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十八勇士 大渡河十八勇士幸存者是谁 大渡河17勇士的结局如何

导语:本文介绍了中国红军将领孙继先在大渡河战斗中的英勇事迹,以及他晚年澄清历史事实的尴尬处境。同时,也介绍了战斗回忆录《大渡河畔英雄多》的影响和重要性。

正是有孙继先等先辈才有了今天强大的祖国!感谢先辈们的付出!致敬老一辈革命家!致敬孙继先将军!这才是英雄,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敬佩这样的革命先烈,真是永垂不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厡载《党史博览》作者周 燕

右为杨得志上将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在孙继先晚年,在澄清大渡河战斗史实的问题上,却陷入两难的尴尬处境:他既不愿意把自己说成是勇士,又不愿意违背历史事实,屈从被误解的历史结论。他的老首长杨得志上将言之凿凿,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谜团。

杨得志撰文讴歌大渡河畔英雄多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在20世纪50年代,青年们迫切要求熟悉中国革命的历史,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投身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事业。1957年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旗飘飘》丛书,正是顺应时代的呼唤,开革命回忆录写作之先河。《红旗飘飘》刚一发行,即在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在1957年7月出版的《红旗飘飘》第二集中,收录了一篇杨得志的力作——《大渡河畔英雄多》。杨得志的文章分为“光荣的使命”“胜利的前奏”“天亮以后”“我一定要去!”“庄严的时刻”五个小节。其中在“我一定要去!”和“庄严的时刻”中,杨得志写道:

十八个勇士每人佩戴一把大刀,每人背一挺花机关枪、一支短枪,每人带五六个手榴弹,并且带着工作器具,以二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队长。

大渡河边还是像方才一样,只有河水冲击咆哮,我用望远镜看看对岸,敌人像是很安静。

因船小,船工不同意上船的人太多,临时决定十七人分两批渡过。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一班的八个同志跨上了小船。

庄严的时刻到了,熊尚林带领八个同志跳上了渡船。

……

过了河的船很快地又回来了。八个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同志的带领下,又登上了渡船。

……

此刻,我们两批登陆的勇士接上了,十八个勇士一起冲上去,十八颗手榴弹一齐扔出去,十八挺花机关枪一齐打过去,十八把大刀一齐 在敌群中飞舞。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杀得败不成军,拼命向北边山后面逃。我们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在崇尚英雄的年代里,杨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5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杨得志原作,出版了连环画《大渡河畔英雄多》。1963年,《大渡河畔英雄多》被编 进全国初中语文课本。大渡河十八勇士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1956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编一部总结解放军战斗历程的革命回忆录丛书。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对此非常重视,责成总政副主任兼宣传部长傅钟挂帅,很快在全军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活动。为此,总政宣传部和总政文化部联手,成立了一个由十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编辑部,并广泛在中央、省、市一级报刊上发布征文启事。

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很支持建军30周年征文活动。在他看来,军事学院汇集了一大批骁勇善战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少传奇故事。特别是由杨得志、孙继先担任正、副主任的战役系,全系52名学员清一色的开国将军。如果大家在学习军事理论、回忆解放军战史、研究重大战役问题的过程中,把自己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经历记录下来,写成回忆录,对于继承解放军的优良革命传统,教育青年一代,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在长征中,刘伯承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革军委纵队司令员,对于这段历史,他心中有一本细账。他抓住战役系每位将军指挥、参加的经典战役战斗,一竿子插到底,逐一落实题目,人人派任务,很快就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他还特别要求杨得志和孙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31862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陈子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唐朝时期 诗人陈子昂是怎么出名的下一篇:总共有多少个国家 苏联一共多少个国家 前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