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蒙古较大的西征共有几次 蒙古帝国历史西征

导语:蒙古帝国在历史上进行了多次较大的西征,其中包括征服西夏、金朝、南宋等。这些西征对于蒙古帝国的扩张和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导航:

  1. 蒙古较大的西征共有几次
  2. 蒙古三次西征起点
  3. 蒙古西征时有多少人口
  4. 蒙古三次西征主帅
蒙古较大的西征共有几次

蒙古的第一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发动时间与结束时间是1218年至1223年。首次西征的主要目的之针对花剌子模国,花剌子模国王作死,挑战了成吉思汗的权威,导致成吉思汗的刀锋从灭金变成了西征。

蒙古第二次西征是窝阔台继位后,命令拔都率兵西征,史称“长子西征”。蒙古的二次西征是标志性战略欧洲的象征,窝阔台派拔都去攻打基辅罗斯的胜利,标志着蒙古帝国成为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侵入基辅罗斯后,拔都并没有向往常一样展开烧杀抢掠,而是迫使基辅罗斯等国投降蒙古帝国,成为蒙古帝国的附属国。

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发起的,这次战役的胜利成功上蒙古帝国的地位空前绝后。率先消灭了如日中天的木剌夷国,取得了首胜。让反对他出征的人闭嘴,这次的胜利将成吉思汗当初画的大饼落实,真真正正的完成了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并且他还建立了伊利汗国。

蒙古较大的西征一共有三次。蒙古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时期,因为花剌子模杀害了蒙古的商队,杀了蒙古派去谈判的使者,所以成吉思汗领兵攻打花剌子模,开始了第一次西征。经过几年征战,最终灭亡了花剌子模。

蒙古第二次西征也被称作长子西征,是由术赤的儿子拔都为首进攻现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一直打到了欧洲多瑙河,后来由于窝阔台病逝,才停止了西征。

蒙古第三次大规模西征是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主导,主要进攻现今叙利亚等西亚地区,后来由于蒙哥突然去世,西征才停止。所以蒙古较大的西征一共有三次。

蒙古三次西征起点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搭建大帐,举行忽里台大聚会,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也是“众汗之汗”,成为草原上的最高统治者。建立大蒙古国后,成吉思汗对诸子进行了分封,按照蒙古族幼子守产的传统,第四子拖累得到了蒙古帝国的中心地带,即大汗斡耳朵周围地区。其他三个儿子的封地在阿勒台山之西,称“西道诸王”。长子术赤在最西边,包括花剌子模至不里阿尔地区以西;次子察合台在术赤东南,包括畏兀儿以西、伊犁河、楚河、塔剌恩河流域;三子窝阔台的封地为阿勒台山原乃蛮之地及叶迷立、霍博等处。与西道诸王相对,成吉思汗将诸弟分封在了草原东部,称为“东道诸王”。

向邻近地区不断扩张和对其他民族掠夺征服,是草原民族的共有特性。甚至,在分封的时候,他们的封地也没有明确的边界,而是称作“马蹄可以到达的地方”。成吉思汗曾对他的儿子们说:“天下土地宽广,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扩大营盘,征服邦国。”成吉思汗还对手下将士们说:“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所有的一切……”。于是,国家政权建立和国内秩序确立之后,对邻国和邻邦进行征服,就成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花剌子模王国原是里海之东的小国,逐渐强盛,夺取了西辽西部地区,又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阿富汗等周围各国,达到全盛。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出征花剌子模。兵分四路,第一路由察合台、窝阔台指挥,围攻讹答剌,六个月后,占领讹答剌;第二路由术赤指挥,顺锡尔河西北攻占昔格那克、讹迹邗、巴耳赤邗、毡的;第三路由阿剌黑、速亦客秃、塔孩指挥,沿锡尔河东南攻占伯纳克特、忽毡;自己与拖雷率领主力,渡过锡尔河,通过600公里宽的基吉尔库姆沙漠,直取不花剌、撒麻耳干,切断摩诃末向受围各城支援的通道。历时五年,到1224年,消灭40万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军队既擅野战又能攻坚。但另一方面,战争也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征战中大规模屠杀,毁灭城镇田舍。不论蒙古人还是其他被征服民族,都为战争付出了惨重代价。比如,在攻占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后,成吉思汗就下令将投降的3万人全部杀掉,并挑选居民分给了诸子和诸将。自征服花剌子模后,大蒙古国的疆土进一步向西拓展,越过中亚,逐渐与欧洲接壤。

