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屯役军士数量是多少户?

导语:古代屯役制度是保证国家粮食供给和军队实力的重要制度,其军士数量是根据户口数来确定的。在汉、唐、宋等不同朝代,屯役制度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屯田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它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粮食的供给。而在屯田制度中,屯役制度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它可以保证军队的数量和实力。那么,古代屯役军士的数量究竟是多少户呢?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屯役军士数量是根据户口数来确定的。在汉朝时期,一户人家中要有一名男子服役,称为“丁壮”。而在唐朝时期,每户人家要出一名壮丁,称为“庸户”,并且每五户庸户中要选出一名“长庸”和一名“副长庸”,他们分别负责统计人数和管理军粮。

在宋朝时期,屯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每五户人家中要选出一名“保丁”,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而每十户人家中要选出一名“伍长”,负责管理五名保丁和监督他们的工作。

总的来说,古代屯役军士的数量是根据户口数来确定的,每户人家都要有一名男子服役。而在不同的朝代,屯役制度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保证军队数量和实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4799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三国时期,谁是最强的陆战武将?下一篇:古代哪些书籍被称为“四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