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凭啥熬了三十年才灭亡呢?

导语: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蜀汉的国力大为衰竭。太监黄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将张仪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压力大,不敢回成都,弃栈中之地,保留军事资源,继续策划北伐。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掉黄浩,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刘禅很喜欢黄浩。网络映射公元263年,姜维得到消息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蜀汉的国力大为衰竭。太监黄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将张仪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压力大,不敢回成都,弃栈中之地,保留军事资源,继续策划北伐。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掉黄浩,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刘禅很喜欢黄浩。

网络映射

公元263年,姜维得到消息,钟蕙芝掌管关中兵部。上述刘禅派遣张仪和廖化去防备危险。然而,黄浩听了鬼神的话,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了,蜀汉大臣也不知道这件事。直到魏军伐蜀五路,侵汉中,刘禅才派张仪、廖化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在剑阁阻击钟会大军,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路走私,进犯绵竹,大败诸葛瞻。一方面,刘禅失去了严羽对成都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召集大臣们商议。乔洲力劝刘禅投降。

姜维接到刘禅的命令后,试图通过钟会的手复兴国家,但计划泄露,姜维、邓艾和钟会都被杀害。从那以后,蜀汉彻底灭亡了。此时,蜀汉也灭亡在诸葛亮死后的三十年,那么蜀汉是如何熬过这三十年的呢?

三国时期,魏蜀吴虽然是三足鼎立,但蜀汉无疑是具体实力最弱的一方。尤其是关羽不慎失荆州,刘备发动了对东吴的夷陵之战。然而,夷陵之败后,蜀汉不仅彻底告别了荆州,还失去了中国的精英教师。在这种背景下,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遗志,即南平孟获,东有孙吴,北有中原,西有羌戎,顽强地帮助蜀汉抗击曹魏。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公元263年,经过乔周的劝说,蜀汉的已故君主刘禅选择向邓艾投降。

一个

那么,从公元234年到263年,将近30年的时间里,诸葛亮病逝后,蜀汉是如何熬过30年的呢?在这方面,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是蜀汉会议后30年继续存在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因为关羽和荆州,蜀汉和东吴的关系一度对立。但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包括等人的推动,孙刘联盟的关系日趋稳定。特别是在曹魏北伐中,两者有一定程度的配合。比如诸葛恪等人攻打魏国,间接减轻了蜀汉的防守压力。此外,诸葛亮对蜀汉周边少数民族的绥靖政策也为蜀汉后期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网络映射

其次,在外部因素上,虽然曹操在实力上是三国中最强的。但曹丕死后,魏陷入内部派系斗争。尤其是司马懿与曹爽等曹氏宗族的斗争,间接影响了魏国与蜀汉的斗争。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爽随曹芳离开洛阳的机会,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而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然而,高平陵之变后,魏出现了著名的“淮南三乱”。即从公元251年到公元257年,淮南地区发生了三次反司马叛乱,称之为淮南三次叛乱,即王陵叛乱、吴叛乱、诸葛诞叛乱。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次叛乱都没有成功,但司马师仍然控制着魏的权力。但是,对于东吴和蜀汉来说,这是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淮南三叛期间,司马师显然无法全力进攻蜀汉。这些都成为蜀汉30年生存的外部因素。同时,由于内部原因,虽然诸葛亮离开了,但孔明也为阿逗留下了很多忠诚的人才。一方面,虽然多次出兵北伐的姜维在影响力上很难与诸葛亮相比,但他反复的进攻防守间接延缓了魏国出兵蜀汉的时间。

网络映射

最后,除了姜维之外,与诸葛亮并称为蜀汉四杰的蒋琬、董允、费祎也为蜀汉的生存而献身。诸葛亮病逝五年后,按照孔明遗愿,刘禅先拜蒋琬著书令,后加众侍卫,假节,领益州刺史。蒋琬在位期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策略,极大地增强了蜀汉的国力。同时,董允和费祎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忠于刘禅。换句话说,诸葛亮虽然死了,但他仍然为刘禅留下了杰出而忠诚的人才,这使蜀汉没有立即崩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楚霸王乌江自刎 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下一篇: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镭的发现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