长子西征,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服伏尔加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思等国。此次西征,派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的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四子拖雷的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其他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出征,以拔都为统帅,共15万大军,故名为“长子西征”。诸长子商定后,各率本部兵前进,规定1235年秋季抵达伏尔加河东岸汇合。各路军进展顺利,很快灭掉了不里阿耳、钦察等国,攻下了斡罗思也列赞、莫斯科、罗斯托夫等十余城。1240年,拔都亲统大军攻下了乞瓦(今乌克兰基辅),对城内军民进行屠杀和掠夺后继续西进。1241年初,蒙古军除3万留守俄罗斯,其余12万人分三路向马札儿(今匈牙利)进军。蒙古军进抵佩斯城,攻破其城。夏、秋,全军在佩斯城附近的诺伊施达城,遇奥地利、波西米亚两公国的反击,旋即退走。12月,多瑙河封冻后,进攻匈牙利古都格兰城。蒙古军抵城下,置炮30攻城,驱俘虏填壕。城内的法、德等国商人,尽焚财帛。蒙古军破城后,将城焚毁。1242年初,窝阔台死讯传到军中,3月拔都率军东还,蒙古军第二次西征就此结束。

蒙古军在征服欧洲诸国的战争中,自己军力也削弱了,已无力再继续维持欧洲战事。而且,窝阔台死后,成吉思汗诸子孙关注汗位继承问题,蒙宋战争也还在继续,因此蒙古统治集团就无暇顾及欧洲了。1243年,拔都率军经瓦刺吉亚(今罗马尼亚西部克里瓦纳)、摩尔达维亚(今摩尔达瓦),到达伏尔加河下游营地,留镇钦察,其他长子东还。这次“长子西征”,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259年,蒙哥汗死后,拔都建金帐汗国,都萨莱城(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萨拉托夫),统治斡罗斯达200余年。

通过前两次西征,蒙古势力已经扩展到中亚和欧洲,但此时的欧亚大陆交接地区还有一些没有臣服的国家,尤其是波斯境内的木剌夷国(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以巴格达为国都的黑衣大食王国,以及西部的叙利亚等国。它们彼此孤立,相互之间没有联盟关系。蒙哥汗继位后,遵奉祖父成吉思汗遗训,拓展疆土,开藩建汗,决定第三次西征。1252年,蒙哥命旭烈兀进攻波斯,以怯的不花为先锋领军1.2万先行。1256年,旭烈兀率大军渡过阿姆河,与怯的不花汇合。其间,怯的不花已经攻下好几个城堡,消灭了不少敌军部队。1256年9月,旭烈兀兵分四路并进,向木剌夷国都城麦门底司堡(今伊朗北部厄尔布尔土山中)进攻。经过一番激战,最终迫使麦门底司堡守军投降,不久之后占领了木剌夷国全部领土。1257年9月,旭烈兀与怯的不花相配合,兵分三路同时向报达国的首都巴格达城前进。双方在底格里斯和巴格达发生激战,都以蒙古军的胜利而结束,报达国也便俯首称臣了。之后,旭烈兀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西进攻,直达阿拉伯,攻下了不少城堡。1259年,旭烈兀再次兵分三路,进军至叙利亚,先后攻下阿勒颇城和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此次西征,旭烈兀还到达了地中海沿岸,使这些地区大为震动。东罗马朝廷和西欧诸国纷纷派来使者,与旭烈兀联系,欲结成联盟,共同讨伐回教国家。但此时,蒙哥汗死讯传来,旭烈兀率军回至波斯,留先锋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然后自己率部而归。1259年9月,怯的不花军队被密昔儿打败,怯的不花也战死在沙场,第三次西征结束。

蒙古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在战略上采取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策略,即以蒙古大漠为中心,向外一步步扩张。而在战术上,也注重学习各民族的军事技术,尤其用回回工匠制造大炮,提高了战术优势。加之,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可封建社会的欧亚各国则分裂独立。俄国正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不能一致对外。花剌子模虽是大国,却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这些国家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相继灭亡。

第三次西征之后,形成了“四大汗国”并立的局面,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虽然四大汗国都是大汗管辖下的一部分,但随着蒙古国对外征服战争的加强和疆域的空前扩大,各汗国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大汗无力顾及庞大帝国的每一个地区,导致四大汗国逐渐成为各自独立的汗国。其中,钦察汗国原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封地,此后父死子继,到拔都统辖时又经过分封,以拔都所辖势力最大,称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窝阔台继承蒙古大汗后,封地被授予贵由,但到1251年蒙哥被拥立为大汗后,以窝阔台系诸王作难为由把封地分割。到14世纪,其领土又部分并入察合台汗国,部分归附金帐汗国,部分并入元朝。伊利汗国是拖累子旭烈兀建立的汗国,是重要交通枢纽,14世纪末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蒙古西征有三次。

第一次是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攻陷其都城玉龙杰赤,其王摩诃末死于里海小岛。

第二次是长子西征,蒙古大军攻灭基辅罗斯,占领俄罗斯大地,打败波兰和德国联军,横扫匈牙利,建立金帐汗国。

第三次是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远征波斯,阿拉伯帝国,杀末代哈里发,建立伊儿汗国。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

