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导语:成语“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讲的是晋国茍瑶率大军攻打郑国时的故事。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某些人不愿意吐露内心的想法或不愿承担责任的冷漠态度。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语一问三不知从字面上的理解是一问起来什么都不知道。对于这个成语是有典故的。这个典故是出自《左传》,主要讲的是晋国茍瑶率大军的故事。一起往下看。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相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茍瑶率大军攻打郑国,齐国害怕晋国强大对自己造成威胁,便派名将陈成子带兵暗中援郑。一日,属下一部下报告陈成子:“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说,晋军打算出动1000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全部消灭我军。”陈成子听了大怒。其部将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而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不会有好结果。

  一问三不知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没说一问四不知呢?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

  小编回复:“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据记载,晋国的荀瑶率领军队攻打郑国时,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段记载在古书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说法。荀文子说话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进攻谋略,是开始、中间和最后终结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难吗?所以,从这段话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笔》一书中的说法也印证道:“俗谓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一问三不知还用来指某些人不愿意吐露内心的想法,或者不愿意为一些事承担责任的冷漠态度,如“对工作,有些人总是推三阻四,出了问题就‘一问三不知’。”

  学者丁和根解释:“一问三不知”中的“三”是一个量词,代表“多”的意思。原因是传统上中国人对中庸之道比较注重,如“上下”,加个“中”,“好差”也加个“中”,是指在两极化里取一个平衡作为代表全部或大多数的现象,所以有很多成语、俗语等都用“三”这个字来代表一切或大部分的情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368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手下的士兵为什么也跟随他们一起造反下一篇:《九州缥缈录》宋祖儿颜值翻车,薯条炸鸡令人出戏

文章评论

  • 殃樾晨

    这篇文章介绍了《左传》中的“一问三不知”,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