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诺门坎战役无法阻挡日本 真正让日本不再北上苏联的原因是什么 诺门坎战役无法阻挡日本 真正让日本不再北上苏联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诺门坎之战后,日本放弃了北上的战略,原因是打不过并且北上没意义。虽然苏军也损失惨重,但日本认识到自己耗不起,北上也难以获取石油。所以最终选择南下,引发太平洋战争。

诺门坎之战挡不住日本?日本不北上苏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939年5月11日,蒙古军队与伪满军队在诺门罕地区发生交火,随后各自的后台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纷纷出手,战斗规模迅速扩大。 到1939年9月16日,经过135天的激战,三次大规模战斗后双方停战。此役双方前后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最终,苏联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而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 虽然苏军损失大于日军,但日军在诺门罕战役后却停止了北上的战略,随后转为南下,并最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那么,为何日本会放弃北上战略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打不过 诺门罕战役之所以败得那么惨,在于关东军始终将苏军看做30多年前日俄战争中不堪一击的沙俄军队,并且根据苏军补给线漫长的特点断定苏军难以取胜。 但此时的苏联,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综合国力早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且苏联为了彻底让日本对北上死心,在诺门罕战役中对日本进行了特殊关照。 虽然此时苏联的大清洗尚未结束,苏军战斗力堪忧,但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保证了战斗力,说难听点,就是用炮弹砸,也能把日军砸死。 整个战役期间,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1的火炮数量优势,3:1的兵力优势,前后消耗作战物资达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是真正的富裕仗。 而关东军就显得可怜了,主力23师团是刚组建不久的一个边境警备师团,属三流部队,装备的火炮等主战武器都来自第五师团的淘汰装备,战役期间消耗物资只有2000吨左右。 正是这巨大的消耗对比,使得日本充分认识到,自己虽然很能打,但毕竟耗不起。 2、没意义 虽说日本惨败,但苏军的损失更加惊人,可以说如果没有巨大的武器优势,朱可夫不可能打赢日军。 如果日本在诺门罕战役后执意北上,加上当时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自顾不暇的情况下,理论上实现北进是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北进了又能怎么样呢? 日本的北上或者南下,说白了都是为了石油,而当时的石油产地,一在中亚的里海沿岸,而在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尤其是荷属东印度群岛。如果日本北上成功,首先面临的不是消灭苏军或者占领远东,而是如何千里迢迢将石油从中亚运到日本,虽说日本缺乏战略家,但这种小学数学就能算出来的东西,日本不可能不知道这有多么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南下获取石油更加可行。 所以,让日本最终止步的,是距离而不是苏军。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7390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安培定律的历史作用 安培定律的历史作用下一篇:求智慧树网络课程经典影视片解读答案 求智慧树网络课程经典影视片解读答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