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募兵制和府兵制的区别是什么 唐朝募兵制开始时间

导语:唐朝时期,采用募兵制和府兵制两种制度。募兵制是通过招募民众来组建军队,而府兵制是以军户为基础,按照户口数量组建军队。唐朝募兵制开始时间较早,但府兵制却在后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录导航:

  1. 募兵制和府兵制的区别是什么
  2. 募兵制是什么意思
  3. 唐朝实行募兵制与征兵制共同作用
  4.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的区别
  5. 中国古代兵役制度
募兵制府兵制的区别是什么

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区别:府兵制:北周出现雏形,到唐朝初期发展完善的兵役制度。以及其他类似兵役制度。

幕兵制:与府兵制相对应。唐玄宗时期开始出现,到唐朝中晚期达到顶峰的兵役制度,以及其他与之类似的兵役制度。

募兵制和府兵制都是指古代国家的征兵制度,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1.招募范围不同:募兵制指的是通过向民间征集士兵形成军队,而府兵制则是依托地方政府或府级行政单位组织士兵。

2. 征兵方式不同:募兵制是以金钱或土地等福利作为诱惑,让民间自愿加入军队,而府兵制则是地方政府按照户籍或劳动力等指标强制征集。

3. 组织方式不同:募兵制的军队组织更加松散,往往由几个团或营组成,而府兵制则是以府为单位,组织成整个军队。

4. 军队素质不同:募兵制的军队素质则难以保证,因为征募的士兵来自不同背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领导难以掌握;而府兵制的军队则相对素质更好,因为府兵征集从事军事的行业,所以在文化、技能、军事素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募兵制是什么意思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承担军事任务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

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而变化。

兵役制度的种类很多,就其性质而言,基本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这种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

另一种是志愿兵役制,又称慕兵制。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

所谓全募兵制,就是取消征兵制,军人全由志愿兵担任的兵役制度.

募兵制的意思是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制度。与'征兵制'相对。

募兵制是以雇佣招收形式募集兵员、补充武装力量的一种兵役制度。

我国古代兵役制度的一种。北宋时,朝廷直接管辖的正规军称禁军或禁兵,从全国各地招募,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属三衙,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发兵符。守卫各州的厢兵,在本州范围内招募;守卫边境的番兵,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招募;保卫乡土的乡兵,由各地按户籍抽调的壮丁组成。

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制度。与征兵制相对。

募兵是战国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军队。募兵与传统的征兵不同,征兵是依法服兵役制度,这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

募兵制[mù bīng zhì]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统治者认为,将健壮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招募军伍子弟,也成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健壮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

中文名 募兵制

属性 中国古代兵制

起源时间 春秋时期

创始人 吴起

简介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起于春秋吴起简募良材,以招募而不是传统征发形式组建了列国的第一只特种精锐部队——武卒。从前,春秋时代,征兵工作主要面向城市户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农村征兵工作也有声有色了,但征来的人没工资,还得自己解决武器和粮食。吴起改革了传统的征兵制,他以苛刻的筛选标准招募士兵,一旦入伍吴起就发给他们工资,成为职业军人,而不是临时征发打完仗就回家。这些人放下手中的农活出来扛戟,相当于找到一份长期工作,不但有军饷,而且全家免去徭役赋税,并且赐给土地房屋。

起源

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代,但随着唐朝中期之後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加上腐败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因此无人愿当府兵。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俱为募兵充任

唐朝实行募兵制与征兵制共同作用

募兵制是在唐代逐渐代替了府兵制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军事组织制度,有关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

首先,唐朝实行寡兵制的原因之一是募兵制与土地问题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土地问题一直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在国家财政方面与土地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间接的联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而使得募兵制的实行获得了百姓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有效地治理关于土地兼并后对国家中军事力量的速度,使得国家政治稳定。 其次,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还包括从隋朝吸取经验。

隋朝时期主要采用的是府兵制的军事制度,府兵制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即府兵在平时就在土地耕种充当农民,而农闲时才开始训练,作战时则跟着军队出兵打仗。府兵同时拥有着士兵与农民双重的身份,并没有军事职业化的特点,反而更具民兵属性,即军队的战斗力有限。

唐王朝在实行募兵制时,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唐王朝对士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唐朝开始着手军事组织,即具有精良的设备,专业化的水准的正规军。募兵制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被唐朝广泛运用。

综上所述,唐朝实行寡兵制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维护自身的统治。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的区别

民军,也就是今天的民兵制度。在唐宋叫团练,各州都设有团练使。清朝中后期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湘军、淮军诞生,但本质上湘军、淮军都属于民军,民兵制度,朝廷没有编制和军饷。民国抗战时代,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发动了大量的民兵,沉重打击了日寇和伪军。

