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元"最多 古代科举状元多厉害

导语:我国古代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中,状元是最高的考试成绩,状元也有最多的记录。明朝状元最多的年份是1420年,共有5名状元。清朝状元最多的年份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共有9名状元。

目录导航:

  1. 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元"最多
  2. 古代考中状元为何称为“独占鳌头”
  3. 高考状元相当于古代的什么水平
  4. 古代参加科举次数最多的人
  5. 明代科举一般是指什么第一名
  6. 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
  7. 古代状元地位究竟有多高
  8. 蒲松龄杨慎唐寅徐渭哪个在科举中取得功名最高
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元"最多

唐朝。

从唐朝到清末,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而其中出现过状元人数最多的要数唐朝了从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壬午科,到哀帝(907年)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都有一次,期间出现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余人。

答案:唐朝

状元一次在古代是荣誉的象征,因为要考中状元很难,先是乡试,再是会试,最后殿试过了才能算状元,连中三元更是难上加难,三门测试全都第一,才算是连中三元。

自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

状元最多朝代是唐朝,共141人。

如今可考证的有姓名留存的状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国16人,两宋118人,辽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张献忠大西国1人,太平天国3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的傅善祥。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科举意在选才,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状元在中国历史上的政坛、文坛上都有深远的影响。虽然那时开科取士不是唯一的入仕之路,但也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通道,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浩浩荡荡的进军京都。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官场知识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

唐朝状元最多朝代是唐朝141人。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

古代考中状元为何称为“独占鳌头”

一、独占鳌头 状元跪着的地方

首先独占鳌头里的鳌头是什么意思呢?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在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前,接迎皇榜,皇帝在殿前召见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状元跪着的地方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所以就叫独占鳌头。那么鳌是什么呢?传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一种神异之物,法力无边,前身是龙王三太子,因为偷吃玉帝的琼浆玉液,被罚到东海为鳌。

二、殿前召见 辉煌时刻

上古时代,鳌就成为了一种神奇的象征,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上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叫鳌宫。古代人考上了状元,就可以见到天子,因为皇帝要在殿试时考查这个状元的品貌,才学,看是不是可用之人,或者这人就是徒有虚名,这一关也是极为重要的,有些人文章锦绣,可能真是个呆头鹅,不堪大用,那么皇帝还是会在殿试的时候把他刷下来,看来殿试这一关,才是决定你能不能走到最后的终极决赛。

在殿试后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皇帝亲自选拔人才,录取御赐进士,荣耀之极,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那这是什么环节呢?那就是“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

“金殿传胪”,一般在殿试后两天进行,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见面会,进士们个个衣冠鲜亮,头戴三枝九叶冠,就和现在毕业了穿学士服一样,这些优秀毕业生齐聚殿前,然后毕业会前奏响起,三班鼓乐手演奏起欢快的歌曲,然后皇帝就直接到主席台上接受大家朝贺,皇帝鼓励大家一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皇帝勉励完大家,礼部官员就展开金榜名单,由传胪官按榜唱名,相当于宣布成绩,谁考了第几名,谁是哪里人,到了前三甲,重要的事就说三遍,唱胪官连唱三遍,以显示前三甲的不同,就相当于连喊三遍,清华,北大一样。听到名字的就上前谢恩,皇帝亲切接见,小伙子有前途,继续加油,欧耶!

接见了这些二本的学生,一本的学生就该出场了,传胪官就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上前来,刚好状元就在探花,榜眼的中间,且正好在鳌头之上,所以状元就独跪了鳌头,也不知道那个浮雕硌不硌,就算是硌,那也应该是幸福的硌腿。

三 独占鳌头 得天独厚

诗词里也多见独占鳌头,元代就有这样的描写,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鬼神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这个独占鳌头就可以看出来,是说的是突出优秀的意思,所以后来独占鳌头也引申为突出,与众不同。

元代无名氏《陈州粜米》记载,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所以独占鳌头也可以说是第一名,比如考试得了第一,演讲得了第一,技能比武得了第一,都可以说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春风得意,状元才有资格跪的鳌头,即使不是那么舒服,我想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高考状元相当于古代的什么水平

回答如下:

如今的各省高考状元,在忽略各省教育水平差异的情况下,相当于古代的解元,即本省举人第一名(或者进士前二甲)。

现在的高考状元只是各省的状元,而且每年一次,文理两人,每年共计六十多个。而古代科举每三年一次,状元只有一个,同时是所有举人只要尚未为官的都可以参加。因此其中的竞争激烈是难以想象的,再加上古代科举要通过层层选拔,在成为举人之前有两场考试,童试,中了叫童生。之后还有科试,中了叫秀才,秀才是有功名的人才,可以见官不拜,有免税田,免徭役,还可以不受约束地云游四方,已经是初级的士大夫了。只有拿到秀才功名才能才加科举正式考试,(当然国子监的学生也可以)乡试,本省参加,考中了就是举人了,第一名叫解元。

相当于现在的两院院士

古代状元全国只有一个,而现在每个地方的第一名都可以叫状元,除了全国状元,还有省级、市级、县级,如果镇上有高中,还可以评镇级状元。

古代科举考试总共分四个级别,包括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只有最后殿试的第一名才能叫状元。

