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中国人追求实用轻思辨的原因 古希腊哲学是鸡汤吗

导语:中国人追求实用轻思辨的原因是对古希腊哲学的鸡汤化。中国人注重实用主义,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际效果,而古希腊哲学常常被认为是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思辨。因此,中国人更倾向于寻找能够直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实用性思维方式。

目录导航:

  1. 中国人追求实用轻思辨的原因
中国人追求实用轻思辨的原因

中国人缺少的便是纯粹精神方面的追求,特别是纯文学、艺术和哲学,因为这些学问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因为一贯不被重视。

简而言之,就是追求卓越灵魂的人只能是极少数的,中华几千年来也才出了两个半圣人。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讲究:食色性也。这点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无可厚非。

但是,儒家文化本身固有的一个思想特征,无疑是导致中国人普遍倾向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原因之一。

这个特征就是:对于现世生活和日用伦常的过度注重。

中国人为什么倾向于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讲“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修学途径始终注重现世。孔子提出的“下学而上达”,亦如《中庸》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圣人之道虽高明远大,实践却不能离开日用伦常。

相比西方人的上帝信仰,儒家文化这一特征最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如果说,西方人的上帝信仰是追求“否定尘世、追求天国”精神在“天国”得到超越视为--外在超越。那么,儒家的文化就是“在尘世中就可以实现精神的超越”,在现实里就可以修炼到精神超越,无需等到“天国”视为--内在超越。

正是这种“内在超越”的价值取向,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也成为了几千年来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点。从孔子、孟子到朱熹、王阳明,儒家文化一直贯穿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的现世之学。

中国人为什么倾向于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

中国历代哲学大师也都是重实践而轻冥想,重身教而轻言传。他们不像古希腊哲学家那样整日沉溺于抽象的哲学玄想,也不屑于像近代西方哲学家那样动辄就搬出一大套哲学体系来思辨,而是以真实的平易近人的人格力量直接言传身教,实践于学。像《论语》和《传习录》也不过多是大家们平时的育人语录和与人交流的书信汇编而成。

正因为中国人轻视抽象思辨和复杂的逻辑体系,从没有所谓的“思想著作”。所以以黑格尔为首的那些喜欢“写大书”的,以构建庞大体系的西方哲学家才会轻蔑的说:中国没有哲学。在他们眼中,中国哲学家的作品也只能算是人生格言和心灵鸡汤之类的训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8503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朝历史人物中,哪些人物具有传奇色彩?下一篇:古代士兵如何称呼王爷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