募兵制,也就是职业军人,简单来说把从军当成一种职业,吃粮当兵。最早的募兵制是战国的魏武卒,魏国吴起凭此东伐齐鲁,西取河西。汉代才用了征兵制,但是朝廷依旧招募了一些敢战之士,采用募兵制原则,组建了羽林军等卫戍部队。此后这一原则一直贯穿到唐朝中叶,募兵制作为一种补充,作用很大。唐朝的军队分为北衙禁军和南衙十六卫大将军,北衙禁军就是募兵制。天宝年间,在边境节度使统帅的军队很多已经不是府兵了,而是采用募兵制。唐朝中后期、五代、宋朝基本都是募兵制。以北宋为例,军队最多的时候大概120万人,加上冗官,几乎消耗了80%的财政预算。明代嘉靖年间为了平定倭寇,组建了戚家军和俞家军,也属于募兵制。清朝末年的新军也是募兵制,民国基本都是募兵制。

征兵制,也就是每个成丁或者公民都有义务参军、打仗。战国以后,这一制度成为了普遍,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秦赵长平之战,坑杀的士卒就有45万。秦始皇灭楚动用了60万大军,史无前例。汉代也是采用这一制度,每个成丁都需要服兵役2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在外。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征兵制广泛应用,但是也有世兵制、募兵制,比较混乱。

府兵制,属于世兵制,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国家划出一部分人民服兵役,归属于折冲府率领。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武器和马匹自备。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世兵制,也就是世代当兵的制度。起自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时代,曹魏继承并发扬光大,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军民(户)分开,国家给予军户一定的优惠,从而建立一支能征惯战的忠诚队伍。隋唐时代的府兵制、元朝的蒙古军、探马赤军和明代的卫所制军人都属于世兵制,清代的八旗制度也属于世兵制。现在全世界基本已经废除了。

所以,从大类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的兵制基本有征兵制、募兵制和世兵制,这属于常备军范畴,民兵不算军队。这几种兵制的特点,征兵制能够维系一个庞大的军队规模,对于国土面积大的国家比较适用,但是比较考验国家的动员能力,士兵战斗经验和技能都不足。募兵制能够维系军队的作战能力,官兵长期服役,战斗技能和经验丰富,但是国家的财政负担比较大。世兵制在很多朝代都出现过,它是征兵制和募兵制的结合体,本来的意思是既要保持军队的职业性(职业军人),又减轻财政负担(国家免税给地,自给自足),但实际操作层面上,当国家进入承平时代,当兵的往往不堪重负,或者有从事其他更有前途的职业(比如读书考功名、经商),世兵制逐渐瓦解,比如唐朝的府兵制、明朝的卫所制、清朝的八旗兵绿营兵。

中国古代兵役制度

我将中国的兵役制度分为八个时期,即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清代等八个时期。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一、先秦时期的兵役制度

先秦相关文献

先秦时期,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时期,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在这个时期,有征服之族和被征服之族之称。征服之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被征服之族,实行的是部分民兵制。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让农民实行一定的军事训练。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要参战。(详见《六韬·农器篇》)

古代兵器是铜做的,农器是铁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时才发给。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乡下保卫团一类的兵,是不能发给的。当然了,当敌人打过来时,他们不可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所以当时的统治者,教农民把农器当兵器使用。

先秦时期的兵役制度,以周朝最为成熟。据《夏官》记载: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大同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为闾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则六军适出六乡。”

先秦相关文献

由此可见,周朝的兵役制度,是等级森严的,上下不同层级之间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逾越。

再者,周朝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实行的是贵族政治,采取的是封建制度。在周人看来,中国居于天下之中,也即所谓“中央之国”。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贵族、封建主,有自己的领土、军队和人民。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制造军械,养育战马,也只有他们才有参与作战的资格。而普通的民众,只能在军队中充当随从的角色。

因此,周朝实行的是部分民兵制。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作战愈发频繁,动员的军队也逐渐多了起来,原来不服兵役的人也都参了兵,这个时期实行的就是全民皆兵制了。

二、秦汉时期的兵役制度

出土的秦兵马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则不需要全民皆兵,有时让一部分人当兵,也觉得过剩。因此,统治者为体恤黎民百姓,多让罪人及降服的异族为兵。秦二世时,天下大乱,章邯为了抵御山东叛乱,将骊山徒免刑以御之。

汉承秦制,实行的也是部分民兵制。据《汉书·刑法志》记载:“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再据《后汉书·光武纪》注引《汉官仪》记载:“高祖令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土、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

当然了,法律上还是规定全民皆兵的,据《汉书.高帝纪》注引《汉仪注》记载:“民年二十三为正, 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然而事实上则已不能实行。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役制度

曹操剧照

汉代以后,中国进入了长达三百余年的乱世,三国角逐,南北对峙,五胡乱华,这个时期实行的兵役制度是世兵制和府兵制。

世兵制,就是士兵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为国家尽当兵的义务,它起源于汉末的质任制。当时的军阀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将他们的家属“关押”起来,以此作为人质。

