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姓廖的武状元 古代状元什么姓多

导语:廖姓在古代为常见姓氏之一,其中不乏武状元。历史上的廖氏状元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在古代,状元多以文才著称,而廖氏的武状元则更为特别。

目录导航:

  1. 古代姓廖的武状元
  2. 全国进士最多的姓氏是哪个
  3. 古代姓吴的状元
  4. 杨氏状元有多少人
  5. 阮姓出了多少状元
  6. 历史上姓易的状元
  7. 历史上的高姓状元
  8. 历史上方姓出过状元吗
  9. 古代有多少林姓状元
古代姓廖的武状元

中国古代有超过350多个状元,福建莆田人氏廖标明在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获得过。

全国进士最多的姓氏是哪个

全中国古往今来1300多年一共产生的进士状元700多人里,其中王姓状元45人,占状元总数的百分之七左右,位列我国百家姓氏的第一!

古代姓吴的状元

明朝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出生,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逝世,名祐,江西金谿人(今江西抚州东乡)。曾祖吴可,宋朝登仕郎(正九品),漕贡进士(举人);祖父吴泰运;父吴仪,字明善,元乡贡进士(举人)。

杨氏状元有多少人

自隋唐算起,李姓的状元大约有46个,王姓状元也有46个。跟随其后的状元姓氏应为张姓,自隋唐算起,张姓状元为43个。其余状元比较多的姓氏分别为:刘姓,28个;陈姓,24个,杨姓24个;郑姓,19个;赵姓,15个。

阮姓出了多少状元

阮姓出了两位状元

阮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商末,阮国灭,子孙以国为姓。后来,阮氏东迁,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

一个。阮姓历史上唯一状元阮登炳,平江人(今江苏苏州)人,咸淳元年(1265)年乙丑科状元,出身于书香之家,并以世习《礼记》闻名于世

唯一状元——阮登炳。

阮登炳(1219—1300),宁德漳湾人,小名仪孙,字显之,号石坡,菊存居士。南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乙丑科状元。阮登炳中状元后,被授为绍兴府签判。咸淳四年(1268年),以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兼福王府教授。

不久,迁秘书省正字,再迁秘书郎。咸淳十年(1274年),度宗去世,皇太子赵显即位,是为恭帝,年仅四岁。元军大兵急进,于德祐元年(1275年)兵困宋都临安城(今杭州),德祐二年二月,赵显率朝臣投降,阮登炳亦为降臣。三月,阮登炳乞请回乡养病,获准。卒于江苏吴县,享年八十二岁

历史上姓易的状元

易祓。

字彦章,后改彦祥,行五九,号山斋,南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公元1156年)正月生(据宁乡谱,三月初四生)。

几先公之长子,妙公之孙也,以祖纶公侨居沩上,弱冠举于乡,不乐仕进,恩例文林郎,翌年转儒林郎。公博学多才,素工诗词,文人博士交相倾慕,咸以望见颜色为幸,尊称布衣居士。至淳熙乙巳(公元1185年)荐于朝,殿试第三名探花,帝甚嘉之,赐封释褐状元。

历史上的高姓状元

高举,高正,高承颜皆为辽代文状元。

高举,辽统和六年戊子科状元。

高正,辽统和七年己丑科状元。

高承颜,辽统和廿九年辛亥科状元。

唐代状元有高盖,高拯。渤海高氏,是我国高姓最大的郡望,也是高姓的主流和高姓五望之首,五望皆出于渤海,故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

上起于后汉,下至隋、唐,渤海高氏即为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见于《晋书》、《北史》、《魏书》、《北齐书》、《隋书》、《新唐书》等史书的记载中,渤海高氏中有官爵者有一百四十多人。

历史上方姓出过状元吗

历史上没有方姓的状元。

自隋朝大业三年到清朝光绪三十年,科举制度延绵了1300年。唐代时到礼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要投递一张“状”,公布成绩时进士科第一名,即为“状元”。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状元有500多名,这些状元里姓氏最多姓氏是王、张、李、刘、陈。

古代有多少林姓状元

漳州林姓历代进士数合计82名,位居漳州第二,龙溪和漳浦依然二分天下,以龙溪县稍占优势。

一、北宋5名

林曼,北宋仁宗庆历二年

林修,北宋仁宗庆历六年

林磐,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林訏,北宋哲宗元祐六年

林彦质,北宋徽宗崇宁五年

二、南宋15名

林观国,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林翰,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林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林德彦,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林文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

林宗臣,南宋孝宗乾道二年

林孔昭,南宋孝宗淳熙五年

林士蒙,南宋孝宗淳熙五年

林复亨,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林士颐,南宋光宗绍熙元年

林孟肃,南宋宁宗庆元二年

林嵘,南宋宁宗嘉定四年

林幼安,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

林琼宗,南宋度宗咸淳四年

林乾,南宋度宗咸淳四年

三、元代2名

林弼,元惠宗至正七年

林唐臣,元惠宗至正八年

漳州探花坊

四、明代45名

林保,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林珤,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林震,明宣宗宣德五年(状元)

