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为什么欧洲有那么多小国 欧洲历史规律分析

导语:欧洲历史上的部落联盟、宗教分裂以及领土争夺等因素导致了欧洲小国众多的现象。这些小国的存在也使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竞争性。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欧洲有那么多小国
为什么欧洲有那么多小国

遥望亚欧大陆西侧这块领土,人们会问欧洲这块约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何散布着这么多零星小国?而不是像亚欧大陆北端,有一个宠然大物俄罗斯。东端,一个东方大国中国。南端,一个南亚大国印度。这倒底是为什么呢?

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从历史发展角度介绍一下。

历史上,古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时候,可以说欧洲实现了形式的统一。罗马帝国发迹于意大利,自公元前241年,罗马帝国先后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凯撒向北征服高卢(法国等中欧)和向南征服了埃及,公元前27年屋大维正式建立罗马帝国,直到330年前后分裂后式微。基本控制了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法国和英格兰,德意志地区和东欧。(当然,其他领土还包括中亚、北非等地,见下图)

这次统一却未能延续下去,有历史学者认为是和日耳曼民族崛起后,逐渐把大一统又分裂的西罗马帝国瓦解了。

当时日耳曼部落包括了不同的小部落:东、西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这些小部落为欧洲分裂埋下了种子。

东哥特人(黄色)占据了亚平宁半岛(意大利)等地,西哥特人(红色)后来在伊利亚特半岛(西班牙、葡萄牙)扎根,法兰克人(深紫色)占据法兰西的部分,汪达尔去了北非,勃艮第人(粉色)占据了中欧,盎格鲁和撒克逊人渡海去了不列颠(英国),东罗马帝国(浅紫色)主要占据了希腊。群雄割据状态逐渐形成。(见下图)

割据状态形成本来也没事,可是日耳曼民族实行的封建采邑制度却强化了这种割据。封建采邑制度简单说,就是国王,把王国的土地以分封的形式封给地方领主贵族,领主拥有土地和农民,但必须效忠国王,要打仗的时候,领主可以带着自己的部队帮助领主去群殴。这其实就是给了地方领主予更大更独立的权利,给分裂营造了新的土壤。

公元8世纪前后,西部伦巴第人又试图统一欧洲。克洛维统治期间巩固了高卢地区,击败西哥特王国,并使另一只日耳曼部落建立的勃艮第王国臣服。但法兰克王国渐趋碎片化。

加洛林第二代国王查理曼东征西讨,统一了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下图绿色地区)

后来,北欧的维京人又多次入侵欧洲大陆,征服了现在丹麦、法国、英国、德国的地区,在北部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而欧洲南部、西部,日尔曼民族的伦巴第人、高卢人、凯尔特人,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国家的种子。

还有就是近现代,也有两次有可能用军事进行统一的事件,一次是拿破仑,一次是希特勒,确实吞并了一些小国,但各方势力,尤其是欧洲以外的势力,包括英国、俄国、以及美国等的介入,使这个地区保持了分裂的状态。

可以看到,在欧洲历史上,各方势力此消彼涨,外族蛮夷的反复入侵,周而复始地撕裂着这片领土。直到大民族变成小部落,小部落变成小团伙,把这个土地一点点磨碎。

除了历史以外,说到欧洲,就不能不说基督教对欧洲统一的阻挠作用。欧洲虽然在地理上没有形成统一,但在信仰方面却高度统一。按理说,信仰和文化上的一致性应该有助于统一,但历史上罗马教廷的存在,不仅没有对统一起正面作用,相反发挥了阻碍,这是因为,教廷的统一,形成了宗教权威,对于教廷来说,宁可保持对各个分封国王的各个管束,也不愿出现一个可以和神权相匹敌的世俗王权,从而发生对抗。因此,教廷在欧洲统一方面也进行了阻挠。

当然,还有人认为,欧洲民主价值观和没有像中国秦朝那样很早进行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造成了长期的分裂,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许我们认为的大一统的想法,未必符合欧洲人的价值观。对于欧洲来说,形成一个松散的邦联体制,可能更符合他们的世界观。

1因为欧洲历史以来均未出现过可以统一全欧洲的政权

2长期的分裂割据以后各地均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传统

3字母文字容易产生变体,不利于统一文化的形成

4民族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分裂成为定局

5大多数小国都是以前中世纪小公国的延伸。

6欧洲很小,但是他们的土地100%适合人类居住。像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是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要小很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57458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上甘岭电影主题曲原版原唱 上甘岭韩国历史下一篇: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景点 白俄罗斯历史名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