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独孤贵妃为什么死后才被追封皇后 古代封她为皇后

导语:独孤贵妃作为唐玄宗的最爱,死后直到唐朝灭亡都未被追封皇后。直到明朝,才有人将其追封为皇后。

目录导航:

  1. 独孤贵妃为什么死后才被追封皇后
  2. 索额图女儿赫舍里封什么皇后
  3. 什么是追封皇后
  4. 令妃哪一年获封皇后
  5. 战国赵王王后
  6. 李世民为什么封长孙为皇后
独孤贵妃为什么死后才被追封皇后

唐代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痴情皇帝,尤其是他对独孤贵妃的宠爱,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在独孤贵妃去世后,唐代宗抱着独孤贵妃的尸体不能不松手,在大臣们的苦苦相求下,唐代宗才算撒手,但是就是不允许独孤贵妃的尸体下葬,隔三差五就会到独孤贵妃的棺材旁边哭诉。

由此可见,唐代宗对独孤贵妃的宠爱,然而唐代宗这样喜爱独孤贵妃,为何没有立其为皇后呢?

独孤氏其祖先本姓李,在南北朝时期追随独孤信,后改姓为独孤,独孤氏的父亲是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也算是官宦人家。后来选美入宫,深受唐代宗的宠爱,封为贵妃,还为唐代宗生下一子一女,尽管唐代宗如此宠爱独孤氏,但却始终没有将其封为皇后,只是以独孤贵妃的身份统领后宫。

原来唐代宗李豫在没有登基,还是广平王的时候,曾经娶过一个妃子沈氏,当时两个人恩爱有加,然而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沈氏不知因何缘故没有逃出长安,被叛军俘获,从此失踪,尽管李豫千方百计的寻找,但是始终音信全无。

所幸的是,沈氏曾为李豫生下儿子李适,也是李豫的长子,深受李豫的喜爱,后来李豫的父亲李亨在灵武登基,李豫在乾元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李亨去世,李豫继承皇位,也就是唐代宗。

有人说李豫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妻子沈氏,因此,一直将皇后之位空置,其他妃子最高身份只能是贵妃,就连他最宠爱的独孤氏也不例外。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原因,我认为唐代宗不立独孤氏为皇后,跟唐朝时期的特殊政治传统有关,如果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唐朝有好多贵妃,最出名的莫过于唐玄宗的杨贵妃,而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一个武惠妃,她们都深受唐玄宗的喜爱,却始终没有被册立为皇后。

相比于唐代宗李豫,唐玄宗可不讲什么情面,当初为了封武惠妃,直接废了原配王皇后,当时唐玄宗想要封武惠妃为皇后,遭受群臣的一致反对,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太子李瑛并非武惠妃所生,而武惠妃又有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其妻子就是杨玉环,后来又成了唐玄宗的贵妃),按照当时的礼法,如果立武惠妃为皇后,将置太子于何地?

到唐代宗时似乎也面临这个问题,唐代宗在广平王时已经与沈氏生下长子李适,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适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功拜为尚书令,唐代宗在广德二年(764年)就封其为皇太子,而独孤氏被封为贵妃则是在大历三年(768年)。

如果唐代宗在封李适为太子后,再封独孤氏为皇后,对李适来说,将会面对很大的考验。

经过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已经无法再承受宫廷政变,所以,唐代宗循唐玄宗的方法,封独孤氏为贵妃,地位等同皇后,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尽管生前没有封其为皇后,但是在其去世后,还是追封其为皇后,谥曰“贞懿”,因此,人们经常称独孤贵妃为“贞懿皇后独孤氏”。

独孤贵妃,出身名门,美丽娴雅,美丽乖巧,礼制比皇后,生华阳公主。唐代宗李豫对其宠爱有加。不幸的是,华阳公主在孩童时就悲惨的病死了,夫妇二人悲痛欲绝,独孤氏伤心而死,代宗不忍埋葬,一直将独孤贵妃遗体停放殿内,3年后无法存放时方才入土。

独孤贵妃,唐代宗宠妃,父独孤颍。大历三年册为贵妃,大历十年薨,追封贞懿皇后。生韩王迥,华阳公主。代宗痛悼不已,累年不外葬。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珍珠,浙江湖州(今南浔区菱湖镇竹墩)人,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被选入东宫。时肃宗李亨为皇太子,赐沈氏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代宗)。 沈氏美貌如花,又贤淑纯良,故而深得李豫宠爱,于天宝元年(742年)为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德宗)。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李豫即位后,于广德二年(764年)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同时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人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睿贞皇太后”.

