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殷商几个王 古代商朝哪个皇帝多

导语: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王朝更迭频繁,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期共有26位君王,其中最著名的是商汤和商纣王。尽管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但他的统治时间却是历任君王中最长的,也是最为残暴的一位。

目录导航:

  1. 殷商几个王
  2. 商朝的三个皇帝
  3. 大商朝一共经历多少皇上
  4. 西周十二王
殷商几个王

31王

商朝经历了17世31王,也就是说商朝共有31位皇帝。

上面说了商朝经历了17世31王,也就是说商朝共有31位君主,这31位君主分别是:天乙、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己(追封)、祖戊(追封)、祖庚、祖甲、廪辛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共有17位君王。最早的君王是相传的帝喾,他是殷商的创始人。后来,殷商的王位传承经历了多位君王,包括帝乙、帝庚、帝武丁等。其中,武丁是殷商历史上最有名的君王之一,他在位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殷商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殷商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后一位君王是帝纣,他的暴虐统治导致了殷商的灭亡。总的来说,殷商共有17位君王,他们的统治轨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共有30个王--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其中病死的28王,国亡后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战死的1王,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商朝的三个皇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朝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即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即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共有31位皇帝,分别是: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商汤(即成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外丙,商代天子,名胜。商开国君主汤之子,汤的太子太丁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为王,是为外丙元年,伊尹摄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

帝辛(辛、纣,约公元前1105年-约公元前1046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史称纣王、商纣王。他在位期间,经略东南,征讨东夷,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后期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大商朝一共经历多少皇上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所以有31个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所以有31个王

西周十二王

西周王朝,国祚始于武王伐纣之年(前1040年),终于幽王身死之年(前771年),总计二百七十年。

西周十二王,依次为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在这十二王中,最神秘的当属孝王。大家需要看那一王,再请继续深入各自了解。

1、周武王,姬发

2、周成王,姬诵

3、周康王,姬钊

4、周昭王,姬瑕

5、周穆王,姬满

6、周共王,姬繄

7、周懿王,姬囏

8、周孝王,姬辟

9、周夷王,姬燮

10、周厉王,姬胡

11、周宣王,姬静

12、周幽王,姬宫

13、周携王,姬余臣

如果把西周比作一出大戏,从武王拉开帷幕,到幽王曲终人尽,最好看的戏份在两头,中间只唯有厉王还有许多看头。

西周历史跨度约两百七十六年,共十二位君王轮番登台,他们依次是: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繄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姬静、幽王姬宫湦。

答:西周第一任帝王:周武王姬发。

西周第二任帝王:周成王姬诵。

西周第三任帝王:周康王姬钊。

西周第四任帝王:周昭王姬瑕。

西周第五任帝王:周穆王姬满。

西周第六任帝王:周共王姬繄扈。

西周第七任帝王:周懿王姬囏。

西周第八任帝王:周孝王姬辟方。

西周第九任帝王:周夷王姬燮。

西周第十任帝王:周厉王姬胡。

西周第十一任帝王:周宣王姬静。

西周第十二任帝王:周幽王姬宫湦。

武王灭商,只是推翻了商王朝,但仍然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同时封弟弟管叔蔡叔于殷的四周,用以监督武庚。不久,周王死,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旦会篡位,便勾结武庚叛乱,周公东征,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三年中平定战乱。周公为了巩固统治,便将殷遗民迁到东都洛邑,今洛阳。又改封商朝另外一个贵族微子于宋,同时建立了许多同姓和异姓的诸侯,作为周王朝的屏障。周公同时还制定了周礼。

周公摄政七年,便将政权移交给了武王的儿子成王,成王及其子康王是周王朝最为繁盛的时期。以后的昭王及穆王曾多次对周边的方国用兵,显示了周王朝强大的国力,但并没有什么有益的效果。以后经过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周王朝日益衰弱。厉王时期,又重用奸臣,损害国人的的利益,引起了国人的严重不满,还严禁国人议论。结果结果厉王被国人驱逐,周公,召公共同摄政,史称“共和摄政。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这一年也是我国历史中有确切连续纪元的开端。

共和十四年,厉王在流放中死去。周公召公立厉王的儿子为王,这就是宣王。宣王曾在北方驱逐了俨狁,南征蛮夷。不过宣王的中兴并不长久,他在位时后期已经与西戎的战争中失利。宣王之子周幽王在位时,有好用奸臣,社会矛盾激化,“人皆怨之”。幽王有废王后,立爱妾褒姒为后,并以其子伯服为太子。这样就触怒了原王后娘家申国。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攻周,杀幽王。申侯及其其他诸侯一道立原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平王。平王为了避免犬戎的威胁,迁都至洛邑,时间为公元前770年。就此西周结束,东周开始了。在东周时期,周王朝日益衰弱,在历史中已无法发挥多少作用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7648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历史转折意思是什么 英国两次历史转折下一篇:自走棋铁匠的工具有什么用 古代打铁用什么为燃料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