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汉武帝十大谋臣 西汉皇帝重用了哪些大臣

导语: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十分重视用人,特别是重用谋臣。本文介绍了汉武帝十大谋臣中被他重用的大臣们,这些人才对汉武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导航:

  1. 汉武帝十大谋臣
  2. 东汉的四位辅佐大臣
  3.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有名的大臣
  4. 西汉末年皇帝
  5. 西汉张敞因哪项技能
  6. 汉代四大名臣
  7. 汉武帝,辅政大臣官职
汉武帝十大谋臣

1、对外作战—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深得汉武帝宠爱。

2、史学大家—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3、总领军事—卫青

卫青是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名将,在汉匈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长平侯。卫青为将之后,首次出征便奇袭龙城,揭开了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

4、镇守边陲—李广

飞将军李广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作战资历最老的将军之一,一生难封侯。李广曾先后被任命为北部边域七郡太守和右北平郡太守,他在任期间,多次大败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侵犯,北境数年未有战事。

5、西域外交—张骞

张骞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他也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因其贡献巨大被人誉为“东方的哥伦布”。

6、智慧化身—东方朔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没得到过重用,不过他以自己的智慧始终讨得汉武帝欢心,因而没什么大灾大难。

7、辞宗赋圣—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辞藻华丽,结构宏大,在文坛上有很大建树,因而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8、独尊儒术—董仲舒

董仲舒是汉武帝政治上的得力干将,汉武帝推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就跟董仲舒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从那以后,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

9、推恩分权—主父偃

主父偃也是汉武帝政治上的帮手,他曾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10、财政精英—桑弘羊

桑弘羊其实也是汉武帝一个政治干将,不过他最出色的确实财政方面,是汉武帝不可缺少的理财专家。

1.霍光 (虽然他在汉武帝时期大部分时间为近侍,但是他能在汉武帝死后,保证汉武帝的大政策能够得以继续执行,并且解决了武帝末期的社会危机,所谓昭宣之治,霍光实乃头功,对于汉朝的贡献,不亚于萧何。)

2. 卫青 为汉武帝一朝初期对匈奴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收复了自秦末丢失的河套地区,解决了匈奴的三辅的威胁,让汉朝进入了由守转攻的状态。死后的墓葬规格,甚至超越了汉武帝的兄弟和平阳公主。

3.霍去病 封狼居胥,打到漠北贝加尔湖区域。和他舅舅一样,大破匈奴,让匈奴从极盛状态,不得不远遁漠北,把河西地区第一次纳入华夏统治。唯一的遗憾是英年早逝。

4. 桑弘羊 建立财政体系,可以说是汉武帝的钱袋子,经济大佬。

5 张汤 执法严厉,打击豪强贵戚丝毫不手软。联合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以及解决淮南王的案子。虽然身为酷吏,但是本人生活节俭,清廉。

6. 主父偃 推恩令,彻底解决汉初以来的诸侯王问题。

7.董仲舒 虽然后来很多人骂此人,不过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或者是外儒内法,皆影响华夏多年。特别是表彰六经之后,可谓是奠定华夏2000年的价值观

8. 张骞 出使西域,没有他自告奋勇出使西域,汉朝后来开丝绸之路,建立西域都护府则无从谈起

9. 公孙弘 此人虽然名声争议很大,并且有迫害主父偃的恶行,但是他在位时期多次向汉武帝举荐人才和向汉武帝谏言打击游侠等不安定势力,所以也算功臣

10. 金日磾 此人原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浑邪王杀其父投降汉朝后,他成为宫中奴仆。后来帮助汉武帝饲养战马,以及后来粉碎马何罗刺杀汉武帝的计划,最后和霍光 桑弘羊 上官桀一起成为托孤大臣

