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喀尔喀 喀尔喀蒙古简介

导语:喀尔喀蒙古是生活在喀尔喀河两岸的蒙古各部的总称,它在明清时期与中国的关系密切。17世纪末,内蒙古和外蒙古都属于清朝直接管辖的领土。文章介绍了喀尔喀蒙古与中国的历史关系及中俄边界的划定。

喀尔喀蒙古,即漠北蒙古,是生活在喀尔喀河两岸的蒙古各部的总称。元明时期,它生活在河东的内克尔卡和河西的外克尔卡。明朝嘉靖末年,喀尔喀人南下辽河流域,然后在清朝实行扎萨克制。外克卡,住在同一个地方,还是叫克卡。东与呼伦贝尔接壤,西与阿尔泰山接壤,南与沙漠接壤,北与蒙古接壤,北与俄罗斯接壤。外喀尔喀蒙古分为三部分:图舍图汗、扎沙克图克斯汗和车臣汗。

1635年,该书与后金沟通。从1638年开始,他每年都派使节来朝贡清朝。1655年,清朝在喀尔喀蒙古建立扎萨克,使得喀尔喀蒙古在政治上与清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之后在克尔卡发生了争执。1688年,准噶尔首领加尔丹趁机大举进攻克尔卡,克尔卡蒙古升旗。

1691年,康熙帝与内蒙古及内蒙古各部首领在多鲁诺尔会师,规定喀尔喀蒙古要遵守清朝的法律,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首领的可汗称号,并给予满清贵族同等的各级封号。行政系统也像内蒙古一样实行扎萨克制,加强和巩固了清廷对喀尔喀蒙古的管辖权。

1732年,克尔卡王子打败准噶尔,清廷从克尔卡王子所在的塞音诺延的土西土汉发出21面旗帜。那是大扎萨克,克尔卡被分成了四个部分。自康熙以来,外蒙古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到17世纪末,内蒙古和外蒙古都属于清朝直接管辖的领土。

内蒙古和外蒙古属于中国的时候,俄罗斯的势力进入了西伯利亚。于是出现了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的中俄边界,但没有划界。1689年《尼布楚条约》后,中俄东部边界划定,中方多次向俄方表示正在谈判西部边界。为了扩大对蒙古高原土地的占领,俄方一直拒绝中方的提议。直到1727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布林斯基条约》,该条约规定,从恰克图和二花图之间的第一个埃布开始,它将向东到埃尔贡河,向西到沙宾奈岭,经过萨彦岭,向北到俄罗斯,向南到中国。所以是清朝稳定的北境。同年,《察合台条约》规定了中俄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法规,实现了中俄边境的长期稳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9968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牛李党争 唐朝中后期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儿下一篇:喀尔喀山 喀尔喀蒙古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