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贻误怎么读 赵光义的一句话贻误两宋三百年 他说了什么

导语:北宋时期,国民经济繁荣,但屡遭外战失败,宋太宗一句话影响了近300年的命运

人们一提到北宋,马上想到“穷弱”二字。北宋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精彩的朝代,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富而不强!北宋时期,国民经济繁荣,尤其是商品经济,甚至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堪称富庶的北宋,从来没有强盛过,不仅收复岩云地区失败,而且屡遭外战失败,不得不用大量“旧币”支援辽、西夏。北宋为什么“富而不强”?事实上,这要归功于宋太宗赵光义的一句话!

一句话,300年来已经成为国策

事实上,在宋太宗登基之初,他也决心奋进。他完成了弟弟未完成的统一,夺取了吴越,灭了北汉,却在十六郡问题上跌跌撞撞。1979年7月,宋太宗率军在幽州城外的高良河与辽军展开激战。结果,宋军被打败了,宋太宗被箭射伤,差点逃脱。1986年,宋太宗派出20万军队北伐,但在这里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两次失败后,宋太宗完全丧失了精神。毕竟他不是军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991年,宋太宗对大臣们说了一句话,最终让北宋不得翻身,影响了宋朝近300年的命运!

“一个国家没有外患,就会有内忧,外患是可以预防的。但是,没有任何形式的背信弃义。如果是内部问题,可以深恐。皇帝的心,往往必须在这里”——赵光义,宋太宗

“内外兼修”有个大问题

后人把这句话总结为四个字,“守内不足,守外不足”,成为北宋三大国策之一!但是宋太宗的话给宋朝带来了一个大问题!

第一,“多余士兵”的问题。宋朝皇帝为了维持统治,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大量征召军队。宋太祖的国民军只有37.8万人,宋太宗有66.6万人,宋真宗有91.2万人,宋仁宗有125.9万人。此后北宋军队一直保持在110万左右。庞大的军队给北宋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据宋人说,“十分之九的钱是为了它,但如果它仍然不足,士兵也”。

  

二是武将地位低,军队缺乏战斗力。宋朝皇帝通常用文官或宦官带兵,武将地位极低。就算出现一两个有能力的武将,也是被公务员打压。一将无能,杀千军。宋朝有几十万军队空,但战斗力极差。所以当晋人入侵时,虽然宋军的人数是数倍,但仍然无法挽救王朝的覆灭。

宋朝的最后命运

对保持内虚外虚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宋、宋三百年间,农民起义虽多,但没有大规模爆发。换句话说,宋朝并没有颠覆在自己人的手中。但防“内贼”不一定防外敌。1127年,衰弱的北宋终于被晋人灭了。偏向江南的南宋朝廷延续了北宋“守内不足、守外不足”的国策,加强了对国家的控制,对外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政策。1279年,南宋被元人灭。

开国皇帝的气质往往决定了这个朝代的发展方向。赵匡胤是直接的皇帝。他希望通过收复岩云和迁都来巩固国家政权,建立一个繁荣强大的统一王朝。赵光义生来就是一名学者。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他对收复岩云失去了信心,反而把统治精力集中在如何防范国内局势上,这决定了北宋乃至南宋的最终命运,防止了“内贼”和外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30748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蒙古与十字军的决战 历史揭秘:战无不胜的蒙古帝国竟也打过大败战下一篇:蔡鄂 揭秘蔡锷与护国战争:为四万万人的人格而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