汉武帝刘彻十大谋臣有:东方硕、主父堰、董仲舒、公孙弘、霍光、卫青、霍去病、李广、周亚夫、李凌、

如东方朔,主父偃,卫青,霍去病,董仲舒,桑弘羊,汲黯,田蚡等。

丞相:窦婴 许昌 田鼢(虫字旁) 严青翟 石庆 公孙贺 刘屈犛 田千秋

太尉大司马:田鼢(虫字旁) 卫青 霍去病 霍光

御史大夫:严青翟 韩安国 公孙弘 张汤 石庆 卜式 儿宽 杜周 桑弘羊

列将军: 霍去病 金日石单(di) 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 孔臧 韩延年

郎中令: 王臧 李广 李敢

卫尉: 李广 韩安国 张骞 路博得

太仆: 灌夫 公孙贺 公孙敬声

廷尉: 张汤 赵禹 杜周 郭居

太行令大鸿胪: 王恢 李息 张骞 田千秋

宗正大农令:韩安国 郑当时 刘受 颜异 桑弘羊

中尉少府执金吾:韩安国 赵禹 李息 王温舒 尹齐 颜异 桑弘羊

都尉: 汲黯 朱买臣 江充

内史:石庆 郑当时 公孙弘 汲黯 儿宽 减宣

还有东方朔、主父偃 司马迁 苏武 周亚夫 董仲舒 司马相如 李陵。

东汉的四位辅佐大臣

1,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此人是霍去病的异母弟弟,从十岁开始跟在霍去病身边,故能够学到他领兵打仗的本事。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霍光一路高升,《汉书》记载: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2,光禄大夫金日磾。你可能想象不到,此人出身匈奴。也就是说,汉武帝死前将四分之一江山的监管权,交到了一个匈奴人手中。金日磾十四岁的时候,与家人投降汉朝,随后受到朝廷重用,官职升到光禄大夫。

3,桑弘羊。桑弘羊来自于商人世家,所以他为官时的诸多创举都是跟经济有关系,例如推行盐铁官营,币制改革,屯田戍边等等。

4,上官桀。严格讲上官桀初期属于“霍光系”,两人交好且是姻亲。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有名的大臣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称帝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一生致力于打击匈奴,被后人称为雄才大略,汉武大帝。他在位时间长,有名的大臣当然有很多。

卫青,霍去病,张骞,李广,司马迁,董仲舒,东方朔,桑弘羊,主父偃,司马相如,苏武,公孙贺,刘屈髦,霍光,窦婴,金日禅,李广利,江充,田蚡,许昌。等等!

汉朝开始于刘邦,汉朝建国之初,武力根本无法与匈奴抗衡,尤其是白登山之战以后,并经历了文帝景帝都是以和亲政策保持与匈奴的关系,汉承秦制,而那个时期一直主要以道家思想,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来治理国家。

直到汉武帝时期,用董仲舒之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学习儒家经典,且武帝好文学,辞赋兴盛。

并且改变对匈奴的政策,代以和亲的是武力对抗,武力征服,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同时也造就了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将军。

在武帝时期,还出现了几个牛人,桑弘羊和东方朔等,还有周亚夫和后期的霍光等。

尤其继位之初,19岁的刘彻就派26岁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这个举措对于汉朝乃至中国的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

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李广,张骞,司马迁等。

其中卫青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大将军,二人共同力破匈奴,为汉朝大一统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父偃主张推恩令,两人的做法维护国家统一,为汉朝最后实现大一统功不可没。

还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各地和邻近国家的贸易发展。

东方朔官拜太中大夫,也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有《答客难》,《汉书.艺文 志》杂家《东方朔》20篇,为世人所称颂。

最后还有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司马迁写史记,流传千古。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桑弘羊 卫青(大司马大将军,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霍去病(大司马骠骑将军)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苏武(苏武牧羊)

司马迁(史记)

东方朔(官拜太中大夫)

霍光(霍去病之弟,受诏辅佐汉昭帝)

汉武帝时临终前有四位托孤大臣,可见在汉武帝心里这四位的地位是众多大臣里面较高的,而且彼此之间可以牵制。汉武帝的首席大臣就是霍光,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其实是难得的忠良之人,但是很多人都认为霍光专权,将刘弗陵辅佐成了摆设,但实际上不是的,霍光是得到刘弗陵的全力保护,君臣二人是合心的,因此逛逛辅政13年,恢复了汉武帝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

还有一位金日磾,本是匈奴太子,但是被霍去病掳入汉宫成为马奴,因汉武帝酷爱马而赏识金日磾,金日磾大义灭亲,忠心拥护汉武帝,最后又尽兴辅佐少主,死在任上,朝廷为其举行过葬,可见当时作为匈奴出身的金日磾在朝中的地位之高。还有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13岁入宫,一直是从事和经济有关的职业,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但是最后晚节不保,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而被处死。