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

蒙古西征时有多少人口

蒙古在西征时,他的总人口也就100多万。

蒙古在第1次熄灯时熄灯的兵力是十几,此外还留了几万人看家。当时整个蒙古的总人口大约也就是100多万人,不过蒙古是一个全民皆兵的社会,小孩从小就进行放牧,打猎,骑马等训练,可以说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因此虽然人口少,但是战斗力十分强。

蒙古三次西征主帅

第一任蒙古帝国的西征统帅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似乎天生为战争而生。虽然没有读过兵书,他却比任何人更懂得作战。

自西征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确立了“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的战略。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蒙古帝国的军队,并非只是单纯的军事战争,而是迫使对方上层统治阶层投降。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主要对手,便是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曾是中亚地区非常强大的国家,它控制着中国与西域贸易的重要通道,曾将丝绸之路上巨额财富,揽入怀中。

他们与蒙古帝国的交恶,也是源于贸易摩擦。花剌子模不仅劫掠蒙古帝国的商品物资,还公开杀害并羞辱了蒙古帝国的使臣,导致两国关系破裂。

成吉思汗决意出兵进攻花剌子模。当时蒙古帝国已经征服西辽,开通连接西域的通道,跟花剌子模有直接的领土接触。成吉思汗挥动大军,攻打花剌子模。蒙古帝国军队采用的作战策略,极为务实。

他们一方面利用自己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一面根据花剌子模分点驻防的特征,采用迂回作战和突袭的方式,不断消耗花剌子模的力量。从1219年开始,仅5年时间,成吉思汗便率军消灭了这个昔日的中亚强国。

在击败花剌子模,完成第一次西征后的第二年,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但回到草原后,成吉思汗并非要卸甲休息,而是要为木华黎报仇。木华黎追随成吉思汗四十多年,成吉思汗西征时,木华黎为蒙古帝国征讨金国。

但是,因为西夏背誓盟约,木华黎去世。成吉思汗亲自率兵攻打西夏,迫使西夏投降。途中不幸受伤,最终在六盘山去世。

第二次西征是在十二年后。当时蒙古帝国的大汗,由窝阔台担任。不过,窝阔台并未参与亲征,而是由拔都担任统帅。这次出征率领军队的主力,都是窝阔台的子侄辈的将领。

他们分别是拔都、拜答儿、贵由、蒙哥,这四位的身份,则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的长子。这是第二次蒙古西征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长子成为出征主力。这是蒙古部落昔日的传统。就连万户以下,也都派遣长子出征。

第二次西征时,蒙古部落集结了15万大军,在伏尔加河集中。虽然有拔都担任统帅,但实际作战时,却是分头行动。蒙古帝国军队作战,常常分头行动,并给予作战军队足够的权力,让他们可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窝阔台能在蒙古部落较为分散的情况下,集结那么多军队,可见当时蒙古帝国还是比较团结,大汗仍有足够的号召力。这场战争持续了七年,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张到伏尔加河以东,打通高加索,击败欧洲著名的条顿骑士团。

其实,这次蒙古帝国的出征,还是占据一个有利态势。欧洲人正忙着打十字军东征战争,闹得一塌糊涂。其余国家,也分裂成松散的小公国,各地为政。即便蒙古大军已经压阵眼前,仍忙着互相拆台,给了拔都等人很多机会。

但是,这次西征因为窝阔台的去世,而提前告终。蒙古帝国自成吉思汗开始,就没有一个很好的大汗继承制度。窝阔台当年继承大汗位置,也费尽周折。窝阔台去世后,很多成吉思汗的子孙,都跃跃欲试。

蒙哥就想着争夺大汗的位置。拔都让前线军队撤回东迁。当拔都迁到伏尔加河下流时,其余几路军队回迁,拔都则留在当地,后来建立了金帐汗国。

第三次西征,则要等到蒙哥继位大汗。蒙哥让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率十万军队,进攻波斯。这次西征从1252年开始,历时八年结束。旭烈兀对蒙哥而言,不仅有血脉关系,更有拥戴的功劳。

所以,他敢放手让旭烈兀西征,自己率军进攻南宋。这次西征也取得很多胜利,旭烈兀甚至准备率军进攻埃及。如果计划成功,蒙哥帝国的征服版图,将会再次扩大。只是,这次西征,因为蒙哥可汗在进攻南宋时去世而告终。

旭烈兀令人驻守当地,自己率军西归。后来忽必烈继位,元朝建立,旭烈兀接受册封,留在叙利亚称汗,并建立伊儿汗国,一度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58539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印度有几个航天发射场 印度航天发展历史下一篇: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神秘的文明:玛雅人修建金字塔之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