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玄武门之变前 李世民为何派尉迟敬德携刀邀请房玄龄和杜如晦

导语:玄武门之变前,为何派持刀邀方、杜如晦?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又一次鼎盛时期。据记载,盛唐时期,万国来朝,向大唐朝贡之国多大三百余。同时唐代疆域也空前辽阔,极盛之时已经东

玄武门之变前,为何派持刀邀方、杜如晦?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又一次鼎盛时期。据记载,盛唐时期,万国来朝,向大唐朝贡之国多大三百余。同时唐代疆域也空前辽阔,极盛之时已经东达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成为自秦以来第一个同时控制中原和漠北的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第一个没有修据长城的王朝。 盛唐时期,声誉远播,威名赫赫。如此丰功伟业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功于一位千古帝王的身上,那便是初唐两大战神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正是在唐太宗对吏治的大力整顿之下,冗官情况大为减少,选贤举能成为拔官入仕的重要标准,一改隋末政治的浑沌形态。然而虽然李世民为大唐的开疆扩土立下过汗马功劳,他的继位却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与太子李建成长期的争斗后,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事变,一举定鼎乾坤。然而正是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政治斗争开始之前,有两个人的行为却显得十分耐人寻味。 日益焦灼的夺嫡之争 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曾与天策府一众文武幕僚秘密商议,却并派遣长孙无忌前往房玄龄和杜如晦家中邀请,却均遭到了拒绝。要知道,在李世民多年征战的过程中,笼络了大批文臣武将在其麾下,这些人以私臣的身份追随于他,其中便包括了房玄龄和杜如晦。 然而随着天下大局已定,唐朝地位稳固之后,夺嫡之争在诸皇子中愈演愈烈。为了剪除李世民的势力,太子李建成就必须对其羽翼下手。只是秦王府中幕僚众多,要想一次性血腥铲除并不现实,然而在李建成心中「 ”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为了分散李世民部下,太子李建成决定对这两人下手,故意向高祖李渊推荐房玄龄和杜如晦入朝为官,意图让二人身份从秦王私臣转变为朝廷官员,以此来断绝他们与皇子李世民之间的所有来往。此事彻底触怒了李世民,双方争夺日渐焦灼。 踌躇不定的天策王府 作为中国历史上,政变难度系数最大的成功案例,世人大多认为玄武门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李世民杀伐果断的结果。然而事情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皇室争斗的矛头指向往往是父亲和兄弟,受儒家伦理道德束缚、面临亲情羁绊的李世民同样纠结无比。 早在击败王世充、寇建德联军之后,李世民便被父亲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并于洛阳建立天策府邸,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众官员,即「 ”许自置官属”。在夺嫡争斗中,李世民一方的主力也正是这些人,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相当一段时间里,由于李世民踌躇不定的态度,导致天策府文臣武将在面临太子步步紧逼之时,渐呈人心浮动之势。嚷嚷着要离开李世民的人中,就包括了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正因如此,已经身在朝堂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更需要了解清楚李世民的态度和决心。 事关成败的态度决心 正是由于房、杜二人对李世民的意义重大,他才会派遣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两度前去邀请。一旦身为朝官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秦王府,对整个秦王集团的士气鼓舞将是巨大的。二人才能颇高,又是在有退路的情况下参与政变,意义非凡。然而房、杜二人并不这么看,他们更为关心的是李世民的态度和决心究竟有多大。 自古筹备政变者,风险巨大,动肆举族皆灭,不可不察。在此前的夺嫡之争中,李世民始终未能下定决心与太子翻脸,导致房玄龄和杜如晦均被迫离开秦王府。那么如今身为朝臣的二人贸然前往,会否将自己和秦王府一同陷入危局呢。正因如此,当长孙无忌初次邀请之时,二人均选择了拒绝。然而及至尉迟敬德宣读了李世民要求二人必定前往,否则必诛杀之的命令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却立即起身前往议事。正是因为李世民这份杀气腾腾的命令,让房、杜二人看到了李世民的态度和决心。或许这正是李世民有意而为之的,毕竟如若果真要诛杀二人,他也不必让尉迟敬德言明自己的命令。 综上所述,玄武门事变前夕,李世民之所以给尉迟敬德下达命令,要求房玄龄和杜如晦如若不前往共商大事就必定诛杀,是因为需要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向其他幕僚展露自己的态度和决心。正是在李世民的鼓舞之下,秦王一系上下同心协力,最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赢得了夺嫡之战的胜利,同时也将唐朝带进了贞观长歌的盛世乐章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名人杨公忌日生下一篇:杨宗保是杨六郎儿子 杨六郎死也想不到 自己的孙子才是亲儿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