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和女儿国是一个国家吗 甘孜是母系社会吗

导语: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和女儿国并不是同一个国家。西梁女国主要是以母系社会为基础的国家,而女儿国则是以女性为主导的国家。甘孜是一个以母系社会为特征的地区。

目录导航:

  1. 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和女儿国是一个国家吗
  2. 摩梭人走婚合法吗
  3. 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4. 唐朝为什么有女儿国
  5. 女儿国在四川的什么地方
  6. 母性社会在历史上存在吗
  7. 四川甘孜阿坝凉山是一个地方吗
  8. 凉山州17个县市是什么
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女儿国是一个国家吗

是一个国家,据史学家研究考证,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西部的称西女国,东部的称东女国。东女国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其中泸沽湖的扎坝地区则是中心,当地的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风俗特征。“女儿国”的传说在今天听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它不过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特征而已,也就是说史书中的东女国是一直继承着母系氏社会的传统,女人当家,男人耕种。

摩梭人走婚合法吗

法无禁止就合法,何况,摩梭人的走婚制,是延续了1千多年的民族风俗,是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应该对他们理解和尊重,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人类才能和谐共存。

没有任何规定,所以合法

摩梭族保留了母系社会制度,那么这里的婚姻制度自然也是颠覆常人的认知的,摩梭人有一种独特的“走婚制度”,据考证,走婚制大约形成于公元1840年,即清朝的咸丰年间。走婚表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地概括了摩梭人“暮合晨离”的走婚文化

关于这个问题,摩梭人走婚在中国是不被法律认可的,但在摩梭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中,走婚是被接受和尊重的一种婚姻形式。因此,虽然不合法,但在摩梭人的社会中,走婚依然是一种常见的婚姻形式。

合法,孩子户口上到妈妈家。

四川地区保留走婚习俗的除了摩梭人,还有甘孜扎坝那边的。

历史上十年那段时间曾经强制当地人结婚,但民间一直阳奉阴违,改开后尊重当地习俗,不支持不反对。随着研究和旅游业发展,目前是倡导健康规范化发展。但反而是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摩梭人的婚俗和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

所以说母系社会果然是结束于私有制的兴起~_~

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西游记》中的描述并非完全虚构―――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理想乐园,还是历史上果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呢? 史书中记载的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 “‘女儿国’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过,而且现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将‘女儿国’的古老习俗留存至今。”任新建说。任新建是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经过长期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就是《旧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中心。 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余城。” 据任新建解释,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东女国南北长22天的行程,东西长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过去一天骑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么东女国应该南北覆盖400公里到800公里,东西覆盖180公里到360公里。 据史书记载,东女国建筑都是碉楼,女王住在九层的碉楼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层的碉楼。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裙摆拖地,贴上金花。东女国最大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宫中女王的旨意,通过女官传达到外面。东女国设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人担当,女王去世后,由副女王继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为主导,不存在夫妻关系,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 历史上的东女国后来难道已经消失了? 《旧唐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几乎就中断了。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 任新建说,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土藩关系较好,土藩从雅鲁藏布江东扩到大渡河一带。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土藩关系变得紧张,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统治区的少数民族到内地,当时唐朝把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8个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的女王所率领的部落。 当时东女国女王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后来到了唐晚期,土藩势力逐渐强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东边,唐朝组织兵力反击,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 后来,唐逐渐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渐渐灭亡。土藩崩溃后,曾经被他们统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落时代,唐代分裂后,也没有力量统一管理,到了后来的宋元明三代,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统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而有一些部落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保留了母系社会的痕迹。 为什么东女国的习俗能够保留到今天呢? 任新建认为,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这个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是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需要,这个地区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生产条件差,土地、物产稀少,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娶妻结婚后要分家,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以当地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生产资料分配不过来。而且地处封闭的深山峡谷,和外界交流几乎隔绝,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万建忠教授也认为,一定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与之相配,在这种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相对封闭的地方,劳动强度不大,居民自给自足,男性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显示,女性掌握着经济大权和话语权。另外还有一种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保持母系氏族制度,表明了人们对过去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种追念。 扎坝依旧保留着东女国的古老习俗 根据任新建的考察,历史上的东女国就处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也是现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带。“而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至今保留着很多东女国母系社会的特点。”任新建说。 扎坝过去是一个区,现在有7个乡,5个乡在道孚县境内,2个乡在雅江县境内,一共生活着将近一万人。任新建在扎坝调查时发现,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财产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与东女国“以女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个人,大家都不结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亲,最高的老母亲主宰家中的一切。“很明显是母系社会的残余,经过现代社会的冲击,已经和原始的母系社会不完全一样,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点。”任新建说。 扎坝人依然实行走婚,通过男女的集会,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从女方身上抢来一样东西,比如手帕、坠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到了晚上,女方会在窗户边点一盏灯,等待男方出现。扎坝人住的都是碉楼,大概有十多米高,小伙子必须用手指头插在石头缝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楼。此外,房间的窗户都非常小,中间还竖着一根横梁,小伙子就算爬上了碉楼也要侧着身子才能钻进去,就好像表演杂技一样,这个过程要求体力好,身体灵活,这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第二天鸡叫的时候,小伙子就会离开,从此两人互相没有任何关系。男方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几个月来一次,也可以从此就不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甲依”,就是伴侣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时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极少数姑娘一辈子只有一个“甲依”,两个人走婚走到老。 女方生小孩后,“甲依”一般都不去认养,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抚养。但奇怪的是,当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唐朝为什么有女儿国

