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按照计划灭蜀后三年对东吴用兵 西晋后来为何拖了十几年之久

导语:西晋灭吴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年,原因有司马昭的政治动荡和边境隐患,东吴强大的水军实力,以及吴国君孙皓的残暴统治。最终,西晋水陆并进,灭掉了东吴,统一了全国。

我还不知道:西晋灭吴的读者们,下面的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公元263年,邓艾潜入尹平小道,到达成都,刘禅被迫离开。到目前为止,蜀汉死了。俗话说,蜀汉灭亡后,西晋就应该顺势出兵讨伐东吴,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对东吴的破坏一直推迟到公元280年,全国才统一。

其实,在制定灭蜀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灭的计划:“现在先取蜀为宜。三年后,因巴蜀河水之势,水陆并进,此必灭危,吞汉魏。”也就是说,按照的计划,蜀灭亡三年后,他攻打东吴,统一全国。但是为什么持续了十几年?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从西晋到东吴,拖延了十几年。

司马昭

一、西晋

在西晋建立之前,司马家族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曹魏政权,而这个政权的负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昭。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司马昭篡位之心更加明显和肆无忌惮。司马昭开始:“以一标筑帝,出门警入园,坐金根车,驾六匹马,备五小时辅车,立斗,舞起舞”,离篡位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有突发事件,人也有自己的不幸。公元265年6月,司马昭突然去世。是晋武帝司马燕继承了司马昭,继续控制了曹魏政权。也是在这一年的12月,刚刚掌权半年的司马燕称帝,建立了西晋。

曹丕的影视剧形象

司马燕和曹丕当初差不多,对韩局的掌控力不如他父亲。一方面,朝鲜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东吴有两种态度。以预定伐吴教头贾充为首的朝廷官员反对出兵灭吴,满清坚持灭吴的只有四人;另一方面,曹丕上台时,曹操已经征服了北方的乌桓,这与北方的少数民族不同。司马燕上台后,北方少数民族因为接连不断的暴风雪南下攻打中原。在双重压力下,只能集中力量稳定朝鲜政府,对抗少数民族的进攻,暂时放弃消灭吴的计划。

晋武帝司马燕

第二,东吴

从三国时期到东吴灭亡,无论是曹魏还是西晋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水军实力弱于东吴。但东吴有长江天险,水战是东吴不可或缺的战争。曹操匆匆南下,因水军准备不足,赤壁之战险些败北。公元252年,司马昭亲自指挥孙权病逝,对东吴的进攻也是失败的。吴栋水军的优势不容忽视。公元264年,东吴君主孙休病逝。此时蜀刚亡,孙昆继位。孙浩登基初期,实行善治,一度被誉为“你的主人”。吴的军事实力有所恢复。之后,孙皓表现出残暴,但在收兵方面并不昏庸。东吴在公元271年和公元272年两次打败西晋军队。这两次胜利让孙皓误以为自己有资本对抗西晋,于是开始嚣张跋扈,压榨民生。不一会儿,吴栋怨声载道,孙武在家里走来走去。

孙浩

同时西晋是为了补给和磨练水军。到公元279年,西晋国内政局稳定,边境隐患消除,水军训练成功。晋武帝下令贾充的大都督司马周、王浑、周军、、、杜预、王蒙、唐斌六路大举伐吴。短短一年,西晋大军抵达东吴,孙皓见大势已去,出城投降!至此,吴栋灭亡,西晋统一全国。

吴栋海军部

可见,东吴能在蜀国灭亡后坚持十余年,除了西晋司马昭造成的政治动荡和边境隐患外,与东吴强大的水军实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东吴国君孙皓的残暴统治导致了国内对东吴的偏心,怨声载道。水军最大的优势被后备力量雄厚的西晋逐渐超越。死亡不难理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452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马谡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下一篇:蜀汉再被邓艾攻打之际 吴国为什么不救蜀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