索额图女儿赫舍里封什么皇后

索额图的女儿不是皇后,索额图的侄女才是皇后,即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帝的结发妻子,辅政大臣文忠公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噶布喇之女,清朝唯一一位赫舍里氏皇后。

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皇太后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什么是追封皇后

往往称呼为追封皇后,都是已经故去的妃子,因为他的家族或者是他个人做出了贡献,已经死去了的皇帝妃子追封为皇后

追封一般指的是对已经亡故的人,进行一些封赏。追封皇后就是在皇后薨逝后,为她追封一些谥号,例如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早逝,乾隆就追封她为孝贤皇后,或者是生前还不是皇后,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例如甄嬛传中的纯元皇后,就是在雍正登基后被追封的

令妃哪一年获封皇后


令妃是乾隆信任与宠爱的妃子,可是令妃掌管后宫数十年,生前却没有封为皇后,令妃是在乾隆四十年的时候去世的,而那时候令妃的身份也只是个皇贵妃,去世后被册谥号为令懿皇贵妃皇贵妃,又过了20年,他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才追封为孝义皇后,所以,令妃最终获得皇后的身份还是因为儿子被立为皇太子的缘故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令妃至死都没有被封为皇后,最高只做到皇贵妃的位置。但是她儿子皇十五子永琰当了皇上,就是嘉庆帝。她死后乾隆封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追封她为孝仪皇后。

战国赵王王后

赵武灵王有两任王后,第一任王后是韩王的女儿,很是聪慧和贤淑,是个温柔的妻子。两个人成婚以后,生活很甜蜜,赵武灵王还将韩王之女封为王后。而且,迎娶韩王之女的时候,赵武灵王正是二十岁左右的样子,正是动真感情的时候。

韩王之女给赵武灵王生下了一个男孩,被赵武灵王立为太子章。可见,赵武灵王是多么喜欢这个孩子啊,那么小就被立为了太子。

太子章身材魁梧,经过了很多年的储君的培养,已经懂得了为王之道。再加上这个太子章立下了很多的功劳,有政绩,许多的大臣都支持他。前些年的时候,太子章的生活还算幸福,父母的感情很好,对自己的重视和培养也很用心,自己在赵国上下享受着大家的尊敬和称赞。但是,随着母亲的离世,他的倒霉的运气就开始找上了他。

原来,赵武灵王一直做同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鼓琴歌唱道:“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梦醒以后,赵武灵王还是十分留恋梦中的绝美姑娘,久久不能忘怀。到了和大臣们喝酒吃肉的时候,赵武灵王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他向大臣们说起了自己这个神奇的梦,并向他们仔细形容了这个姑娘的容貌和神情。谁知道底下有个叫吴广的臣子听了以后,心里却暗自心惊,赵王提起的这个姑娘,怎么越听越像自己家里的女儿孟姚呢!

他觉得这是一个向赵武灵王表示衷心的机会,就对赵武灵王说,他的家里有一个女儿,跟赵武灵王形容得分毫不差,他愿意将女儿献给大王。赵武灵王迎娶了孟姚,才发现,她真的和梦中的女子一模一样,觉得上天赐给了他孟姚这个美人,是老天爷给了他一段艳遇。婚后,赵武灵王很宠爱孟姚,还给她取名为“吴娃”,表达自己对她的喜爱之情。

赵武灵王宠爱吴娃,什么都答应吴娃,还将吴娃封为了赵国的王后,废掉了前王后的位置。可惜,红颜薄命,吴娃得了病,没有医治好,去世了。在临死前,吴娃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为赵武灵王生的儿子何,她对赵武灵王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立自己的儿子何为太子。