女儿国国王在当今大荧幕上被塑造成娇艳、温柔、识大体的美人形象。并且在西游记中也有描写,女儿国国王对西行取经的唐僧一见钟情,并且表示如果唐僧愿意留下来,则将国家拱手让与唐僧,这一幕幕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很多人都以为这些只不过是吴承恩编造的故事而已。其实不然,女儿国是真是存在的,在《旧唐书》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小国东女国,这个国家就是女儿国的原型,地处四川甘孜的丹巴县 。

东女国和女儿国的景象极为相似,城内都是些女人,男人的身影极为少见。东女国是母系社会,国王是女人,甚至朝中都是女人在做官,全国上下的打理基本上都是由女人来完成的。而那些男人都在戍守边关,长年以来基本上都不怎么回来,所以东女国内没有男人的身影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玄奘游历了很多地方,据说也曾去过东女国。

东女国的建筑风格较为特殊,国王的居所建的特别高,普通百姓则远在国王居所之下。据传这种建筑是为了让国王能够清晰的看到整个国家的全貌,她们国家穿着都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毛领式长裙。在唐代时期,东女国与唐代还一度保持了非常友好的关系,考古学家也曾探究到东女国国王朝拜唐朝天子的一些痕迹。目前在四川的丹巴县的一带些许村落,依然有保持着很早之前东女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以及习性。

虽然人们对于女儿国是否存在一直都持有怀疑的态度,这是因为西游记中对女儿国的一些描写过于奇幻,比如喝口女儿国的河水就能怀孕生子等场景。这样一来人们就觉得女儿国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事实是东女国却真实的存在过

女儿国在四川的什么地方

位于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一带

西梁女国的大致位置是位于今天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一带。

那里在初唐时期确实存在过以女性为主的国度,所以《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显然是有据可依的。

《西游记》中对西梁女国的描述是“阴世少阳,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女儿国就是古代母系社会,在四川丹巴、云南泸沽湖等地现仍有遗存。不过《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指的不是这两处,因为唐僧的取经线路是从陕西出发,经甘肃进入新疆境内。

西游记》女儿国在四川汉源周边。自古以来,四川雅安有“雅女”、凉山美姑有彝族美女、甘孜丹巴有康巴美女(东女国)、凉山泸沽湖有摩梭女儿国。

母性社会在历史上存在吗

答:存在。

虽然我们经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在华夏土地上,人类存在的历史可远不止五千年,学历史时,老师会告诉我们世袭制王朝出现前,我们的先民生活在原始社会里,他们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不要说飞机大炮了,就连系统的文字都没出现,那久远的时代里有两种氏族社会形式: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专业的学术研究总有很多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名词,但这两个词就算没上过学也能轻松理解,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原因很简单,那种原始社会状态很多东西恰好就是和现在反过来的。

