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着名指挥家 克劳迪奥·阿巴多:当代着名的意大利指挥家 位列“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列

导语:克劳迪奥·阿巴多,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曾任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艺术总监、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阿巴多的指挥富有戏剧性,尤其擅长意大利歌剧,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

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年出生,当代意大利著名指挥家,跻身“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列。曾任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艺术总监、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他曾患过胃癌,但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康复,重新登上了领奖台。他后来担任瑞士卢塞恩音乐节管弦乐团艺术总监,于2014年1月20日逝世,享年80岁。

总结

意大利指挥家。出生在米兰。他在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和指挥。1958年,他赢得了美国库塞维茨基指挥大赛。1963年,他在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使他闻名于世。1965年,他被邀请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他经常作为客座指挥出现在欧洲各地。从1968年到1971年,他被聘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1977年,他曾从斯卡拉歌剧院辞职,抗议意大利政府对歌剧的忽视,并被恢复为学院艺术总监。1979年任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82年任斯卡拉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89年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2003年任卢塞恩节乐团艺术总监。阿巴多的指挥富有戏剧性,尤其擅长意大利歌剧,尤其是G .威尔第和G .罗西尼的作品。他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

人物生活

阿巴多于1933年6月26日出生在米兰的一个音乐世家。他家三代人都涉足艺术,8岁学音乐;16岁时,指挥大师伯恩斯坦(Bernstein)认为阿巴多有一双在米兰指挥的天然眼睛。于是,他立志以音乐谋生,正式进入威尔第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作曲,随指挥家沃尔特学习指挥。当时指挥大师朱利尼给学生乐队上了一堂合奏课,阿巴多从乐队学到了很多指挥方法,受益匪浅。

毕业后,他去维也纳深造。起初,他在萨尔茨堡的古尔德手下学习钢琴。第二年,他和梅塔成了终身朋友。在梅塔的推荐下,阿巴多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随施华洛世奇学习指挥。1958年,阿巴多第一次在意大利边境城镇黑亚特指挥歌剧《三个橘子的爱情》。同年,两个指挥家朋友去美国Tanglewood参加serge koussevitzky全国指挥家大赛。结果abbado得了一等奖,Mehta得了二等奖。然而,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名声。阿巴多在美国过得并不愉快,他决定回到意大利,只为音乐学院的室内乐课程做一些指导工作。偶尔,他指挥一些交响歌剧。在此期间,他熟悉了许多20世纪的音乐作品。两年后,他被邀请参加纪念斯卡拉蒂诞辰300周年的音乐会。他第一次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登台演出,并组建了米兰独奏室乐团在全国巡回演出。30岁时,阿巴多前往纽约参加首届Mitropoulos国际指挥比赛,并获得一等奖。他曾在一个音乐季担任纽约爱乐伯恩斯坦的助理指挥。一次偶然的机会,卡拉扬在电视上看到阿巴多的指挥时,邀请他在1965年8月14日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第一次指挥马勒的《第二交响曲》。这场成功的演出为VPO任命他为终身指挥家铺平了道路,奠定了他在国际乐坛的地位。

这一荣誉给他带来了名声和合同。35岁时,他第一次在斯卡拉歌剧院指挥歌剧演出,并被任命为管弦乐队的首席指挥。在过去的18年里,他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并大大扩展了他的曲目。除了传统剧目之外,他还指挥了一系列现代歌剧,如里赫蒂的《大死亡》、潘德·雷斯基的《失乐园》、诺诺的《在爱的强烈阳光下》、《狭窄的1960》、勋伯格的《月光下的皮埃罗》和伯杰的《另外,他还实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面向人民,深入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新一代观众,在歌剧普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恢复了歌剧院的声誉。阿巴多,一个心胸宽广、落落大方的人,邀请了他的同辈梅塔、穆蒂、克勒贝尔、马泽尔等。阿巴多没有同辈的坏习惯是一个痛苦的朋友,这一点已被广为传播。

任职期间,他还带领学院在慕尼黑、维也纳、伦敦、华盛顿、巴黎等地演出。此外,他还经常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柏林音乐节和佩萨罗音乐节上担任指挥。1986年离开斯卡拉歌剧院时,他说:“我没有任何羞耻和遗憾。”的确,他为斯卡拉歌剧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8岁时,阿巴多与VPO签订了终身指挥合同,但没有永久指挥权。后来他带领乐团进行了一系列的世界巡回演出,如1973年在日本、韩国、中国;1976年在美国、德国、英国;1987年在美国、日本等地。

1979年,阿巴多接替莱文成为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83年至1986年,他成为LSO的音乐总监,带领乐团在世界各地演出。作为音乐总监和指挥,自1978年以来,阿巴多经常有计划地与欧洲共同体青年管弦乐团在欧洲国家演出;1981年任欧洲室内乐团艺术顾问,录制多张唱片;1982年,他创立了斯卡拉爱乐乐团,将处于次要地位的意大利交响乐团的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创建马勒青年管弦乐团,担任音乐总监。次年,他还创办了维也纳现代音乐节。此外,他还是芝加哥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和世界管弦乐团的客座指挥。

1984年,阿巴多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次演出威尔第的歌剧《西蒙·波卡尼格拉》。两年后,他成为了学院的音乐总监。在维也纳,他执导了伯杰的《沃兹克》、罗西尼的《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女孩》、兰斯的《征途》、穆索尔斯基的《霍万兴娜》、施特劳斯的《埃莱克·特拉》、威尔第的《假面舞会》、唐·卡洛斯、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莫扎特的《唐·乔瓦尼》和

就这样,大器晚成的阿巴多以他不屈不挠的意志垄断了维也纳和柏林各大音乐团体的指挥权,最终站在了世界管弦乐队的巅峰,成为了继卡拉扬之后乐坛的新“皇帝”。为了表彰阿巴多对音乐的贡献,许多国家授予他许多头衔。他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指挥并表演了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并获得了最佳歌剧奖;意大利政府授予他最高国家勋章;维也纳爱乐乐团授予他尼古拉金奖;国际马勒协会授予他金奖等。

阿巴多的指挥结合了很多家庭的长处和名师的成就,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指挥特色。他的指挥有着鲜明的意大利风格,热情、活泼、流畅、敏锐,眼神中有迷人的手和音乐。他的曲目非常广泛,从古至今,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对于罗西尼、威尔第等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作品,他的演绎尤为出色。他还擅长指挥德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的交响乐和现代作品。他是一个尊重乐谱的指挥家。在他准备好之前,他不会站在讲台上。沃奇克排练了40次。他花了10年时间研究勃拉姆斯的《德国安魂曲》。从来不喜欢自我推销的阿巴多,在世界上没有竞争对手。在他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合同于2002年到期后,他将不再续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31385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胖娘 相貌丑陋 长得很胖又贪吃 是怎么成为娘娘的下一篇:湘西土匪 揭秘:湘西土匪姚大榜是怎么覆灭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