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李贤智 湖北大学学科教学历史

导语:湖北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湖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历史学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 学位学制: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

湖北大学学科教学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湖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历史学

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

学位学制: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史学工作者,教育、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培养的学生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懂得考古学、文献编纂学、方志学等基本原理;具有独立运用中学历史教材、组织历史教学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能胜任中等学校及高职高专的历史教学及教研工作,也适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宣传、信息资料以及地方史志的编纂工作。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写作、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史学史、考古学、文献学、方志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别史,中外文化、国际关系、中外政治制度史、中外经济等专门史。

湖北大学的历史沿革

一、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湖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0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先生着手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校址即今武昌沙湖之滨的宝积庵。1931年,湖北乡村师范学院改立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黄建中兼任第一任院长。学院开办时,设两系一科,即农事教育系、乡村教育系和乡村师范专修科。1932年增设民众教育专修科,1935年又增设农事教育专修科。各系均为四年制本科,各专修科均为二年制专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于1935年6月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何梅协定》,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我院学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并在武汉大、中学校中发挥了较好的组织作用。1936年上半年,受当局迫压,学院被迫停办。 二、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鄂主政,制定了《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按大纲规定,学院于1941年秋正式恢复,选校址在恩施五峰山。1942年秋,湖北省政府通过参议会知名人士李四光等人请来西南联大陈友松担任院长。1942年秋到1943年,该校增设史地专修科、一年制师资短训班,并招收音乐、体育各一班,开办附中、附小。然陈友松与前任院长、省教育厅厅长张伯瑾以及陈诚办学意见不合,于1943年7月辞职返回西南联大。1944年春,陈友松回到重庆之后,呼吁国民政府改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为国立大学。李四光对此极力支持,亦积极奔波,广为号召。国民政府教育部采纳各方意见,将湖北教育学院改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亦称 “国师”,隶属国民政府教育部,汪奠基任首任院长。到1945年,国师粗具规模,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体育八系俱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到后方的各级机关、学校纷纷迁回。因种种原因,国师没有复员于它的诞生地武昌宝积庵,而是先抵江陵,后至沙市童家花园。1948年5月,国师归迁武汉。学生先期借住国立武汉大学附属医院。9月、10月间,迁往汉口唐家墩市一中和中山大道汉光中学。中共地下党加强了对国师学运的领导工作,国师成为汉口的学运中心。1949年7月16日,中南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接管国师,因当时国师无固定校址,遂停办整理。全部校产移交给继国师续办的湖北省教育学院。 三、湖北省教育学院与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国师停办后不久,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等人的关心下,在国师基础上筹建的湖北省教育学院成立,1949年10月15日开学,至1952年,学校设有教育、中国语文、数学、物理、体育卫生、音乐、美术、戏剧、俄文等9科,在校学生753人。1952年,教育部进行了全国性院系调整工作。湖北省委将学院的大部分教职员工、各科学生和部分图书并入华中大学。以省教育学院留下的部分人员和校产、校址为基础,成立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开设有教育、语文、历史、俄文、数学、理化、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等科。 四、湖北师范专科学校与武汉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4月,改名为湖北师范专科学校。1955年8月,迁址武昌马房山。1956年春,省教育厅决定将湖北师专的语文、历史两科分出,另行组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将体育科分出,成立武汉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将音乐、美术两个短训班分出,与华中师范学院的图画、音乐两系合并,组建武汉艺术师范学院。1957年秋,湖北省委将湖北师专与武汉师专两校合并,组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校址迁回武昌宝积庵。教职员工620人,在校学生2138人。设有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7个科。五、武汉师范学院1958年8月8日,湖北省委批准将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武汉师范学院。有教职员1543人,设有中国语文、历史、数学、物理4个系,生物、地理、化学3个专修科,并设有马列主义、教育学、体育、外语 4个公共课教研室,本、专科兼办,奠定了完整的师范院校的专业基础和建制。“文革”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受到大环境的极大影响。“文革”结束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才得以恢复和发展。1978年,根据《湖北省教育事业八年规划》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制定了1978-1985年发展规划,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六、湖北大学1984年1月,湖北省委为统筹安排和发展我省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决定将武汉师范学院原由武汉市领导改为由省直接领导和管理。6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速发展和改革我省高等教育的决定》文件,同时上报教育部。8月11日,教育部同意将武汉师范学院改建为湖北大学。1984年9月26日,湖北大学成立大会隆重召开,省长黄知真、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共同揭牌。成立初期,设有中文、政教、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等10个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中文、政治三个专修科,共13个专业,。

湖北大学历史学就业前景

就业形势很严峻的今天,作为一直冷门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冷门的历史学类专业就业形势甚为严峻。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者说过“把历史当职业是一种悲哀!”这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有重大意义的!但如果你仅仅把它作为你谋求功名的一种职业,那对你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在历史行业出人头地的人凤毛麟角;对历史学本身也是一种悲哀,因为怀有这样的心态来研究历史的人,不会对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任何贡献。历史学是所有学科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斗争最激烈的一门学科。所以想选择历史专业的考研学子,一定要审慎思考,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也许会减少很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煎熬的痛苦。历史学类专业重在思维的训练,如果希望有所造诣,必须深造。

许多高考考生在面临选择专业的时候,为了进入名校,而被迫选择或者被调剂到历史学专业。然而现在大学毕业生工作已经不包分配,在就业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985、211高校历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有名校光环而获得求职优势。虽然可以应聘中学历史老师,但是非师范类的大学,需要考教师资格证;虽然也可以考公务员,但是需要历史学专业的公务员岗位少到可以忽略;虽然也可以进博物馆,但是博物馆一类的事业单位对求职者身高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应聘者身高不能低于170cm;虽然也可以进传媒行业,但是媒体机构招聘信息一般会写只招中文和新闻学专业毕业生;虽然也可以去史学研究所,但是史学研究所这类的机构往往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虽然也可以去党政机关,但是这类机构要求应聘者是党员身份,史学专业的学生入党的名额并不多;虽然也可以转型去工地搬砖,但是读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往往由于近视而并不适应重体力工作;当然也可以转型去私企做文案工作,但是历史学专业是培养历史研究能力,而不是文案撰写能力,史学专业毕业并不代表他的文案撰写能力强。

在大学里,历史学属于什么类或什么学院

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无论专硕还是学硕都属于人文系的‘历史学院’或‘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当然也有个别从属于文学院的,例如‘上海大学’。

主要招生学校有三类:一,985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二、211类院校,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等;三、普通省属重点高校,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除此之外,国家社会科学院和一些省级社科院也需要招收该专业的考生。如果这些都不看,国内的很多普通二本院校也招收研究生专业研究生,例如‘赣南师范学院、聊城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

至于研究方向,学术型的主要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史学理论、专门史、世界史等等’。而专业硕士则相对简单,一般都是学科教学,这一类硕士大都集中在普通二本院校中,以师范类为主!

湖北大学711与333教育学综合哪个好考,哪个考的人少些

湖北大学711教育综合是学硕的考试科目,333教育综合是专硕的考试科目。一般来说专硕333考的比较基础一些,但是涵毅教育提醒333综合还需考察另外一门专业课,比如学科教学考察的是 901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教考察的是 902历史学科教论,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个小时。所以看你的学科基础。

涵毅教育为您列出湖北大学333 教育综合的参考书目: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陈竞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外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李贤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涵毅教育为您列出湖北大学711 教育学综合的参考书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红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中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陈竞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外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李贤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5.《学与教的心理学》,刘启珍,杨黎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允贤喜欢朱祁镇吗 历史上甄玉娆嫁给了谁下一篇: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宝船”后来为什么突然消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