先说这个氏族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最开始,人还没学会制造各种复杂的工具去适应自然界,森林也好海洋也好对人来说都是很考验生存能力的环境,那时候人摆在首位的需求就是活下去,在自然界的残酷竞争中,活得长长久久,这种本能和动物一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动物的区别越来越明显了,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社会性。人从猿转变而来,聪明的人学会制造、使用工具,有了社会分工,除了采集果实填饱肚子外,还懂得了通过打渔捕猎获取食物,只有先保证生存,人才有时间去创造文化和艺术这些东西,才会出现文明。

而氏族社会就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阶级社会前产生。

氏族是原始人的社会集团,靠血缘关系联结,如果有共同血缘关系,几个小氏族可以联合在一起形成大氏族;而几个大氏族合一起就形成部落。

“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出现在考古意义上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前~距今1万年左右)晚期,那时候社会上地位高的是女人。原因很简单嘛,女人当时在生产活动里占的作用更大,她们找到的食物更多更稳定,她们养活了全族,而男人出去找动物尸体很难,要是捕猎伤亡又大,他们最可取的地方就是会保护部落,弄点防御工程以防野兽进攻什么的。

也就是说母系氏族社会存在的基础,就是大家工具还很落后,填饱肚子还很费劲,集体要生存下去,女人贡献的力量更多,但生产这东西总不可能一直落后,所以后来(约5500年至4000年前),因为农业和手工业出现、成熟,男人在生产中贡献更大,母权制就变成了父权制,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

母性社会又称母系社会,在历史上存在过,比如唐朝时的东女国在今四川甘孜州内,也有泸沽湖的摩梭族都是母性社会,走婚是母性社会最大的特色。

存在

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社会”存在这个观点,是19世纪中期西方学界首先提出来的,讨论了几十年后就被否定了;但当时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人都相信了,其中就包括恩格斯。

“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出现在考古意义上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前~距今1万年左右)晚期,那时候社会上地位高的是女人。原因很简单嘛,女人当时在生产活动里占的作用更大,她们找到的食物更多更稳定,她们养活了全族,而男人出去找动物尸体很难,要是捕猎伤亡又大,他们最可取的地方就是会保护部落,弄点防御工程以防野兽进攻什么的。

你好,母性社会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女性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生育和家庭事务的社会形态。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纯粹的母性社会。虽然在一些原始社会中,女性可能具有更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但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男女之间的差异和分工。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和性别角色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趋势。

四川甘孜阿坝凉山是一个地方吗

不是同一个地方,分别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个地方。

一、甘孜藏族自治州

1、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东南。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级行政区。全州辖康定1个县级市,泸定、丹巴等17个县,325个乡(镇),2679个行政村。

2、州府驻康定市,是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情歌的故乡。

3、甘孜州境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有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野生动物;有天麻、虫草、贝母、当归、黄芪等名贵中药材。有金、银、铜、铁、钼、锂、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

4、甘孜州康定、雅江、道孚三县(市)交界处的甲基卡锂辉石矿区,已探明资源储量达188.77万吨,甘孜将打造“中国锂都”。

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1、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辖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境内垂直气候显著;辖1县级市、12县,总面积8424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01万人。

2、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凉山彝族自治州

1、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3个自治州之一,首府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6.04万平方公里,下辖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2017年户籍人口521.29万。

2、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A级景区27个,其中4A级景区9个,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

凉山州17个县市是什么

凉山州17个县市: 西昌市 、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木里藏族自治县。

扩展资料

凉山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驻西昌市,是四川的21个地级行政区之一。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6.04万平方公里,下辖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2018年末户籍人口529.94万人。

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A级景区27个,其中4A级景区9个,有邛海—泸山、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223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欧亚富豪专列世界最豪华的东方快车,你知道吗?下一篇:乾隆朝最著名的诗是哪一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