上官桀是一个有才之士,但是比较能奉承汉武帝,因为汉武帝生病的时候,上官桀负责的马都瘦了,汉武帝因此怪罪上官桀,但上官桀已担心汉武帝而顾不上马,还落泪涟涟,汉武帝深信上官桀是忠臣,因此重用上官桀。上官桀本来是和霍光交好的因为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但是汉武帝死后上官桀父子替外人求侯爵,最后被霍光拒绝,因此和霍光成为政敌,最后和燕王联合谋反,因此被诛杀。

汉武帝时有13为丞相,分别按时间排位为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还有田千秋。汉武帝初期的卫绾是一个无为政治的奉行者,从他从汉景帝后期到汉武帝前期做丞相3年,一直默默无为,汉武帝因此将他免去丞相的职位。历史上卫绾的评价就只是守道而已,他后面的窦婴则是窦太后的侄子,在七国之乱中被汉景帝重用,但是直到汉武帝时才成为丞相,在汉景帝时他和周亚夫是列侯中功劳最大的。

窦婴最后在帮助朋友灌夫时以伪造诏书罪处死,置他于死地的刘启的嫌疑最大。许昌是汉高祖时功臣许温的孙子,许昌是窦太后任命的,因此是信奉黄老之术的,并听从窦太后的指示,窦太后去世后被汉武帝免职,王太后将弟弟田蚡扶上相位,骄纵跋扈的田蚡因王太后的关系很受汉武帝的宠信,最后害死窦婴后惊惧而死。薛泽的丞相之位本来是韩安国的,但是因伤病最后让薛泽做了丞相,和卫绾也是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丞相。

公孙弘先后两次被人推荐,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并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个以丞相封侯的人,在位期间广招贤士,推广儒学,做了6年丞相最后死在任上。李蔡是李广的堂弟,其人聪明有感,有显赫的战功,其政绩也很显著,因此受到世人的好评,因私占汉景帝陵园前路旁一块空地而被问罪,最后自杀。庄青翟、赵周也以自杀结束生命,石庆在汉武帝时有幸从沛郡太守调任太子太傅,从此平步青云,虽然身居丞相之位,但是只是个摆设。公孙贺是汉武帝时的将领,娶了卫子夫的姐姐,最后因为巫蛊之祸父子双双死于狱中。刘屈氂是刘彻的侄子,刘屈氂暗中勾和李广利准备立刘髆为太子,因此被汉武帝腰斩,田千秋则是汉武帝时最后的丞相。

汉武帝时的名将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卫青、霍去病、李广了。其实霍去病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因为之前很火的《大漠谣》其中卫无忌的原型就是霍去病,但是里面许多内容都是被修改过的,因此和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霍去病的一生总结就是天妒英才,这是大家公认的,霍去病少年成名,18岁一战封侯,22岁就成了大司马,但是风云西汉历史并没有多久,24岁就病死了,在但是霍去病的名字是匈奴闻名丧胆的,永远冲锋在前的一个血性男儿。

霍去病的光芒其实当时盖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还盖过了一生为汉朝服务的李广。霍去病在22岁的时候,带着5万骑兵追杀左贤王,跟着他的校尉全部封侯。霍去病去世后长伴茂陵,继续守护着汉武帝。而第二要说的就死卫青,卫青是霍去病不同,以私生子身份出生,所以一直保持着低调。卫青在人们的评价里近乎完人,对手下怀柔,对皇上顺从,对妻儿温情,对朋友义气,但是对待敌人却无比的果敢勇猛。虽然汉武帝后来宠信了霍去病,但是卫青对霍去病是宽容的,所以李广自杀后李敢刺杀卫青,霍去病才会帮卫青出头杀死了李敢。虽然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也没有要他再出兵打仗,但是卫青的一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相比下李广这位老将就带着悲剧英雄的色彩了,他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最完美的将军的楷模,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但是他得到重用的时候确实在汉武帝时,可惜老将李广5次独立领兵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在漠北之战中迷道自尽,当时他已经60多岁了。


