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严嵩特点 明朝刻薄寡恩的人物

导语:严嵩是明朝刻薄寡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却因为其残忍无情的手段而备受争议。他无情地打压异己,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毫不留情。他的行为令人深感震惊,是明朝历史上的一道阴影。

目录导航:

  1. 严嵩特点
  2. 朱由检为什么逃跑
严嵩特点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 ​ ​ ​​​​逝世日:1567年 职业:吏部尚书
代表作品:
《钤山堂集》40卷 出身:

寒士之家,少年聪慧
擅长: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

明朝嘉靖年间的当朝首辅,此人工于心计善于钻营,对于嘉靖皇帝阿庾奉迎,深受嘉靖倚重,对于朝中不同派系大臣大力打击,扶植严党,蒙蔽天听权倾朝野富可敌国。


严嵩(公元 1480~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善于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从而受到皇帝的宠幸。他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相”。他年过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庐,未曾归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奋感动,更为信任于他。宫婢之变后,世宗所居西苑永寿宫发生火灾,世宗欲重修宫殿。严嵩考虑营建要花费巨额资财,故不同意重修宫殿。而另一位阁臣徐阶竭力主张重建。对此,时人“颇善嵩对,而微谓阶之谀旨”(《献征录》卷16)。因此,世宗对严嵩亦多有褒奖。 严嵩待人也有度量,《罪惟录》载:“林一新者,以佥事分巡,嵩仆有不法,执笞之。一新入贺京师,嵩甚加敬礼,其能重贤大夫若此也。”能够约束家人,顾及大义,与徐阶纵恶子弟横行乡里,何啻天壤之别。 严嵩很注意奖掖擢选人才以为国用。《列朝诗集·尹耕传》:“分宜能用子莘,能用胡瓒宗,其识见亦非他庸相所及也。” 严嵩素有贪名,而徐阶素有廉名。而作为“廉吏”的徐阶却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严嵩其父不过小吏,徐阶其家“世世受耕,不仕”。两人起步时家业相当,严嵩任了十五年首辅,而徐阶仅任了六年首辅,田产却是严家的15倍! 《皇明大事记·严嵩》载有一些严嵩家事,如“嵩妻欧阳氏甚贤,治家有法,驭世蕃尤严,嵩亦相敬如宾,旁无姬侍。”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内阁·居官居乡不同》:“严分宜作相,受世大垢,而为德于乡甚厚,其夫人欧阳氏,尤好施予,至今袁人犹诵说之。”严嵩在故乡的口碑,朱国桢《涌幢小品》中亦有记叙:“分宜之恶,谭者以为古今罕俪。乃江右人,尚有余思,袁人尤甚,余过袁问而亲得之。可见舆论所评自有不同处。” 由于严嵩和王世贞素有积怨,王世贞在他所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严嵩传》以及其他史著中,对严嵩多有诋毁,严嵩的声名就此一落千丈。

《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说他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透过戏曲和其他文艺作品,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然而多年来,有关严嵩是否大奸臣,仍然争议不休,这些争议主要围绕着他专国擅政,逼害忠良与及巨贪恶富的指控。

另外来自严嵩故故乡分宜的学者,包括严曰文、严小平等人却对严嵩的评价采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他也具有忠君爱民,知人善用的一面,而且政绩卓著。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6年5月10日),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明朝内阁首辅,著名权臣,被《明史》列为“六大奸臣之一”。

朱由检为什么逃跑

朱由检没有逃跑,自杀了。

朱由检没有选择逃避,更多是因为他那个时候的朝廷已经无力回天。朱由检上位的时候,内忧外患已经非常严重。一方面,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还没有被彻底的根除,严重威胁着朝廷的统治;另一方面,崇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连年的灾害,多重灾害接连出现导致民不聊生。

因为他已经逃不掉了。

朱由检(公元1611年~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的弟弟,奈何熹宗无子嗣,历史的重任就落到了朱由检的肩上,历史称其为崇祯皇帝,他很想有所作为,其实也是有些成就,至少摧毁了魏忠贤阉党集团,任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收复失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可是那时的明朝内忧外患,病入膏肓了,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骚扰,已经无力回天。忧国忧民,李自成攻破都城后,为了让老百姓不受连累,不会没脸见自己的先祖,他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下血书留给李自成,用上吊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换回自己的体面,换回百姓的安定,他本可以逃离,偏居一隅,安度余生,但是他没有苟且,其气魄惊天地 泣鬼神。

朱由检崇祯皇帝没有逃跑。朱由检生活节俭、勤于政事,但生性多疑、刻薄寡恩,在内忧外患境地时曾经动过南迁的念头,但没有成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自缢于煤山。

崇祯皇帝是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京城时,拔剑杀了两位公主后,由身边太监陪同由故宫出逃到景山,并在景山歪脖子槐树下,上吊自杀,从此,明朝灭亡。

没有逃跑,因为他是一国之君 ,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威严 ,虽然国家大势已去,李自成马上逼近京城,但他并没有逃跑 ,因为他到死也在维护皇帝的尊严 ,朝廷的尊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4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杨雄为何要手刃出轨妻子?下一篇:庄子是否真的是楚庄王的后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