古代参加科举次数最多的人

黄章,广东顺德人,年近40才考中秀才,60岁补上廪生,83岁被选为贡生,100岁时参加乡试。

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服侍照料。入考场时,黄章在灯笼上大书"百岁观场"四个字,曾孙在他前面引导.黄章以百岁高龄应乡试成了当时科场佳话,时康熙三十八年(1699)。

中国科举史上最牛的考生——九十八岁才中举的清代谢启祚。

广东省有个名叫谢启祚的读书人,家境不错,衣食无忧,但仅是布衣乡绅,没有功名。他自少年时代起就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够从科举走上仕途,一改门楣。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参加了许多次考试,结果都名落孙山。

但是,他对科举考试十分执着,比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所叙述的范进还要痴迷,坚持继续参加考试。

到了九十八岁高龄的时候,才时来运转。那年,他参加省城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考中举人后,谢启祚十分兴奋,狂喜至极,当即写了一首《老女出嫁诗》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当时,同榜举人中有个是十二岁的儿童。第二年,九十九岁高龄的他,还到京城参加会试。如此耄耋老人来参加会试,白发苍苍,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乾隆皇帝也为他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功名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批准授予他国子监司业的职衔。

谢启祚后来还就真做了许多年的官。他终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科场上混过去的,应该算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一名榜: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

这一榜中,有苏轼和曾巩这两位大家,还有两人的弟弟: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巩的弟弟曾布。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跟着来了,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

除了这几位大文学家,这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程颢开创的理学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而张载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影响极为深远。另外,有9人官至宰相。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传千古的大名人,在这科的名次都不是很高。那么前三名都是谁呢?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都不认识。

第二名榜: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的考生中,出现了一位大名人——陆游。陆游的才华世人皆知,是当时公认的状元最大热门。可惜的是,他遇上了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为了让自己的孙子拿状元,把各级考官都换成了自己人,还把最有威胁的陆游淘汰掉了。可惜,当时的宋高宗对秦桧早有意见,听说状元人选是秦桧的孙子,就大笔一挥,把他挪到了第三名,而把原来第二名的卷子提到了状元的位置。这位新科状元也不是普通人,名叫张孝祥,南宋初期最著名的豪放派大词人。

这科还有两位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前者被誉为南宋“一代诗宗”,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流传最广。范成大的代表作为《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科还有一位军事家,名叫虞允文,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曾在采石矶率两万残兵,大破60万金兵,一战灭掉了金国的南下雄心。

第三名榜: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在晚清这榜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人物就是李鸿章。但是,李鸿章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仅名列二甲第36名。当年的状元是人名叫张之万,是张之洞的哥哥。

除了上面这三位,这一科还有不少大名人,比如名列二甲第39名的沈葆桢——中国近代海军、航运的奠基人之一,还是林则徐的女婿。

明代科举一般是指什么第一名

中国古代科举第一名叫状元。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古代考中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至于“榜眼”,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榜眼”之名要晚于“状元”,终唐一代,没发现有这个称谓。

实际上,榜眼这一名称与状元、探花一样,都是民间的习惯用语,并非官方用语。在朝廷正式发放的金榜上,只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扩展资料古代的状元

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

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

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却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傅善祥,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

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

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古代状元地位究竟有多高

考取功名是一生最大的事情,在历朝历代举办的科举考试中,状元只有一名,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够顺利通过,其价值,荣耀可想而知。

您好,古代状元是科举考试中获得最高成绩的考生,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中享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声望。他们可以得到高官厚禄,甚至可以成为皇帝的宰相,掌握国家大权。在社会上也受到广泛的尊重和敬仰,被视为人才和精英的代表。然而,状元的地位并非绝对,他们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明清状元可以直接进翰林院,翰林院类似于今天的中科院。朝廷的最高级官员都从翰林院选拔,皇子们的老师也从翰林院选拔,一旦皇子中有人当了皇帝,那就是帝师,直接进入中枢机构。

回答如下:在古代中国,状元是科举考试中获得最高分数的考生,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人才,地位非常高。

在明清两代,状元在官场中有很高的地位,可以直接进入皇帝的内阁,成为重要的官员。同时,状元也享有许多特权,如免除一定的税赋和劳役等。此外,状元还受到社会的尊敬和崇拜,被视为学术界的权威和文化精英。

蒲松龄杨慎唐寅徐渭哪个在科举中取得功名最高

四个人当中,只有杨慎考中过状元,但因为其父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首辅,人们尤其是朝廷中的官员们对这个状元的含金量持怀疑的态度,搞得杨慎灰头土脸,很没面子。内阁首辅杨廷和杨阁老也无可奈何。

好在,流放中的杨慎用事实证明了自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不是很熟悉!

其他三人就不必说了,蒲松龄以写鬼故事为生;唐伯虎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徐渭徐文长作了幕僚。

这四个人,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蒲松龄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杨慎,徐渭都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另一位是解缙

杨慎的最高学历是状元;徐渭的最高学历是秀才。

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寅的最高学历是解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7146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越南的祖先是谁?是哪国人 越南历史实物记载下一篇:古代人是否有食用辣条的习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