窦婴:汉武初任丞相。

韩安国:平息七国之乱。卫青: 霍去病: 李广: 张骞:出使西域。苏武:出使匈奴。李陵: 桑弘羊:盐铁官营。东郭咸阳:盐铁官营。孔仅:盐铁官营。主父偃:推恩令。张汤:告缗令。汲黯:直言切谏。朱买臣:击破东越叛乱。霍光: 东方朔:西汉文学家。著作有《答客难》,《汉书.艺文 志》杂家《东方朔》20篇。

西汉末年皇帝

汉宣帝刘询,即位前名为刘病已,其曾祖父是汉武帝,祖父是太子刘据,父亲是史皇孙刘进。前91年,六十六岁的汉武帝,在位已经五十年,年老昏聩,太子刘据,被奸臣陷害,起兵造反。汉武帝派兵镇压,在一片混乱之中,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自杀,刘据的三个儿子也都被杀。

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此时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汉武帝下令将他关押,后来,汉武帝意识到错了,悔过,刘病已被释放,由祖母史家抚养。前87年,七十岁的汉武帝去世,其八岁的儿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而对于曾孙刘病已,汉武帝也留下遗命,将其收入宫廷抚养,算是承认了他的皇族身份,这一年,刘病已还只是个四岁的儿童。

汉武帝刘彻六个儿子,他去世后帝位在长子系和幼子系两系中传递,此时继位的是汉武帝八岁的幼子刘弗陵,汉武帝遗命霍去病之弟霍光辅政。霍光身为大司马大将军,尽忠臣本色,尽心尽力辅佐年幼的皇帝。

汉昭帝在位十余年,一改汉武帝的弊政,汉帝国政治清明,与民休息,国力渐渐恢复。

与此同时,刘病已也渐渐长大,此时,他的叔祖父汉昭帝在位,国泰民安,当时他看起来与皇位没有半毛钱关系,于是他得以经常出宫,在民间游走,因此颇知民间疾苦。

前74年,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去世,没有儿子,大权在握的霍光,先后扶立了两个皇帝,前面一个不成器,很快被霍光给废了,然后,霍光经过深思熟虑,扶立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宣帝。汉帝国皇位,由幼子系转入长子系。

这一年,刘病已十八岁,即位后,改名刘询。霍光在世时,汉宣帝战战兢兢,生怕哪点做不对也被霍光废掉,直到霍光去世,汉宣帝才渐渐扬眉吐气,逐步取得大权。

秦皇汉武在历史上的危害,就是创造并强化了皇帝这个角色,使得中国历史出现了专制,皇帝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可以任意欺压众人,这是在皇帝出现以前所没有的现象。因为可以为所欲为,因此刘家皇帝都有狠毒刻薄寡恩的一面,汉武帝不用说了,汉景帝对晁错也颇为狠毒,而汉宣帝也是如此。霍光有两个儿子,他将其中的霍山过继给大哥霍去病为子,霍山生子霍云,霍光自己的儿子是霍禹。汉宣帝本可以保全对汉帝国有大功的霍氏家族,但是,他故意刺激霍家,最后逼得霍家造反,然后他再出手镇压,结果,霍去病的儿子霍山、孙子霍云自杀,霍光的儿子霍禹被腰斩,霍家被满门抄斩。

在霍光活着的时候,汉宣帝虽然战战兢兢,但是,他还是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情,立他在民间所娶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而没有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

霍光的那个头发长见识短的老婆霍显,她心里只有她女儿,因此不顾一切地毒杀了皇后许平君,然后,霍成君立为皇后,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霍光去世后,汉宣帝大权独揽,狠狠地报复了霍家,为许平君报了仇。

汉宣帝重用他自己的外戚许家和祖母史家,另外,汉宣帝虽然灭了令他恨之入骨的霍家,但对于他曾祖母卫子夫以及卫青的卫家,他则是封赏有加的。

汉宣帝性格刚强,颇有智慧,治国有方。在生活上,汉宣帝对于女色方面一般般,不甚爱好,汉宣帝身为皇帝,女人很多那是自然的,他先后三个皇后,许皇后,霍皇后、王皇后,后两个皇后无子,许皇后生一子,后来其他几个女人也生了儿子,汉宣帝一共五个儿子,但是,汉宣帝最爱的还是许皇后许平君,因此,他虽然看出了许皇后生的长子刘奭(音SHI,四声)性格懦弱,以后会毁了刘家江山,但还是没有忍心换掉他,仍然立他为太子。

