子之死,谓之死;诸侯之死,谓之死;卿大夫之死,谓之卒;秀才之死,谓之不贵;民奴之死,谓之死。而且不同阶层的乐队和乐舞也有差异。在乐队里,皇帝是“四面”,包括东南西北;王侯是“三面”,缺北面;卿大夫缺北缺东;而且只到南方。乐舞中,天子为八女;王子是六个,以此类推。《礼记·曲礼上》有“君抚,大夫降;大夫抚,士降;你负担不起,庶人。惩罚不在医生身上,犯人也不在国王身边。”记录。“礼不如庶人,刑不如医”是指庶人不被礼法强制,士大夫犯法可以杀人,但不能被刑罚折磨。

为什么要分春秋战国

前面提到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的区别之一就是这两种制度。

春秋时期,“礼乐为帝所征服”。虽然周天子日渐式微,但群臣仍在名义上尊敬周天子。比如齐桓公的霸权是“尊王抗夷”的大旗;国家虽然打过仗,但不会做“擅闯”。而各诸侯国虽然各有实力,但都是周王室的附庸,所以很少有吞并的行为。

春秋末期,有两个著名的事件——晋朝和天朝。

三家分晋是指曾经是晋国“六卿”的赵襄子、韩康子、魏欢子共同灭了属于六卿的智伯,瓜分了属于智伯的土地。此时,金的公职早已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在位的周威烈王被迫立赵、汉、魏为王。最后,在公元前376年,三个家族分享了晋国公职的土地。

田代齐,是指公元前532年,陈国公家族成员田湾第四孙田与鲍、栾、高三人联手,消灭了齐国的大清王朝。之后田、鲍灭栾、高二。田为齐国“众子公孙无家产,私分城池”和中国人“众贫独独”赢得了民众和中国人民的支持。在齐景公,公职腐败。公元前386年,田和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同年,被封为周安王,封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姜姓齐被绝对顶礼膜拜。田至今仍以齐为国号,史称天齐。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周王室已经完全名存实亡,礼乐体系已经开始崩溃,故称“礼乐崩溃”。于是,三家分家成晋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与春秋时期“礼乐为帝所征服”不同,战国时期“礼乐为君所征服”。也就是各大诸侯国说了算。如果国家有军务,就不再打周王室的旗号。公元前256年,秦国入侵东周都城,延续了800多年的周朝正式走向灭亡。

战国和春秋的区别在于,春秋时期还是奴隶制社会,实行“井田制”,即土地是国有的,周王室把土地分给老百姓使用。像《诗经·潇雅·北山》,写的是:天之下,为王土;率土,王臣。也就是说,井田制,土地是国家的,使用的人都是皇室的臣民。

战国时期,生产力逐渐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逐渐瓦解了井田制。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战国后期,国家开始“废矿开楼”,鼓励人们开垦土地,新开垦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开垦者。

结论

春秋战国之所以分为两个时期,其本质原因是社会性质的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而表现为“礼崩乐坏”,诸侯互相攻击吞并。

作为社会转型时期,思想也会在这个时候发生变化。有的人坚持原有制度,有的人迎接新的变化,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包括法家、儒家、道家等等。

这两个时期看似相似,实际上却大相径庭,所以史学界将春秋与战国分开。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始版权受到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897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的幸免者汤和是怎么死的?下一篇:萨哈 苏克萨哈和鳌拜因何而争斗不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