林兆,明英宗正统元年

林匡,明英宗正统三年

林泰,明代宗景泰元年

林雍,明代宗景泰二年

林同,明英宗天顺四年

林圭,明英宗天顺四年

林济,明宪宗成化元年

林表,明宪宗成化五年

林文焕,明孝宗弘治十二年

林魁,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林浩,明武宗正德二年

林梅,明世宗嘉靖八年

林功懋,明世宗嘉靖十一年

林策,明世宗嘉靖十七年

林应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林一新,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

林敬,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

林士章,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探花)

林绍,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林梓,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林偕春,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林鹏飞,明穆宗隆庆五年

林缵振,明神宗万历二年

林士宏,明神宗万历八年

林茂桂,明神宗万历十四年

林汝诏,明神宗万历十四年

林秉汉,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林日所,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

林宰,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

林雨润,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林武,明神宗万历四十年

林而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

林釬,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探花)

林应聚,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

林日瑞,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

林曾,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林铭球,明思宗崇祯元年

林名香,明思宗崇祯四年

林梦官,明思宗崇祯七年

林明顺,明思宗崇祯十三年

林翰冲,明思宗崇祯十三年

林宗仁,明思宗崇祯十五年

漳州中正和平坊

五、清代15名

林顒,清世祖顺治十五年

林琛,清圣祖康熙十八年

林绍祖,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

林莹,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

林士伟,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

林双鲤,清高宗乾隆元年

林开镐,清高宗乾隆十年

林明哲,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

林名世,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

林世文,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

林镇荆,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林廷锵,清仁宗嘉庆十三年

林寅登,清仁宗嘉庆十四年

林时行,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

林壬,清德宗光绪三

历史上曾出过十个文状元,十个武状元,福鼎武状元林汝浃便是其中的一个

林汝浃,字伯深,号则庵,南宋福建长溪县劝儒乡望海里九都花门头村人,武状元。

基本内容

生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家贫,幼年资质聪慧,曾从大洞庵老僧学儒业,通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他擅长诗赋,出口成章。一日至匠铺购买剪刀,受到工匠雅谑,即以剪刀为题吟道:“一双蒲剑两边开,几向红炉炼出来;寄语嫦娥须展手,蓝袍急急为君裁。”工匠称奇,便以一快剪相赠。汝浃多才多艺。年二十五始入泮宫就读,课余随父习武。因日常刻苦磨炼,功技压群。又兼学医,善治骨伤。

一、北宋5名

林曼,北宋仁宗庆历二年

林修,北宋仁宗庆历六年

林磐,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林訏,北宋哲宗元祐六年

林彦质,北宋徽宗崇宁五年

二、南宋15名

林观国,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林翰,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林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林德彦,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林文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

林宗臣,南宋孝宗乾道二年

林孔昭,南宋孝宗淳熙五年

林士蒙,南宋孝宗淳熙五年

林复亨,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林士颐,南宋光宗绍熙元年

林孟肃,南宋宁宗庆元二年

林嵘,南宋宁宗嘉定四年

林幼安,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

林琼宗,南宋度宗咸淳四年

林乾,南宋度宗咸淳四年

三、元代2名

林弼,元惠宗至正七年

林唐臣,元惠宗至正八年

唐:林闻声 五代十国:林业,林峰 两宋:林立春,林子牙,林北,林峰会,林流行 元:没有 明:林德,林雪山,林鹏翼 清:林晨星,林立即,林区,林友,林博

(括号内为及第年份)

文状元:林慎思(宏词科870)、林石(特奏1226)、林壮行(神童科1231)、林济孙(1340)、林亨(1343)、林环(1406)、林震(1430)、林大钦(1532)、林宣德(?)、林召棠(1823)、林鸿年(1836)

武状元:林宗臣(1172)、林[山票]biāo(1184)、林管(1193)、林仲虎(1202)、林汝浃(1211)、林梦新(1232)、林时中(1271)、林本直(1660)、林德镛(1721)、林天滮(1771

自唐代至清朝取得功名人数:状元:15位;

据统计,从唐朝到清朝,林氏当官的有:宰相22位、统帅大将军21位、尚书28位、节度使、总督、巡抚等地方高官80位。自唐代至清朝取得功名人数:状元15位、榜眼8位、探花7位、进士576位。在当代的名人也很多,如林森、林彪、林伯渠、林默涵等,在职中科院院士17位,林氏开国将军有13位。这种学霸扎堆的后人,别的姓氏真的很难与之相比,所以说林氏是一个很厉害的姓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5654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秦汉唐宋元明清时间轴 从北宋至元朝的时间下一篇: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吴国 南吴王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