可是赵国已经有一位太子了,虽然是前王后的儿子,但是这个太子章本身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赵武灵王也经常夸奖他。吴娃就只有这一个愿望,宠爱吴娃的赵武灵王还是没能拒绝吴娃,废掉了太子章而立赵王何。

为了锻炼赵何的能力,他还专门让肥义辅佐赵王何。在肥义的辅佐和教导下,赵王何很快就掌握了为王之道。他的母亲孟姚很聪明,可能是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和性格的缘故,赵王何学什么都很快,他的成长之迅速,赵武灵王都看在眼里。

赵武灵王一直都有一个心愿,他回想了赵国从前的历史,发现每一任新君继位之前几乎都会发生夺权的现象,国家在王位交接的时候是最混乱的。

因此,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将储君的人选定好,然后好好的锻炼他,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王。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早早的就封了韩王之女的儿子封为太子,并且经常给机会让他锻炼了。

但是,心爱的吴娃请求自己立幼子何为太子。赵武灵王不忍心拒绝吴娃,只好答应,然而答应了之后,他马上就下令废掉太子章而立赵王何。肥义是赵武灵王用得最顺手的臣子,肥义的能力和忠心赵武灵王是最了解的,所以,他将肥义这个宝贝送给了赵王何。

经过他们的培养,何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王,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决策。是时候功成身退了,赵武灵王在公元前299年,将赵国传给了赵王何,这一年,赵武灵王只有四十几岁,还是壮年。

赵悼倡后

赵悼倡后(?-前228年),又称倡姬、倡后,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悼襄王的王后,赵幽缪王的生母。

原本是邯郸(今河北邯郸)的一名倡女,后嫁于赵王宗族,其夫死后寡居。赵悼襄王爱其貌美而娶之,李牧以此女出身不正、扰乱宗族血脉能导致社稷倾覆为由劝说赵悼襄王不要纳其为姬妾,赵悼襄王不听。

起初,赵悼襄王与王后生有赵嘉,被立为太子。得宠于赵悼襄王,阴谋设计构陷赵嘉犯罪,使其被废除太子之位。赵悼襄王于是另立倡姬为王后,她的儿子赵迁为太子。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继位,为赵幽缪王。行为更加放肆,经常与春平君通奸,又收受秦国的贿赂,害死了名将李牧。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大夫怨恨赵悼倡后误国,杀倡后并灭其族,另在代郡立赵嘉为代王。

公元前222年王贲趁灭燕国之势转而攻代郡,俘虏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大秦赋赵国王后历史原型是谁

据悉,倡女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她就是赵悼襄王赵偃的王后,史称赵悼倡后。现实中的赵悼倡后原本是邯郸的一名倡女,她在嫁给赵偃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婚姻,但她的丈夫很早就死了,倡女年纪轻轻成了寡妇,后来她和赵偃相识,赵偃觊觎她的美貌,不顾朝臣宗族的劝阻娶了她。虽然倡女一步步从寡妇走到了赵国王后,听起来十分荣耀,但她最后的结局却不怎么样,倡女让赵偃废掉了原本的太子赵嘉,然后帮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在赵偃死后倡女的儿子成为新一任的国君,倡女也因此成为太后。

赵威后(?—公元前264年),是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亲。又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威通君。

李世民为什么封长孙为皇后

长孙皇后出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河南洛阳人,她从小爱好读书,并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拥有知书达理、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唐朝宰相长孙无忌的妹妹,13岁与16岁的李世民完婚,开始了与李世民互爱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

武德元年,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被册封位秦王妃,李世民南征北战,长孙王妃跟随丈夫四处奔波,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李世民权势渐长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深,武德九年(626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一直站在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氏出现在丈夫身边,勉励将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氏成为太子妃,李世民登记为皇帝后十三天册封长孙氏为皇后。事实上,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唐太宗时代唐朝盛极一时,不仅仅依靠他手下的大批文臣武将,也和他贤淑温良的长孙皇后的辅佐分不开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892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爱尔兰在德国吗 爱尔兰历史景点下一篇:西欧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历程 欧洲的历史变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