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人的名和字是怎么由来的 古代以什么为姓氏起名的

导语:古人的名和字是根据祖先的名讳和字辈来命名的,姓氏起名通常以祖先的字辈为依据。古代人尊重祖先,因而非常注重起名字的含义。起名字时,一般根据父辈、祖辈的字辈来决定,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传承。

目录导航:

  1. 古人的名和字是怎么由来的
  2. 字什么号什么怎么取名
  3. 都说姓氏姓氏,姓氏的氏到底是什么
  4. 上古八大姓发源地
  5. 古代以什么为尊
古人名和字是怎么由来的

在古代名就是名,字就是字,“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由父亲取名,至于取“字”,则在20岁行成人礼(冠礼)时进行。

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

有“名”有“字”,是古代有身份者的标志。而到了现代,名字只是一个人的身份标识。通常有名无字,如某人叫张德,张为姓,德为名,或通称为名字。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c6eddc451da81cb8f67a2c95d66d01609243134

扩展资料:

古人名字中的避讳字的几种情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是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

第四是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是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detqmjc/content_16862722.htm

参考资料来源: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detqmjc/content_17083326.htm

字什么号什么怎么取名

古代人,姓,名,字号都是有讲究的。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可见,字是对名的解释,号是对自己的志向爱好的期许

可取名【友焱】,读音为yǒu yàn,友字的含义是指朋友、交好、相聚、帮助等。

2.可取名【焱卓】,读音为yàn zhuó,卓字意指高超、杰出、卓越。

3.可取名【焱朝】,读音为yàn cháo,朝字意为念zhāo时,主要表示时间,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常见词语朝阳、今朝等都有此义。念cháo,指拜访别人或聚会、朝廷等。

4.可取名【焱元】,读音为yàn yuán,元字的本义是指头,引申为首、开始、第一、善、大、整体等,如常见词语元首、元旦、元年、单元、元素、元音等都包含上述意义。作人名时,一般取用元字的开始、第一、大等字义。

5.可取名【秉焱】,读音为bǐng yàn,秉字意指手持,掌握,把持。

都说姓氏姓氏,姓氏的氏到底是什么

上古有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每个字都从女旁或底,可以看出浓浓的母系氏族烙印,百家姓大部分都出自这八大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

鄙姓陈,陈姓图腾的形象是“两侧旌旗招展,中央山丘前是列队待发的战车,战车上有手持戈戟列队以待的三军”。

陈出自上古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陈胡公。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也叫陈完)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另有一部分胡公满后裔以胡为姓,因此古时候有陈胡不通婚的说法。

陈完为人谦逊有礼有贤名,齐桓公赏识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并封他田地。陈完为隐姓氏而改称田完。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吕氏齐国(姜齐)成了田氏齐国(田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因此陈田两大姓氏也是同源。

刘氏改姓,《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白氏改姓

白氏改姓,《河南官氏志》记载:陇右白永贵,于隋初改为陈氏,此为万年(今陕西西安)之陈氏。白姓原为龟兹王帛氏,因入仕内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视,而改为陈氏,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叫令英,史称陈令英。

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说道陈姓,当然要提大名鼎鼎的"义门陈氏",义门陈氏一直是累世义聚不分家,号称“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的旌表义门,也成为唐宋历史上的一种罕见现象。宋嘉佑七年,出于抑制江右陈氏和封建统治的考虑,宋仁宗下旨让江右陈氏分庄天下。最后江右陈氏分为天下291庄,遍布全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要皇帝下诏才被迫分家的家族,这是个有情有义的家族,这是个数百年不分开的家,也是数百户同时开饭的人家。外迁时,哭声传百里,但圣旨难违,江南陈氏外迁的族人为不忘同根同源,全部高举义字灯笼,跨山涉水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义门陈人才济济:

相传600年前, 明初开国,太祖御文,充实江淮。迁徒移民,苏杭,松嘉集散阊门数十万众,北上远行。一代又一代的陈氏家族后人,从苏州阊门移居至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后老祖坟就埋在兴化市,戴南镇,陈万村,东庄东大河渡船囗。

