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宁夏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地区吗 宁夏西汉时历史背景介绍

导语: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在三国时期,宁夏曾是诸葛亮北伐的地区之一,在西汉时期,宁夏也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

目录导航:

  1. 宁夏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地区吗
  2. 宁夏唐宋时期的名称
  3. 宁夏在古代是九州中的哪一州
  4. 宁夏古时候叫什么名字
  5. 宁夏最靠近哪个省
  6. 宁夏在三国属于哪里
  7. 宁夏姓氏祖籍哪里
宁夏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地区吗

凉州最早建制于西汉,是西汉十三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甘肃武威。

西汉时期凉州的位置大体等同于今天的甘肃和宁夏,西汉元狩二年,为打通河西走廊,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攻击位于河西地区的匈奴休屠王,霍去病大破休屠王,并攻占休屠王王城,汉武帝改休屠王城为武威。

元封五年,也就是十五年之后,汉武帝将天下分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而霍去病所打下的河西地区置凉州刺史部,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凉州自此得名。

从西汉到三国,凉州和雍州分分合合,这两个州加起来大体就相当于整个甘肃、宁夏和陕西南部,后世泛称“雍凉”,此地也成为三国时期魏蜀争夺的重点,诸葛亮北伐的目标主要就是夺取雍凉之地。

宁夏唐宋时期的名称

宁夏古代的称谓:

1、西汉称作北典农城南北朝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

2、北周建德三年称作怀远郡、怀远县。

3、唐仪凤二年(677年)称作怀远新城。

4、宋时改怀远县为怀远镇。

5、西夏时称作兴庆府。

6、元时称作中兴路。

7、明时称作宁夏府。

8、明国时称作银川。

西周至秦时期叫西凉。

唐至明清时期:叫西夏。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宁夏在古代是九州中的哪一州

宁夏在古代属于“雍州”,雍州包括宁夏、青海、甘肃、新疆部分、内蒙部分,后改凉州,雍州取名于陕西凤羚境内的雍山雍水。这里曾是周武王姬发的故地,同时也是秦朝创霸之地。

九州是中国古代的代称,在先秦的典籍中“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为: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雍州、梁州等九个地区。从汉朝以后,华夏的地域与九州等同,称为汉地九州。

宁夏在古代属于九州中的雍州,雍州包括今天的陕西中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和宁夏一带。

宁夏古时候叫什么名字

宁夏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甘肃陕西并称为朔方,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十六国,为匈奴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

直到北宋时期才有了宁夏这个地名。

宁夏古代的称谓:

1、西汉称作北典农城南北朝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

2、北周建德三年称作怀远郡、怀远县。

3、唐仪凤二年(677年)称作怀远新城。

4、宋时改怀远县为怀远镇。

5、西夏时称作兴庆府。

6、元时称作中兴路。

7、明时称作宁夏府。

8、明国时称作银川。

宁夏最靠近哪个省

1、宁夏靠近三个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最靠近的省份是陕西省。
1,根据地理位置,宁夏的西北方向是靠近陕西省的,而且陕西省与宁夏相邻的地区较多。
2,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地理位置相邻,相距不远,两地之间人流、物流相对便利,交通也非常方便,所以陕西省是宁夏最靠近的省份。

宁夏最靠近的省份是陕西省。
1. 宁夏最靠近的省份是陕西省。
2. 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毗邻5个省、区,分别是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新疆,其中,宁夏靠近内蒙古和陕西两个省份,而与陕西省相邻的一个县就是宁夏的固原市。
3. 宁夏是中国仅有的一个回族自治区,也是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省级行政区。
宁夏境内是西汉、北魏等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融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为一体。

宁夏在三国属于哪里

一、宁夏在三国时期,现在的固原市周边及以南地区属于魏国的管辖范围,以北为少数民族管辖地区。二、宁夏在三国的南部地区,在魏国属于雍州管辖,具体属于安定郡,宁夏在三国时期属于朝那、乌氏、泾阳三县三、北部地区在少数民族管辖。北魏、北周时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上江南”。中国又称“九州”,而九州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时期,当时的州以地理意义为主,政治意义较弱。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华夏大地重新划分九州,并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此后,九州就代表中国,州的划分制度也被后来许多朝代沿用。

