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薨和崩有什么区别 古代皇后可以用崩吗

导语:薨和崩在古代皇后身亡时有所不同。薨指自然死亡,而崩指非自然死亡。古代皇后一般只能用薨来表达逝世,崩多用于皇帝和皇子。本文将探讨这两者的区别以及古代皇后使用薨的原因。

目录导航:

  1. 薨和崩有什么区别
  2. 驾崩和薨的区别
  3. 公主之死称薨吗
  4. 古代皇后死后称什么
  5. 崩可以用来形容后妃吗
  6. 天子身殂山陵崩,皇后殡天诸侯薨什么意思
  7. 出师表常考词汇
  8. 崩字能代表皇后死吗
有什么区别

薨和崩在古时候都是死的意思,但是绝对不能乱用。否则会有大麻烦。

因为薨字在古代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

而崩字是称天子皇帝之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等同于“驾崩”。包括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也可称“崩”。

1、使用对象不同:

殁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小孩夭折和病死或庶民死亡。

卒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大夫。

崩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天子,即皇帝。

薨的使用对象一般是诸侯或皇子。

2、葬礼规格不同:

殁的葬礼规格最为简陋,口含米,新衣一称。

卒的葬礼规格次之,口含贝,新衣五称。

薨的葬礼规格次于天子,口含珠,新衣七称。

崩的葬礼规格最高,口含玉,新衣十二称。

驾崩和薨的区别

1、指代阶层不同。

崩:是称天子之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等同于“驾崩”。包括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也可称“崩”。

薨:古代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

2、词语释义不同。

崩:比喻常用山塌下来。也可作为一个姓氏,后人极少。

薨:大多跟词组一起,多用在死亡上,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

答:

周礼中规定

天子死为崩,

诸侯死为薨,士死称作卒,庶民去世称为死。
因此说,天子之死称作驾崩。也就是说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等同于“驾崩”。包括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也可称“崩”。
薨:古代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这就是驾崩和薨的区别。

驾崩和薨的区别在于指代阶层不同,释义不同。

驾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指代阶层不同。、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之死为“崩”,即称为“驾崩”。

古代的诸侯、爵位者的大官或者皇帝的高级嫔妃及皇子公主之死,即可为“薨”。

区别在于指向不同,用处不同等,驾崩是指皇帝死去的意思,比如说康熙驾崩了,而薨是指皇后,贵妃等薨逝,二者有联系有区别

公主之死称薨吗

薨的意思死,用来表示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或者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中国古代对死亡的称呼有很多,常见的有崩、薨、卒、不禄、终、夭、殇、死等,用于代指不同等级的人死亡或不同的死亡情况。《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又有《礼记-檀弓上》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此处的小人为普通人之意。

夭,通夭折之意,指未成年的人死去。殇指未成年而死或指死在外面的人,如战死者。也指横死,非正常的死亡。

薨:古代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

薨可以用来称公主之死。

“薨”字的本意是指古代诸侯的死,在国学经典《尔雅》中,这样解释“薨”:“薨,死也。”在《唐书·百官志》中,有这样的描述:“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薨”字除了表示诸侯去世外,还可以表示皇帝的高等级嫔妃及所生育的皇子或公主的死。在《红楼梦》中贾元春去世时,贾琏急匆匆向王夫人报丧时说:“贵妃娘娘薨了”。

知识扩张:公主,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都称做: 薨、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

古代皇后死后称什么

皇后死了在古时是称为“薨”。

古代对“死”有四种分类:

1、崩:皇帝的死亡;

2、薨:皇亲国戚以及皇帝父母儿女的死亡;

3、卒:朝臣的死亡;

4、死:普通老百姓的死亡。

古时对死亡的称法极为严格,是阶层阶级之间的提现,不可以随便乱用,尤其对于普通老百姓更是苛刻。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暗示过自己的谥号。长孙皇后被李世民视为“良佐”,身后谥号为“文德”,所以又称文德皇后。很多人都误以为“文”是李世民自己的谥号,“德”才是长孙皇后的谥号。因为在长孙氏之前,皇后的谥号一般为两个字,其中前一个字是其丈夫的谥号,后一个字是自己的谥号。但这个习惯在李世民那里遭到了“破坏”。

从目前的记载来看,长孙氏死后是直接被谥为“文德”的。

李世民这么做有很深的用意,谥长孙皇后为“文德”,其实就是他在给皇后上谥号的同时给其他人一个暗示,把自己的谥号也给定了下来,所遵循的依然是皇后谥号全称为“帝谥加本谥”的模式。

后者的推测是有旁证的。长孙皇后去世于贞观十年,此前李世民给朝臣上的全是单谥,长孙氏是第一个得到复谥的人。

接着是贞观十二年去世的虞世南,他一开始也是单谥懿,不久李世民认为一个懿“未尽其美”,特意下诏赐双谥“文懿”。

其后得到双谥的还有:高士廉,谥文献;魏征,谥文贞;房玄龄,谥文昭。

这是给后人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暗示:“我的皇后、我的大臣谥号都是“文某”,那我呢?”

李治不是傻子,自然心领神会。

皇后死了叫“薨”,也可称为“崩”。古人对身故的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了,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还有就是对一些特殊地位或者特殊方式死亡的描述,比如“殉”、“没”、“自尽”、“弑”等,这里专门谈一下“薨”的用法。《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古代主要针对地位高的人士所用,一般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新唐书·百官志》:“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

崩可以用来形容后妃吗

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

按照《八旗通志》,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贝勒,贝子,都是用薨。公主和亲郡王福金、贝勒贝子夫人也是薨。

清史稿和会典也有相关内容。

天子身殂山陵崩,皇后殡天诸侯薨什么意思

古代不同身份的人死亡的表达方式不同。这就话是说天子之死被称为崩(山陵崩)皇后,诸侯死亡叫薨

出师表常考词汇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出征。

师:军队。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赏:受赏。

刑:受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忠:忠诚。

内:朝廷上。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士:将士。

忘身:奋不顾身。

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以:来。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不懈于内(懈怠)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时)

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崩字能代表皇后死吗

古代对于死的各种称谓

崩——天子死

薨——诸侯(及二品以上大官)死

卒——大夫死(士大夫,当官的)

不禄——士死(读书人)

死——庶人

殁——死于非命

殇——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

p.s.《新唐书·百官志》:“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8424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新加坡时间为什么和北京时间相同 越南和新加坡历史下一篇:永远的君主第一季解释 历史韩国皇帝李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