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柏林墙的历史意义 柏林墙的历史意义

导语:柏林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建于1961年,1990年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象征。

柏林墙的历史意义?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柏林墙

在欧洲的土地上,有一座最坚固但寿命最短的长城——德国的柏林墙。

柏林墙和朝鲜半岛的“三八”混凝土墙一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用混凝土建成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欧亚大陆的两座“姐妹墙”。

柏林墙,官方称为反法西斯防御墙,是二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德国柏林自己的领土上修建的墙,目的是孤立东德和西柏林,从而阻断东西柏林的公民往来。

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

建于1961年,1990年拆除,两种美德重新统一

背景

柏林墙二战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划分为四个区。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包括东柏林在内的苏联占领区成立,首都在东柏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则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首都在波恩。

美、英、法、苏之间的占领协议保证了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央走廊。

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西柏林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领土。但美、英、法三国认为条例与现状相冲突,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直到冷战结束、两德统一后才成为西德的领土。

起初,柏林市民可以在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但随着冷战紧张局势的加剧,东柏林和西柏林的边界在1952年开始关闭。

从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换成了很多真墙。

东德称这堵墙为“反法西斯防御墙”,但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修建这堵墙的真正目的是防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长155多公里,高约3~4米。它可以分为:

第零条防线:302个天文台

第一层防线:高约3.5米,光滑浅色混凝土墙,部分地方有铁丝网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御:钢铁抗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网

第四层防御:音频报警电缆

第五层防御:铁丝网

第六层防御:掩体

第七层防御:用来引导警犬的缆绳

第八道防线:6 ~ 15m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上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

第十道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道防线:武装警卫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带报警的电气化铁丝网

第13道防线:空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层混凝土墙,高3.5~4.2米,厚15厘米,能承受装甲车的冲击

第十五道防线: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讲:“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柏林墙建成后,有人通过跳楼、挖隧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讲,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新的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行限制。然而,由于当时的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他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成千上万的公民走上街头拆除隔离墙。

这一事件也成了“柏林墙的倒塌”,尽管后来拆除的不是柏林墙本身的结构,而是柏林墙。

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象征。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统一。

时至今日,柏林仍有一面小墙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吸引了大量游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27961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好汉三个帮 草根皇帝因这几个人完成从沛公到汉王的转变下一篇:韩信为什么要活埋自己的母亲 韩信为什么要活埋自己的母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