前49年,汉宣帝去世,他活了四十二岁,在位二十四年,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元帝活了四十一岁,二十五岁继位,在位十六年。

汉元帝的女人中,最著名的就是王政君和王昭君。王政君立为皇后。汉元帝的各位女人,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形成三系皇帝。

1、太子系:汉元帝的太子刘骜,即后来的汉成帝,汉成帝的女人中最有名的是赵飞燕姐妹花,也就是说,王政君王昭君是赵飞燕姐妹花的婆婆一辈。汉成帝生于前51年,活到前7年,活了四十四岁,十九岁继位,在位二十五年,他耽于酒色,荒淫无道,他的母亲、太后王政君,乘机大力提拔王姓外戚,王政君的侄子、也就是汉成帝的表弟王莽,初步展露头角。汉成帝有四子,皆夭折,在他之后是两个侄子先后继位。汉成帝时期,西汉走下坡路的趋势愈加明显。

2、次子系:汉元帝的次子定陶恭王刘康,他的儿子刘欣,继承了汉成帝的皇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是个彻底的同性恋,当然无子了。刘欣生于前25年,去世于前1年,活了二十四岁,十七岁继位,在位七年。他与男宠董贤的断袖故事,广为流传。

3、三子系:汉元帝的三子中山孝王刘兴,他的儿子刘衎(音KAN,四声),继承汉哀帝之位,是为汉平帝。汉平帝九岁即位,十四岁病故。汉平帝在位期间,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力扶持王莽,王莽大权在握。

王莽将女儿嫁给汉平帝,完全仿效霍光。汉平帝与当年霍光辅政的汉昭帝一样,活得不长,当年霍光另立成年明君,结果招致被满门抄斩,王莽吸取了霍光的教训,立了一个婴儿刘婴为皇太子,称为孺子婴,但这也还是不够安全,最后王莽干脆篡位,彻底解决了安全问题。

刘婴是汉宣帝第三子楚孝王刘嚣的曾孙,也就是汉宣帝的五世孙。西汉中后期,从汉宣帝到孺子婴,五个皇帝一个皇太子,共传了五代,即: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堂兄弟、孺子婴。

公元8年,王莽篡位,建立新莽政权,本来形势对于王家来说一片大好,可惜王莽即位后,连续倒行逆施,很快局势大乱,各地纷纷起兵反抗。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王莽被杀。

25年,二十岁的刘婴在凉州一带被一伙人拥立,已经攻占长安的绿林军更始帝刘玄派出丞相李松,将刘婴斩杀。就在这一年,绿林军的另一部刘秀,兵强马壮,在河北一带宣布独立,建立东汉。

西汉中后期的皇帝,皆为汉宣帝及其子孙,都是汉宣帝系统的,而东汉光武帝刘秀,则另起炉灶,是另一系统的,刘秀生于公元前5年,活到公元57年,活了六十二岁,他二十八岁时,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在位三十三年。汉光武帝刘秀和更始帝刘玄,都是汉武帝的哥哥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而宠爱赵飞燕姐妹花的汉成帝,则是汉武帝的六世孙,从辈分上来说,刘秀与汉成帝同辈,只是年龄小了近五十年。刘秀对汉成帝颇为不屑,刘秀出身农家,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平定战乱,他常说,当时的乱局,即使汉成帝复生也无办法,言下之意,只有他才有能力平定。

也就是说,西汉中后期,汉宣帝刘询及其子孙,共传了五代,但是,后几代不成器,被王莽篡位,结果,另一系统的刘秀,恢复了汉帝国,从辈分上说,刘秀相当于汉宣帝刘询的孙辈,当然,实际上从年龄上说他比汉宣帝的孙子汉成帝年龄要小很多,差了几十年。刘秀不是汉武帝汉宣帝一系,他是汉武帝哥哥长沙王那一系的,两个系统,年龄上差一些,也是常见的。

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是孺子刘婴。汉孺子刘婴(公元5年―公元25年),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

西汉张敞因哪项技能

张敞,西汉时期官员。张敞一开始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乡官,后因能力突出,被调到宫廷担任太仆丞。

