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历史上的河西是指哪里 古时河西四郡分别指的是哪四个郡

导语:历史上的河西是指黄河以西地区,古时河西四郡分别指的是凉州、武威、张掖和酒泉四个郡。这片地区地势险要,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目录导航:

  1. 历史上的河西是指哪里
  2. 古时河西四郡分别指的是哪四个郡
  3. 三十年河西还是四十年河西
  4. 河西走廊包括哪几个省
  5. 河西走廊位于哪个河西
  6. "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现在的哪儿
历史上的河西是指哪里

在我国古代,“河”是一个专称,专指黄河。古人说的河水,也是指黄河水。

所以河东河西的意思就是黄河以东黄河以西。

黄河以东

指我国的山西省境内。不过河东因地区面积的大小,又分为:广义,中义,狭义。

广义是指:唐代河东道所管辖的山西全部境内和周围的若干地区。

中义是指:唐代节度使所管辖的今山西省中北部地区。也就是晋中北。

狭义是指:秦代河东郡,清代河东道。也就是晋南地区。

黄河以西

被称为河西的地方也有三处。

最早的一处就是黄河先秦故道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附近和河北省的邯郸。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处河西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秦魏,秦晋的战场,关中平原中部。

第三处是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这处河西出现的最晚,至今还在沿用。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地带

春秋战国时期把黄河南段,今山西和陕西两省交界处称为河西,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设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北连大漠,是一个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仅40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地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武帝时,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战场。

河西是指我们经常讲的河西走廊,位于黄河的西边,被两座山夹在中间像一个走廊一样,所以叫河西走廊。它的具体位置在祁连山北边,乌鞘岭的西边,南边接壤合黎山,长度约1000公里,宽度在200公里的范围,是古代通往西域地区的要地,也是军事重地,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

河西地区历史悠久,四千年前就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的都城皆设此处。河西地区在盛唐时期经济高度发展,是离长安最近的经济中心和外贸交易地。

河西走廊也是一个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众多,嘉峪关、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敦煌古城、雷台汉墓、雅丹地貌、骆驼城遗址、玉门关、榆林窟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历史上河西,是依据黄河而言。是指黄河河西,是相对河东来说的,可以理解为河东的西边就是河西。但是黄河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五省境内形成了几字形,几字形的中间和左边都可以称为河西,而且河西的范围一直向西延伸到通往西域的玉门关。

河西,在战国时期指的是几字形中间偏下方的地区,比如战国初期,秦国和魏国发生了河西之战。当时魏国的都城还在河东的安邑(今山西夏县),这里说的河西就是今天西安以北的陕西延安和甘肃的庆阳、平凉一带。

河西,在春秋战国时,指的是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期在凉州设置的河西节度使管辖就是这一片区域。另外在历史或地理书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个词——河西走廊。

它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甘肃省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重地。

古时河西四郡分别指的是哪四个郡

河西四郡指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

这四个郡大致范围就是今天甘肃的酒泉市、武威市、敦煌市和张掖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面是祁连山,北面是马鬃山,中间一道狭长的走廊。从中原通往西域,河西走廊是唯一通道。汉武帝时期最强大的敌人是北方的匈奴,河西四郡链接河套地区 是大汉西北战略要冲,只有驻军设郡、才能抵挡北方的匈奴及其他西北游牧民族。

三十年河西还是四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或许,因为《儒林外史》里面是:“三十年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以现在认为这样说正宗吧。除非找到更早“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文献,否则这种说法大概会逐渐消失。

我们记忆中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或许来自《洪湖赤卫队》中南霸天的歌词。

从汉语本身的角度来看,或许“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比“三十年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更有味道一些。

用来形容世事兴衰,风水轮流转,感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间谚语

来源是:从前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历史上无数次发生)。

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

是三十年河西,全话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时六十岁为一个甲子,算一辈子了,因为古代人寿命短,六十岁长寿了,所以说三十年为半辈子,意思就是说半辈子受苦,半辈子转运享福了,说明事情不会一承不变,是会有变化的!

河西走廊包括哪几个省

1、武威市 武威曾经是西北的首府,曾经为我国的第三大城市,一直以来都是西北的中心,有“五凉古都”、“北方名都”、“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等标签,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中心。

2、张掖 张掖是一个既有西北大漠风情,又有江南风情的地方,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和七彩丹霞,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湿地,还有祁连山的冰川。

3、金昌市 金昌应该是河西五市中名气稍小的一座城市,它盛产镍,所以被称作“祖国镍都”,也是最具潜力的旅游目的地,它是丝绸之路上新的旅游城市。

4、酒泉市 酒泉处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是敦煌艺术的故乡,也是我国现代航天的摇篮,曾获得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的荣誉称号。

5、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是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获得了“2018畅游中国100城”的称号。 来源:-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哪个河西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位于黄河以西,包括了甘肃省西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的地区。因为这个地区位于黄河以西,所以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北起酒泉市,南至敦煌市,全长约1,200公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

河西走廊南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有着丰厚的永久积雪和史前冰川覆盖,这些积雪和冰川在每年特定的季节融化,为河西走廊大量的绿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发展农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路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黄河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简称河西,古称雍州、凉州,位于中国黄河以西,左侧就是横亘绵延的祁连山脉,右侧是龙首山、合黎山和马鬃山,[1]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狭长状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也是古代中国汉地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

黄河西

河西走廊,简称“河西”,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甘肃省西北部[17],是一个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以西,又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17]。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数公里[17]。主要涉及甘肃省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7]。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为武威市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流以西。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北侧则为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北山),绝大多数山峰海拔在2,000-2,500米之间,个别高峰达到了3,600米。

河西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现在的哪儿

1、安西:(中国甘肃省酒泉市安西县)一般指瓜州县。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瓜州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2、渭城是陕西省咸阳市市辖区,位于咸阳市区东半部。

渭城是1986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1987年5月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东西长约26.73公里,南北宽17.92公里,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属典型的城郊型县区。

3、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它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1.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2.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3.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这三个地名出自《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敦煌市。渭城是送别地,安西是元二要出使的地方,阳关是元二出使安西时的必经之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6105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秦朝的立法思想具有何种历史进步性?下一篇:失踪青少年儿童较多的国家有哪些 2004年东南亚海啸的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