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李定国传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 原因是什么

导语:本文介绍了明朝抗清名将李定国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在云南的战斗、反清运动的高潮、以及内部体系和外部联系的问题。李定国虽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失败,成为一位悲剧人物。

1652年初,李定国从云南派兵8万攻打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竹,先取袁州、荆州,再攻桂林。清军大败,清军总教练孔有德自杀。

李定国占领桂林后,立即夺取柳州、衡州等地。清廷听到这个消息,就派了10万军队去帮助。为了避开清军的锋芒,李定国从长沙撤退,退到衡州诱敌深入。清军主帅尼堪王子紧随其后。李定国伏击包围清军,大获全胜。尼堪被斩首,清军全军覆没。

桂林和衡州,李定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震动了满清政府和人民。不到一年,他跨过几个省,收复了湘桂,击溃了几十万清军,再次掀起了反清运动的高潮。黄宗羲赞曰:“李定国捕桂林衡阳之战,天下震动。这万历五五,在天下鼎盛时期是没有的。”

李定国大大阻挡了清朝的南下。这时,江南地区的反清运动相继爆发,郑成功等人攻打东南沿海的清据点。清朝在逃,甚至打算和李定国一起统治。当时在汉族人眼里,李定国就是再造山川的存在。相对于清朝的疲惫,李定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春风得意。很多人认为明朝可以追求胜利,收复土地,把满清赶回关外老家。

但是历史对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不久,清军卷土重来,李定国虽然独立,却无法逆转南明的覆灭。1662年,缅甸把李咏皇帝朱友郎交给清军大将吴三桂,然后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了他。消息传来,李定国病倒不久即逝,一代名将死不瞑目。

1.成功也是义,失败也是义

李定国在镇守云贵时,爱人民如子,同情部下,威望很高。时至今日,很多云南人还是把李定国当做滇中的脊梁!直到清末革命起义,蔡锷等人仍然以李定国为榜样。张说:“我希望云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李定国!

因为李定国的仁义,他总能吸引广大反清义士追随奋斗到底。湘桂胜利后,李定国为了复兴广东,决定与东南沿海的郑成功联系,进攻广东。如果你想去广东,你必须参加一个新的会议。"如果你有一个新的会议,你可以去广州."。目前看来,光复广东可以和郑成功结合,这是当时南明中兴最好的策略。

1654年2月,李定国出兵广东,行程势如破竹。4月,包围了新的会议。这时,坚持新会的清军奉命赴清廷赴死:新会不可失,人在城中!为了保住新的会议,清军不止一次把城里的人驱逐出去当炮灰。李定国不忍屠杀百姓,就一次次放弃进攻。针对李定国的“善良软弱”,清军放弃了最后的底线。清军一方面妖魔化李定国,蛊惑百姓,另一方面又命令百姓家家户户贡献一人作为人肉和军粮,罪行滔天。

清军的罪行帮助他们最终守住了城池,而城外的李定国却因为瘟疫和郑成功的事情屡屡挺身而出,最终没能围攻新会,南明再次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李定国的仁义是他军旅生涯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但是,面对没有底线和原则的清军,这些仁义成了李定国的绊脚石。毫无疑问,对付流氓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反击。清军为了彻底打败李定国,一方面加强了军事打击,另一方面重用了吴三桂、洪承畴等汉人降将,为坚持斗争但不死心的汉人提供了希望,很快李定国周围出现了汉奸。

李定国的义父张死后,、李定国、、艾能奇四将,高举抗清大旗,继续战斗。然而,四人很快发生内讧,孙可望因地位上升而膨胀,与李定国的冲突加剧。李定国苦战时,孙可望不断在后方挖墙脚,使李定国无法迅速扩大战果。后来,孙和李之间的矛盾变得激烈起来,他们看到了,就相遇了。李定国从正义立场出发,主动退守云南。但是,这个妥协给了清朝一个机会。很快,大反清局面丧失,南明达到了不可持续的程度。

成功也是义,失败也是义。

2.不靠谱的队友

李定国很清楚,即使一天24小时作战,也无法彻底清军,还得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彻底收复大明河。张死后,包括李定国在内的四将制度是大一统力量的体现。然而,这种所谓的集体领导制度并没有给团队带来民主。反而因为没有统一的核心,几个人急于尝试,最终造成了自相残杀的尴尬局面。

说到底,还是没有统一的领导。虽然当时的四将都承认南明李咏皇帝朱友郎为首领,但此时首领已是四处流亡,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首领。再说,就算朱有郎身边是四大将领,因为他无权无兵,他又能做什么来控制这些地头蛇呢?所以不仅李定国郁闷,朱有郎也郁闷,整个南明都被这个畸形的体制带到了翻不了身的沟里。

虽然制度害死人,但正是这种糟糕的制度凸显了李定国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试想,如果孙可望等剧透不拖泥带水,李定国的成就就不会像“两大天王”那么简单。

除了南明的内部体系,也就是外部联系,南明各个部分的联系也很成问题。围攻新会前,李定国曾试图与厦门沿海抗击清朝的郑成功联系,并同意共同进攻广东。然而,在李定国的前线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而郑成功却迟迟不动,最终导致了李定国不可逆转的失败。作为南明的顶梁柱,李定国的失败使南明的反清局势再次陷入低谷。

郑成功违背诺言是因为他的骄傲。南明武帝在位时,随其父郑之龙,南明武帝赐姓“郑”,当时称“”,后被封为“延平王”。相比之下,李定国于1630年加入农民起义军,后跟随张四处征战。张死后,李定国仍坚持抵抗明朝。但清军入关后,李定国为了国家正义选择与南明站在一起,这被称为李定国后半生的主旋律。

在论资排辈、讲求出身的年代,郑成功看不上李定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郑成功不回应李定国。郑成功相信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对付清朝。

显然,郑成功过于自信。

李定国是个悲剧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了生存而奋起,后来,他成了著名的英雄。谢天谢地,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龙族传奇》这样高大的影视剧来纪念这位英雄。李定国一生致力于清除奸夫。相信看完这部剧,我们会更加呼唤英雄归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31448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艾萨克阿西莫夫 关于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评价如何 他对世界有着什么影响下一篇: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是谁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生平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