因为张敞不拘小节,不上班的时候老是摇着扇子,穿着便衣,在长安城的大街上到处溜达,最让一些自诩"正经"的官员们看不惯的是,张敞居然每天都要给自己的夫人画眉。

于是,一些官员就以此为话柄,在汉宣帝面前弹劾张敞为夫人画眉的行为太过轻浮,有失体统。汉宣帝只好询问张敞此事是否属实,张敞坦荡地回答:"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意思是说,夫妇在闺房之中,还有很多比画眉更风流的事情。汉宣帝听后轻轻一笑,并未因此责怪张敞,但也觉得他缺乏公卿的威仪,因此始终没有提升他的官职。

汉代四大名臣

汉朝、唐朝和明朝是华夏文明最巅峰的三个时期,以汉为为首,以明为终;纵观古今,凡是鼎盛帝国,必然军事强大,汉朝北逐匈奴,西置西域都护;唐朝最西甚至打到了里海;而明朝也是南吞越南,西并青藏等。四大名臣有窦宪,霍去病,卫青,韩信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此人是霍去病的异母弟弟,从十岁开始跟在霍去病身边,故能够学到他领兵打仗的本事。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霍光一路高升,《汉书》记载:

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意思是说,霍光出入宫禁的二十年里,没有犯过错误,武将的张扬跋扈他没有,小心谨慎却完全具备。要知道,他的同僚上官桀,年轻时被武帝嘉奖,转天就玩忽职守,险些把皇宫的马给饿死。

2,光禄大夫金日磾。你可能想象不到,此人出身匈奴。也就是说,汉武帝死前将四分之一江山的监管权,交到了一个匈奴人手中。金日磾十四岁的时候,与家人投降汉朝,随后受到朝廷重用,官职升到光禄大夫。之所以得到不一般的待遇,原因还是金日磾严于律己,历史记载他的儿子长大以后借着父亲的名号狐假虎威,行为不检点,金日磾分析利弊后将他杀了。可见,军臣间的信任,不是凭空产生。

3,桑弘羊。桑弘羊来自于商人世家,所以他为官时的诸多创举都是跟经济有关系,例如推行盐铁官营,币制改革,屯田戍边等等。汉武帝执政时,汉朝是一个战争帝国,经济是保障军需的命脉所在,因而桑弘羊地位非常高。

4,上官桀。严格讲上官桀初期属于“霍光系”,两人交好且是姻亲。

汉武帝时的名臣除了卫青、霍去病、李广、霍光、张骞、主父偃等人外,还有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等人。司马迁的父亲也是一位史学家,但是司马迁的一部《史记》让司马迁名垂千史,司马迁被后世誉为历史之父,因为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几乎踏遍了西汉的各个角落,回到长安后入朝做了郎中。

是董仲舒、车胄、申霸和贾谊。
其中,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倡儒家思想,被誉为“东汉复兴儒学之祖”;
车胄是西汉时期

萧何:刘邦定天下首功属萧何,后方总管,而后制定汉朝律例。

贾谊:西汉初年名臣,少年有名,屡谏文帝知名。因受朝中大臣排挤,郁郁不得志。

晁错:文景之交名臣,在农业治理和处理匈奴问题上有一定成就,最后因削藩事件被景帝冤杀。

霍光:武帝末大臣,昭宣时期权臣,行废立之事辅政,开创昭宣中兴时代首功之臣。

四大名臣是:韩信、李广、卫青、班超。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特殊意义的朝代。从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找不到四匹相同颜色的马来拉车的社会贫困到我们华夏民族重新站在世界的顶端。汉朝让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俯视整个世界,我们华夏族也改成了汉族。在汉朝的这200年里,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将领,比如 韩信、曹参、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冯异、耿弇、马援、班超、窦宪等等 ,在民间就有“汉朝十大将领”等等。

汉武帝,辅政大臣官职

汉武帝时期,辅政大臣的官职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是最高的政治职位,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统领百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官员的廉政和政绩,是皇帝的重要助手。太尉则是军事职位,负责统帅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这些辅政大臣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弥留之际,汉武帝立自己的幼子、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同时,他又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由这四人共同辅佐幼帝处理朝政。那么,汉武帝钦点的这四位辅政大臣各有什么背景?他们最终又是什么结局呢?

