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立德立功立言 管仲的立德立功与立言

导语:文章介绍了先秦时期思想家管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强调他的实践性和成功性,并分析了他的重视农业、工商业的独到见解和关注贫富差距的社会政策。

《左传》说:“有德在上,其次立功,再其次立言;虽然很久没有废除,但它是不朽的。”愚蠢的是,管仲是先秦众多思想家中唯一一个能够完全实现“三仙”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思想领域,也出现了学者争鸣、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样一个时代,确实为各类“学者”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仔细比较,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百家大多是布衣之士,他们的著作千言万语,但手中无柄,无法贯彻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无法检验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也没有机会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实性,管仲、商鞅除外。

管仲和商鞅不仅有自己的一套思想,而且身居要职,大权在握,因此有机会亲自贯彻自己的思想,实践自己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从实践的结果来看,两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史书记载,管仲辅佐,“九王一征天下”,使齐成为春秋第一霸王。而利用商鞅“化俗为夷,富国强兵,民享其乐,群臣取楚魏之师,举万里之力”,使“秦天下无敌,为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再做一个比较,商鞅虽然事业有成,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是个失败者。管仲不是。他已经在位40多年了。他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政治家。他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唯一成功的典范。即使在今天,管仲的思想遗产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在政治方面,管仲强调建立一套严格的措施来评估、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员。古人云:“圣贤治官不治民。”这个问题,《管子》很多章节都有论述。管仲主张,在官员的任用和管理上,要“按劳取鲁”,“收鲁而不收他的功德”,“所以,很明显,主的统治要由他来治理,他的功德要赏,他的罪要罚”。他还激烈地批判了以下三种不健康的现象:“第一,美德不是他的立场;第二,功绩不是他的荣誉;第三,他不能成为他的官员。”他认为,这三种现象是国家大乱大乱的根本原因。

他提出的用人原则是:“道德和正义如果对朝鲜不明确,就不能加到尊重上;如果技能在国内看不到,就不能给它很大的权重;不相信人民,就当不了大官。”用今天的话说,在任命所有官员时,必须以他们的实际成就为基础,特别是赢得人民信任的真正成就,而不是虚假和表面的成就。此外,他还总结了一套奖励和惩罚各级官员的具体措施。

经济方面,管仲把富民放在第一位。他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人的富贵易治,人的贫穷难治。”他还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仓颉其实是懂得礼仪的,衣食足了就知道荣辱。”两千多年来,这句名言被中国历代进步思想家反复背诵,也被历史上所有开明的政治家奉为圭臬。在古代,人们不可能掌握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管子的名言与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致的。

如何达到“富民”的目的?管子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因为“五谷杂粮是人民的命令”,“小米是国王的技能,是人民的伟大服务”。要发展农业生产,就要“耕田、筑坛、盖房、修树、劝人、劝农、修墙房,这叫厚活”。在古代,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受到所有有前途的统治者和思想家的重视。管子与大多数其他思想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重视农业生产,而且重视工商业。这也是他比先秦其他思想家更有才华和智慧的地方。

他说:“没有市场,就不缺人。”“如果没有最终效益,行业是什么?”所以《管子》认为,农业、工业、商业必须同时兼顾,“生意做到最后,就有钱了”。管子之所以有如此高明的见解,有两个原因:上任之前,他经商多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主要原因是他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不在西部内陆地区,而在齐鲁东部,面朝大海,经济相对发达。浩瀚的大海拓展了思想家的胸怀和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了他深邃睿智的思想。

社会政策上,管仲特别注重调节贫富差距。他主张:治国,要“自上而下有正义,有高低之分,有老有少,有贫富之分”。在他看来,“富则不能施,穷则不能惩。”法律不行,人都死了,贫富不平等。”他还说,“有钱是不可能的,穷是可耻的。”因此,他认为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及时调整社会贫富:“散而积之,羡而贵之,分而利之,调而民政之。".

怎么调整?他的方法是“长者破之,短者续之;满是者,空者实”;“有钱可以拿,没钱可以给。”。如何抓住富人,分给穷人?他提出以下措施:向富人征收消费税;限制富人进入某些行业,以免与民众争夺利润;间接利用行政手段强迫富人分散财物等。与此同时,对于穷人,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计”、“从失去中获得”、“从继承中受益”、“拓宽他们的政治”、“减轻他们的紧迫性”和“增加他们的贫困”。此外,《管子》在对外贸易、货币物价、粮食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刻而精彩的论述,集中在《管子·轻重》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31272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静心斋 古代建筑艺术-北京静心斋下一篇:熔炉事件三万字遗书 熔炉真实事件,真相远比电影更黑暗可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