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早婚晚婚年龄标准是什么 古代晚婚男女各是多少岁

导语:古代晚婚男女各是多少岁?这篇文章将介绍早婚晚婚年龄标准,探讨古代男女晚婚的具体年龄。古代社会中,男女晚婚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经济情况而定的。

目录导航:

  1. 早婚晚婚年龄标准是什么
  2. 古代晚婚男女各是多少岁
  3. 古代女子出嫁等多长时间
早婚晚婚年龄标准是什么

这个要看什么时期了,我的父辈早婚是18 9岁,晚婚27 8岁,现在25 6岁还在大学里,稍微考研,基本都上30了,就是说35算是晚婚年龄了,在古代平均寿命基本在55,能活到70岁的人都是很少见的,那个时代15 6岁的女孩就要结婚,19 20岁的人算是晚婚,有个现象是经济越发达的女生和男生晚婚越低。

古代晚婚男女各是多少岁

古代对于适龄男女婚嫁问题,有制定相关的规定。

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

《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

《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而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是有女儿15岁至30岁还没有嫁人,就要罚款600钱。唐朝对于男子20岁以上,女子15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

古人在婚嫁年龄上是有法律条例规定的,自先秦到明清千年之间,男女普遍结婚的年龄有所区分,一般成年男子满二十周岁,女子满十五周岁便可嫁娶。

一、崇尚礼法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依旧遵循旧礼,认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当时各个诸侯国出于战争的需求将男女法定的结婚年龄稍稍往上提了一些。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曾经下令要求齐国男女的婚嫁年龄要比周礼中规定的至少要年轻十岁。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法家都曾提倡早婚,一来是因为在战乱时期的人们普遍寿命较短,同时也是为了向战场上输送大量的成年兵力,如此这般就可看出提倡早结婚的目的性了。

二、秦朝立法

最早将婚嫁年龄做明确规定并写进法律中的是秦朝,在秦法中有明确的表示,男子身高六尺五寸后行弱冠礼,女子身高六尺二成年后方可嫁娶。

这里的结婚与年龄道无直接关系,决定权在于身高。秦朝对于男女嫁娶是有立法的,官府需要受理男女二人方可登记结婚。

三、两汉后的早婚制度

到了两汉之后,早婚现象就极为普遍了。首先是两汉的皇室早婚就很平常,国家立法要求女子年十五以上就可嫁人,若三十之前还未嫁,便要征收五倍的赋税。汉代的男子结婚年龄就要更早了。

汉代的婚俗直接影响后面的历朝历代对于结婚的年龄规定。自汉代之后,普遍男子十五六,女子十三四便可结婚。

四、两宋晚婚新思潮

宋朝时诸多朝代中对男女婚嫁年龄上较为开放的一个朝代。法定婚龄虽然延续了唐代的婚姻习俗,有法律条文规定男十五、女十三便可婚嫁。

可宋朝中对此婚俗持反对意见的大臣极多,同时他们也身体力行地用晚婚来直接对这项制度进行抵制。历史数据统计,宋代男女的普遍结婚年龄在十七八岁,这在奉行早婚的封建社会中,实属是思想上的求新求变。

古代女子出嫁等多长时间

古代女子出嫁还是很讲究的,最少也要一年时间,最长两三年都有可能。因为古代女子不像现代女子一样可以晚婚而且婚姻自由恋爱自由。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一般在13岁左右就开始相看了,如果两家都有意就可以找媒人说亲了,订亲以后,男女两家都要开始准备嫁妆和聘礼,等到女子15岁后就可以迎娶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60616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代诗人韩偓的《不见》下一篇:三国魏朝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曹魏一共多少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