州作为行政区域,历代所辖地域有所不同。在西汉、东汉和三国时期基本相同,全国分为13个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

1.宁夏在三国属于凉州北地郡。

2.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3.据国内权威性的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

“富平,秦置。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属北地郡。东汉为北地郡治。元初四年(117年),任尚、马贤与先零羌战于富平上河,即此。永和六年(141年)因羌乱,北地郡内迁,寄居冯翊,旧土废弃,复置富平县于今陕西富平县西,郡县分置。”(《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M〕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编纂委员会,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919)

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十六国时期,为匈奴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北魏、北周时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

宁夏姓氏祖籍哪里

宁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美丽的风光,是闻名遐迩的“塞上江南”。不仅如此,宁夏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李元昊(党项族的首领)于公元1038年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此外,这里还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要道。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宁夏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宁夏人口最多的6个姓氏分别为:

排在第六位的姓氏是陈姓。陈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主要源于姚姓和妫姓,是舜帝姚重华的后裔。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封胡公满(舜的后人)于陈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并建立了陈国。至此,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姓氏,称为陈氏。

陈氏最为显赫的家族是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义门陈氏曾创造了三千九百人、十五代、三百多年聚族而居,同食同饮,和谐相处的世界奇观,堪称古代的家族的典范,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后来由于陈氏族人分布太过集中了,给地方上造成了压力,由宋仁宗下令将义门陈氏的家产氛围291份,将陈氏分流至全国各地,从此,陈氏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发展到当代,陈姓已经成为宁夏第六大姓氏了。

排在第五位的姓氏是杨姓。杨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其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后来杨为晋所灭,其后裔就将国名作为姓氏,称为杨姓。此外,杨姓还是隋朝、南吴的国姓。

在宋版《百家姓》中,杨姓排在第十六位,发展到当代,杨姓总人口超过了四千万,是中国人口第六姓,也是宁夏人口第五姓。

排在第四位的姓氏是刘姓。刘姓也是一个大姓,最早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其中一支出自刘累;另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刘姓发祥地在河南鲁山。汉高祖建立汉朝后,大量分封同姓王侯于全国各地,使刘姓贵族遍布大江南北,并发展为各地有权势的大家族。汉朝400年间,刘姓人口数量猛增,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姓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姓氏。刘姓是历史上出帝王最多、统治年限最长、建立帝国最多的姓氏。

排在第三位的姓氏是李姓。李姓是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姓氏,即将突破1个亿。李姓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封赏赐姓等。

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也非常之多,多大60余人,李姓建立的政权有大成、西凉、魏、唐、楚等。

先秦时期,李姓主要活跃于河南一带,到了秦汉时期,李姓逐步向各地迁移。发展到当代,李姓已经成为宁夏第三大人口姓氏。

排在第二位的姓氏是张姓。张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张姓的历史很悠久,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主要出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姓的始祖是张挥。张挥是黄帝的孙子,因为发明了武器弓矢而被黄帝封为弓正一职,后来黄帝取弓长之意,赐其张姓。

张姓氏族最早活跃于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秦初,张姓(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进入四川,由于他们在反秦战争以及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显,战功显赫,因此被封侯赐爵,之后他们又向西发展,进入了甘肃、宁夏等地。发展到当代,张姓已经称为宁夏第二大人口姓氏。

排在第一位的姓氏是王姓。王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姬晋为王姓始祖。姬晋为周灵王之子,称太子晋、或王子晋,因为直谏被贬为贫民。他有一个儿子宗敬仍在朝中任职,大家都知道他是王族的后代,所以称其为“王家”,后来他的后人就以王为姓氏。

王姓最显赫的家族是琅玡王氏和太原王氏,他们都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户。琅琊王氏起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开基于两汉时期,鼎盛于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

到了当代,王姓人口已超过9400万人。王姓是宁夏人口第一大姓,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599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三星堆遗址文物何时首次展出?下一篇:辽朝的对立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