那么我是时堰陈姓万字辈,应该出自颍川堂,从苏州阊门迁入。

上古八大姓发源地

第一个,姬姓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鲁姓、魏姓、杨姓、蔡姓、韩姓、霍姓、管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蒋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第二个,姜姓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

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的起源之一,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

第三个,姚姓

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第四个,嬴姓

溯嬴姓渊源,可至颛顼高阳之玄孙伯益(大费),伯益因“为舜主畜”有功,舜赐给他“嬴”姓。

据资料记载,被大禹选为继承人的皋陶就姓嬴,但是皋陶继位前却不幸猝死了。嬴姓的帝王将相也不在少数,黄帝之孙的颛顼姓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秦始皇也姓嬴。

第五个,姒姓(sì)

姒姓的祖先就是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姒姓的始祖为传说中治水的大禹,没想到吧,大禹居然是姓姒!姒姓虽然不像是姬姓和姜姓那样的出名,但也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也算是“老古董”级别了。在这姓氏中,著名的大概就是美人褒姒了吧,毕竟是“烽火戏诸侯”的主角之一。而由姒姓分化出的姓氏有夏、顾、曾、欧阳等,是不是有你的呢?

第六个,妘姓

妘姓,是颛顼帝之孙祝融氏的后裔姓氏。

第七个,妫姓

妫姓与姚姓同源,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

妫水,发源于今山西省永济市南部历山,向西流入黄河。另有一处妫水,发源于今北京延庆县东南军都山,向西南流至河北省怀来县,注入永定河。舜所居之妫水,为源于山西永济历山的妫汭河。

妫姓为黄帝支系有虞氏的后裔,帝舜为黄帝曾孙颛顼的六世孙。他继帝尧之后,登上了中原地区黄帝族系最大的部落首领之位,跻至五帝的行列,成为中华文明的先祖之一。

第八个,姞姓

姞姓是黄帝赐予他一个儿子的姓,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姞姓是黄帝送给自己子孙后代的姓氏。而由它衍生出来的姓氏也很多,比如燕、须、雍、鄂、阚、光、杨、孔、尹、蔡、鲁等等。

古代以什么为尊

古代有些朝代以左为尊,有些朝代以右为尊。从先秦一直到西汉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以右为尊的。后来慢慢就有了变化,从东汉到唐宋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以左为尊。到了元朝的时候,又变成了以右为尊。再来后面到了明清的时候,就成了以左为尊。

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1、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2、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3、至于在交际场合,其座次则以左为尊。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故座次上以“左”为尊。《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

4、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1、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2、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3、至于在交际场合,其座次则以左为尊。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故座次上以“左”为尊。《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

4、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扩展资料

“左”和“右”的文化

“左右”最初并不表示方位

左,甲骨文中写作 ,像一只手伸向右边,表示“左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东边一侧的那只手。

右,甲骨文中写作 ,像一只手伸向左边,表示“右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西边一侧的那只手。

这两个字最初的意思并不是表示方位。《说文解字》中说:“左,手相左助也”,即“辅佐”;“右,手口相助也”,即“庇佑”。随着文明的演进,这两个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我们最熟悉的“男左女右”,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礼仪,历经数千年而不变。比如早些年的厕所一定是男厕在左,女厕在右。在重要的场合女人一定居于男人的右侧。就连中医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

远古传说中,天地万物乃是始祖盘古身体器官幻化而来,他的一对眼睛便幻化成为日与月,在日与月上分别有一个神仙,他们是伏羲、女娲。日神是伏羲,由左眼幻化而成,所以伏羲为左;月神是女娲,由右眼幻化而成,所以女娲为右。二人恰好一男一女,于是“男左女右”便因此得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8534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仓鼠可以活到多少岁 仓鼠的寿命有多长一岁便开始衰老仅能存活2-3年下一篇:刘宋何皇后 刘宋皇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