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霍光了。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光因兄长为社稷立下旷世奇功,因此受到汉武帝的破格重用,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务。

汉武帝晚年时,对身边许多大臣都充满猜忌,但对霍光却始终非常信任。他命人画了一幅《周公辅佐成王图》送给霍光,暗示将会任命他作为辅政大臣。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霍光同另外几位辅政大臣一同尽心辅佐幼帝。由于施政措施得当,汉武帝执政后期遗留下的诸多积弊逐渐得到解除,西汉王朝重新走上正规。

不过,在辅政的过程中,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两人的矛盾却越来越深,甚至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最终,霍光选择先发制人,以谋反罪诛杀了上官桀、桑弘羊。此后,霍光大权独揽,成为西汉王朝的实际控制人。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和皇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其葬礼规格堪比皇帝。不过,霍光家族掌控朝政早就让汉宣帝深感不满,在霍光去世两年后,有人向皇帝举报霍家欲图谋反,皇帝下令将霍家诛灭全族,权倾朝野的霍氏家族瞬间灰飞烟灭。

桑弘羊不仅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汉武帝执政时期,独掌财权大权二十三年,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他推行的许多经济政策都成为了后世效仿的榜样。

桑弘羊成为辅政大臣后,继续推行他所主张的官营政策,即国家垄断生产销售和市场。但霍光认为在经济政策方面应该适度放宽。桑弘羊作为一个资历丰富的财政长官,自然不屑于霍光这个外行的建议,因此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由于霍光在朝廷中的势力愈加庞大,且深得皇帝信任。桑弘羊和另一位辅政大臣上官桀打算发动政变,废除汉昭帝,拥立燕王刘旦。结果事情遭到泄露,桑弘羊因谋反罪名被诛灭全族。

上官桀早年任羽林期门郎,以才力著称,之后历任未央厩令、太仆、侍中等职务。汉武帝临终前任命他为左将军,封安阳侯,与霍光等人一同辅政。

上官桀原本和霍光关系很好,两人还结为了儿女亲家。霍光有事外出时,总是委托上官桀替他处理政务。后来,上官桀的孙女成了皇后,上官桀父子因外戚身份,开始有点得意忘形,经常干出一些非常出格的事情。对于上官桀父子的行为,霍光一开始选择了迁就,但上官桀父子却越加骄横无忌。于是,霍光决定出手干预,结果自然就得罪了上官桀。

人与人的矛盾往往一旦结下了就很难解开,上官桀与霍光的矛盾就是如此。两人原本是好友,却因各自人生观不同,导致积怨越来越深。为了打击霍光,上官桀就选择与桑弘羊站在同一阵营。结果,两人策划政变却东窗事发,上官桀因谋反罪名被诛灭全族。

跟上面的三位辅政大臣相比,金日磾的结局算是最好了。金日磾原本是一位匈奴王子,投降西汉后被安置在黄门署饲养马匹。一次偶然机会,汉武帝得知了金日磾的身世,于是启用他在朝廷担任官职。金日磾感激汉武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非常忠心。汉武帝晚年曾遇到过一次刺杀事件,幸亏金日磾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挫败了阴谋。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封秺侯,与霍光等人一同辅政。金日磾认为自己功劳微薄,坚持不肯接受封爵。

公元前86年,担任辅政大臣一年多时间的金日磾因日夜操劳国事而身患重疾,同年九月病逝。金日磾去世后,金家子孙全都受到优待,享受荣华富贵直至与国同休。

汉武帝留下的这四位辅政大臣,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人为权力争个你死我活,最终却都没能躲开遭到灭族的噩运。金日磾一心做事,远离纷争,结果反倒成了真正的赢家。

根据1,我按照++的方式来回答你的问题。

是什么?辅政大臣的官职是丞相。

1. 汉武帝的辅政大臣官职是丞相。

2.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丞相是最高的政府职位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重要事务和制定政策。

作为辅政大臣,丞相在政府中具有重要的权力和地位。

3. 丞相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外,还能对朝政产生重要影响。

而汉武帝时期的辅政大臣丞相,承担着统一国家、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任。

在历史上,丞相这个官职也产生过一些著名的人物,如韩信和蔡伦等。

希望这个回答满足了你的要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831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长江江豚濒临灭绝 长江动物保护专家:江豚离灭绝不远下一篇:古代战争史上李存孝是哪位著名战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