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蜀国拥有山川之险,为何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

导语: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为何司马昭选择先灭蜀汉而不是灭东吴。蜀汉虽然有山川之险,但内部矛盾重重,而攻打东吴需要建造船只,成本高且时间长。另外,司马昭因身体状况和历史原因,希望在灭亡前达到灭蜀灭吴的目的。

三国是一个介于汉朝和晋朝之间的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和吴栋。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的雏形。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诸葛亮和蜀汉的姜维多次率军北上攻打曹魏,但始终没有改变三方对抗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控制。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国灭蜀的战争,蜀汉灭亡。公元265年,魏国司马燕弃魏元帝自立,开国之名“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晋朝灭东吴,统一全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对于魏、蜀、吴来说,是第一个灭亡的政党。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国大臣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人攻打蜀国。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险路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对于魏国灭蜀之战,早就相持不下了。但邓艾偷渡到尹平,成功迫使刘禅放弃抵抗。那么,问题来了。蜀有山川之险。为什么司马昭不灭东吴而先灭蜀汉?

一个

首先,对于蜀中山河之险,李白曾在《蜀道之难》一书中说:天难上,连闻其声,面颊发白。最高的峭壁离天堂只有一英尺,干燥的松树从悬崖的表面垂下来。一千颗坠下的瀑布彼此奔流,一万个山谷中发出旋转石头的轰隆声。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危险,远道而来的人会感到非常愉快!匕首之塔虽然坚固而冷酷,一人守卫,万人不能逼。对李白来说,他通过浪漫主义,开拓了丰富的想象力,艺术地再现了蜀道雄壮、惊险、雄伟的气势,如巍峨、突兀、彪悍、粗犷等,从而唱出蜀地山川壮阔之秀。李白在《蜀道南》中指出剑阁“一人守之,万人不可迫”。

果然,魏国灭蜀之战,姜维等蜀汉将士退守剑阁,成功挡住了钟会率领的十余万大军。如果不是邓艾急中生智,想到走私阴平的策略,钟会的军队很可能因为粮食短缺而不得不撤退。相应的,就吴栋而言,长江的风险其实比山川的风险更容易穿越。况且长江太长,东吴不可能在长江各处布下重兵,这显然给了曹魏的军队一个乘虚而入的机会。然而,即便如此,还是选择了发动魏国之战,先灭蜀。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这是因为在蜀汉后期,邓艾等人多次战胜姜维,给了司马昭消灭蜀汉的信心。颜夕十九年,姜维与镇西将军胡姬两路出兵,约定在上村会合,胡姬不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姜维邓艾击败,姜维伤亡惨重。在很多历史学家眼里,经过这一仗,姜维在蜀汉时期压力很大,以至于姜维只能效仿丞相诸葛亮,请求贬自己为后将。景尧五年,姜维领兵出汉、后合,被邓艾打败。姜维退栈。因此,很明显,姜维的中原北伐不仅难以取得成功,而且使蜀汉失去了他的军队。在司马昭看来,这无疑是摧毁蜀汉的好机会。

更有甚者,由于姜维北伐失败,蜀汉内部也呈现出瓦解的趋势。蜀汉王朝后期,宦官黄浩掌权,想废掉姜维,培养权将严羽。姜维请求杀死黄浩,但刘禅拒绝了。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栈里种麦子。除了姜维与宦官黄浩的矛盾,姜维北伐还遭到诸葛瞻、董珏等人的反对,即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等人眼中,姜维北伐失去了蜀国的国力,应该夺取姜维的军事大权。这些都导致姜维留在栈中不敢回成都。如果司马昭没有发动魏国灭蜀的战争,蜀汉就会爆发更严重的内斗。

与内部矛盾重重的蜀国相比,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太平三年,孙琛迎孙休为帝,孙休三次接纳,改名永安。孙休即位,封孙琛为丞相,孙琛当政,孙休与张步、丁奉合谋,然后孙琛被免职。孙休皇帝除掉权臣后,颁布了一套很好的制度,使百姓受益,促进了东吴的繁荣。与平庸的刘禅相比,孙休显然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因此,从司马昭的角度来看,蜀汉自然比东吴更愿意进攻。

另一方面,在我看来,蜀国虽然有山河之险。然而,如果你进攻蜀汉,你只需要调动步兵和骑兵。然而,要攻击有长江危险的吴栋,需要建造船只。汉末三国时期,不可能一夜之间造出船只。尤其是如果吴栋被淘汰,因为至少需要出动20万的士兵和马匹,这意味着曹魏至少需要半年的准备时间来造船和训练海军。所以进攻东吴的成本比较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是非常明显的。然而,攻击蜀汉相对简单易行。

最后,早在公元222年,曹丕以毁灭对方为目的,分三路进攻东吴。这一战,曹丕杀入长南,诸军齐头并进。曹真、曹休大胜,击败孙胜,破吕范,烧诸葛瑾,险些攻下江陵。孙权拒守河,但几条战线崩溃或失守,只有如旭、朱环一路攻破曹仁。然而,由于天气、水土不服等因素,曹丕与吴的三通战争最终未能成功。而这无疑会对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产生影响。对东吴来说,它比曹魏更熟悉水战,这使得司马昭不敢轻易发动摧毁东吴的战役。此外,的身体状况也是他首先发动魏国灭蜀战争的重要原因。靖远五年三月三十日,魏元帝曹桓再一次下诏拜司马昭为丞相,立他为晋王,加九锡。

咸熙二年八月,司马昭病逝,享年55岁,葬于崇阳陵。魏征灭蜀两年后,司马昭病逝,这意味着司马昭在魏征灭蜀前可能已经病入膏肓。正如我先前所说,如果你进攻蜀汉,你不需要太长的准备时间。但是如果攻打东吴,造舰练兵时间太长。对于司马昭来说,他无疑希望在死前达到灭蜀灭吴的目的,从而为建立西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基于上述原因,司马昭于公元263年8月果断发动了魏国灭蜀的战争。但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西晋在灭亡仅17年后就发动了灭吴之战,彻底结束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4700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鲁国无法和战国七雄相抗衡,为何撑到了战国末期?下一篇:湘水划界时,刘备从荆州分出两郡给孙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