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明清散文与宋代散文有哪些异同 古代散文包括哪两种

导语:明清散文与宋代散文相比,不仅在写作风格上有一定差异,也在内容和主题上有所不同。明清散文更加注重于表达感情和抒发个人情感,而宋代散文则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古代散文包括了古文和近体两种,分别以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为代表。

目录导航:

  1. 明清散文与宋代散文有哪些异同
  2. 历史散文的共同特征
  3. 为什么古文就是散文
  4.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散文
  5.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分类9种
明清散文宋代散文有哪些异同

明清散文与宋代散文在文学史上都是中国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们之间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风格:宋代散文以文笔清新、豁达、清丽脱俗为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而明清散文则以雄浑、豪放、奔放为主,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

2. 体裁特点:宋代散文以小品文为主,包括笔记、随笔、杂谈、游记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广泛;而明清散文则以典论、史论、笔记、传记等为主,形式相对固定,内容更加严谨。

3. 语言特点:宋代散文以古文为主,注重言简意赅,表达清新自然;而明清散文则以白话文为主,语言更加通俗易懂,较少使用古典修辞和文辞。

4. 内容特点:宋代散文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反映个体生活和人文关怀;而明清散文则注重揭示现实社会和历史事件的本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5. 思想倾向:宋代散文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人生境界;而明清散文则更为多元,既有儒家思想,也有道家、佛教、民间文化等思想影响,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强调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综上所述,明清散文与宋代散文在文学风格、体裁特点、语言特点、内容特点和思想倾向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宋代,人们开始把那些与骈文对立的文章称为散文,明清时期,散文一词流行起来,常与骈文对举。

到了近代,散文才专指一切用散体写的文学作品,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①谋篇布局不大相同:明清讲求纵横开阖、波澜起伏的气势,在转折连接处,讲求出人意外;

宋文贵乎迂徐舒缓,不露锋芒,要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洋洋洒洒,而又富有逻辑性和表现力。
②宋代散文舍弃了韩柳散文的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特点,发展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欧、苏、王、曾的长处虽各有不同,但却有共同特点:他们的风格比起唐代散文更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情真实,这些完全是在适应历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更切合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

宋代散文浓郁的文人气息喝生活气息,贴近人们通俗易懂的语言。当时的宋朝推行老黄学说,文人恬淡自然。是个唐代散文一样,优美如诗。已经摆脱了八股文和骈体文的华丽和颓废古板之风气。

明清散文又返回古代一些拗口撅牙的腐朽文风,把散文大大的退后一步。

历史散文的共同特征

中国古代散文的共同与总体特征:

1、强调实用;

2、浓郁的政治色彩;

3、散文理论稳定少变

先秦散文的特点:

1、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的产生源于史官传统,诸子散文的产生则与

周王朝统治权衰落、士阶层兴起有密切关系;

2、文史哲不分;

3、我国古代各体文章的滥觞。

《尚书》文章特点:诘屈聱牙(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庄子》文章的特色:1、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汪洋恣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2、长于描绘,善于形容,叙事状物常常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3、富于抒情意味,充满感情色彩;4、大量运用寓言。

秦汉散文的文体特点: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论》说:“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2、散文开始注意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3、用语造句,已开始注意工丽,逐渐出现了骈俪之体。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

为什么古文就是散文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古代文体分类比较宽泛,不像现代这么细致,他们把不是韵文、骈和诗、词、曲之外的文章都称为散文。这一包含了古人对文章分类的认识。只要没有明确规定的,统统归为一类,以避免越分越细,繁文缛节,以显示大道至简。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文体又增加了小说、杂文等,这一很正常。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散文

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分类9种

一、历史散文

(一)陈寿的《三国志》

1、《三国志》的性质,内容

2、《三国志》的特点

(二)范晔的《后汉书》

1、《后汉书》的性质、内容

2、《后汉书》的特点

二、地理散文

(一)郦道远的《水经注》

1、《水经注》的内容

2、《水经注》的文学价值

(二)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

1、《洛阳伽蓝记》的内容

2、《洛阳伽蓝记》的文学价值

(三)其他散文

(一)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

(二)诸葛亮:《前出师表》

(三)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四)李密:《陈情表》

(五)王羲之:《兰亭集序》

(六)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后世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上两种散文都有密切联系.虽然当时对于散文主要取它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后世良好的先导.

汉代散文可分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602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宋词是指哪些作品?下一篇:漂洋过海来看你唐果果喝醉酒是哪一集 北齐皇帝高洋预知未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