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清朝倍受欺凌是因为皇帝的昏庸吗?事实恰恰相反

导语:该文章探讨了清朝后期皇帝被视为昏君的观点,并认为晚清皇帝并非昏庸无能,而是面对制度走到了尽头、封建官僚体系腐朽不堪和内斗等根本问题,导致失败。同时介绍了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的两部著作《苦难的荣耀》和《为什么是中国》,强调历史和文学知识对学生和成年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清朝,尤其是清朝后期,割地赔款,一系列辱国条约,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似乎清朝心乱如麻,溃不成军,腐朽不堪。

但是晚清皇帝真的是昏君吗?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在《中国为什么》一书中,公开赞同“清朝没有昏君,清朝没有奸臣”的观点。

1.晚清皇帝敢于宣战

1841年1月27日,道光向英国宣战。

1860年9月12日,咸丰帝向英法宣战。

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向日本宣战。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向英、俄、德、法、美、奥、意、日、荷、比、西宣战。

2.但清末皇帝宣战后的战争基本失败。

道光帝向英国宣战,并在诏书中说:

“官员和民众等。,人们想到敌人,渴望分享仇恨,迅速赞美皮肤的优点,并奖励他们。”

而且道光帝勤俭持家,穿补过的裤子,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历史并不记得过程,只记得结果:

他签署了第一个羞辱国家的条约,是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

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并支付了2100万两白银作为补偿,开辟了中国第一个为割让土地支付补偿的地方。

道光帝的四子咸丰帝继位后,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兢兢业业,利用林则徐等战争领军人物,以防止太仆寺邵青徐继畲三疏工程为座右铭:防止土木工程渐进,防止宴席和治安渐进,防止拥挤渐进。

咸丰死于热河

实际上,咸丰帝赶走了投降派,向外国人开火。1859年6月25日,清军与英法舰队在大沽口激战,13艘英法军舰4沉6伤。英法联军狼狈逃窜。

咸丰帝还扣留外国使节,与外国人决战。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再次失败,导致了《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一空放火烧。咸丰帝不得不退守热河,最终死在这里,屈辱至极。

同样敢于宣战的光绪皇帝,原来是马关条约,同样敢于宣战的慈禧太后,为了表示决心,杀死了五位反对宣战的大臣,却得到了庚子赔款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叶赫娜拉兴贞之前的“谁愿大砍,谁愿定不定”的豪言壮语,瞬间变成了一个“衡量中国物质资源,赢得国家好感”的谄媚洋人。

可见,说晚清皇帝昏庸不是客观历史事实。他们没有一个有智力问题,也没有一个忽视政治事务,更没有一个在玩东西的时候失去理智。相反,这些皇帝各有各的志向和理想。

但是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呢?

3.晚清皇帝失败的根本原因

金一南教授给出的理由是,面对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首先,根据史书记载,如同清末、明末一样,整个封建官僚体系的腐朽是积累下来的。比如官员经常玩三天三夜,翰林拜河长要千金。举人被选中去北京会见北京官员,并索要数千美元。这和明末“文官爱财,武将怕死”是一样的。这样的封建国家怎么可能不亡?

说“清朝没有奸臣”,是因为明末有洪承畴、吴三桂,还有尚可喜等人投降卖命,但是那个时候,清朝末年,没有大臣向洋人投降,为洋人卖命!

其次,晚清皇帝和慈禧太后都知道海军的重要性。然而,首相,这位成熟的海军王子,害怕自己的儿子光绪皇帝激怒了慈禧太后。为了保护他们父子,他挪用海军军费讨好慈禧太后。

李鸿章也是如此。淳亲王和李鸿章一开始都坚决反对修建颐和园。但是,淳亲王有他自己的打算,李鸿章也有。李鸿章也想避难,他也需要保护自己,所以他们一起挪用海军军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翁同龢作为鹰派的钦差老师和户部大臣,也在挪用海军军费。起初,他谴责和嘲笑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但他停止购买海军装备两年。翁同龢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他和满清达官贵人眼中,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所以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削弱李鸿章,削弱汉族的政府

因此,由于这个根本矛盾,晚清整个政府和军队都无法与外界统一,敌人来到了兵临城下,他们还在内部作战。

不仅在清末,任何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结果到了清末,高官互相争斗,海军吃了亏。甲午战争再次失败。

综上所述,清末皇帝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走到了尽头,整个封建官僚体系腐朽不堪;二是内斗,互相争斗,无法与外界达成一致。

当然也有科技、设备等方面的原因。,但金一南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

金一南教授的《为什么是中国》是一部从近代史到现代国际潮流的佳作。他潜心研究了30年,用15年的心血写出了《苦难的荣耀》,写出了《为什么是中国》。

这两本书是关于近代史的好书,分析当前的国际趋势,讨论整个世界。文学和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读了,一定会提高文史成绩。众所周知,近代史上的几个重大条约和许多重大事件,都必须经过历史的检验。

但文史不能割裂开来,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成绩,语文作文可以引自经典,便于处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胜生说。知道的不如享受的,享受的不如享受的。总是比死记硬背更重要,更有效。

除了孩子和学生,成年人也应该看一看,尤其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迷茫的人们,能从《苦难的荣耀》和《为什么是中国》中感受到我们在近代史上遭受了哪些屈辱,这些屈辱的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时刻刻不忘历史,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找到救国之路的。然后给我们很大的精神鼓励和鼓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476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康熙为什么对吴三桂肆无忌惮呢?他不怕吴三桂造反吗?下一篇:吴三桂为何把皇位传给孙子吴世璠呢?他儿子去哪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