府兵制,起源于周代,其主要特点是兵农合一、籍民为兵。农民休闲时,刺史要让他们参加军事训练。全国分为百府,每一个府派一将官主导。在和平之时,农民耕以自养;在战斗之时,则要被派去打仗。战胜而归后,各就各位(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兵各还其府)。

四、唐代的兵役制度

唐末战乱图片

唐代以后、汉代以前,中国的兵役制度是民农合一制。唐代以后,兵役制度变成了另一种兵农合一制。我们不妨可以说,中国有两种民兵合一制,一种是汉代的,另一种是唐代的。唐代的是“寓农于兵",在武装集团寄托生产,不是在生产集团里寄托武装。所以只能说是“全兵皆农”,不能说成“全农皆兵”。这在当时,称之为“府兵”。

何为府兵呢?

唐代的地方政府分为两级,上一级是州,下一级是县,都是管地方行政的。府兵之“府,是在地方行政区域州县之外的另一种军事区域的名称。“府” 是指军队驻扎地,唐代称之为“折冲府”。折冲府共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当时的户口分为九等,按照当时的法令,下三等民户是没有当兵资格的。

唐代共有六百个到八百个府,府兵到了二十岁才开始服役,他们要到中央守卫一年。这些府兵,并不要国家出钱来养,因为他们自己有田有地。他们一边保卫国家,一边自力生产。

天下承平日久了,府兵就缺乏训练,精神上也懈怠了。府兵之制,因此废坏。再加上唐代民殷国富,一般很少用府兵,经常请一些外国人镇守边疆,也就是用番兵。导致的结果,是藩镇割据,国破家亡。

五、宋代的兵役制度

赵匡胤剧照

宋代兵的种类分为两种,一曰禁军,也就是中央军,均属于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二曰厢军,也就是地方兵,属于诸州。

唐末五代时,藩镇割据,战乱纷纷,民不聊生。当时的社会基本上所有人都出来当兵,读书分子都快要没有了。一开始军队素质还高,但是慢慢地就变成了老弱残兵,不能上战场打仗了。因此,官府常常抓一些牢犯当劳役用。那时凡是当兵的,脸上都要刻字,也就是施以黥刑,以此防止他们逃跑,《水浒传》里的林冲就受过这种刑罚。

这种现象从唐末直到宋朝,都没有彻底改变。显然,这样的军队没有任何作用。宋太祖赵匡胤也知道,但是也只能在这种军队中挑选精丁, 另外编队,组成“禁军”。此外,禁军的挑选,还要符合一定的规定,比如身高、体重要合格,身体素质要强。符合这标准的,就送中央当禁军;不合这标准的,就留在地方做湘军。

宋代实行的是募兵制,而不是全民皆兵制。这样的做法,当然弊端突出。 因为募兵制要求必须有明确的敌人,而且还要在几年内,将敌人彻底击溃。此外,招募一个兵,若没有敌人,还不主动进攻,则要养这个兵直到六十岁。这些兵到了三十岁到六十岁,还需不停地招募新兵。于是兵越来越多,最终积重难返。

六、元代的兵役制度

蒙古军剧照

元初实行世兵制,规定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蒙古族男子为兵。后因兵源不足,又规定汉人每20户出一兵。

元代的主力军,谓之“蒙古军”;出于诸部族的,谓之“探马赤军”;灭宋所得的兵,谓之“新附军”。带兵的将军,则视其带兵多少,分为万户、千户、百户,也即上、中、下三等。

因为元代的兵籍,是不许汉人查看的,所以直到现在,也无人知道元代的兵种、兵数。

七、明代的兵役制度

朱元璋画像

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实行卫所制度,跟唐代的府兵制度一个意思,只不过换了个名称罢了。大的兵区叫“卫”,小的兵区叫“所”。明代的卫所,相当于唐代的府。一卫有五千六百人,一所有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百户所有一百一十二人,千户所有一千一百一十二人。卫所设指挥使,隶属于五军都督府。遇到战事时,朝廷会派一位将军,叫做“总兵官”,他所带的兵便是卫所军队。

明代兵的来路有三种,一种是开国固有的兵;一种是元代投降的兵;还有一种是“ 谪发之兵”。

八、清代的兵役制度

满清建国后,也实行世兵制,规定凡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应征为兵,世代相袭。

满清的汉兵,称之为“绿旗”,也称“绿营”。十五世纪之前,用兵作战多用八旗兵,治理内乱则用绿旗居多。

中国古代兵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等。1.兵农合一制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2.全民皆兵制

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3.征兵制

即征招义务兵。征兵制在中国古代广泛存在,几乎各朝都有,比较明显的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4.所谓军户制,就是把军籍与民籍分开,列入军户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当兵,而民户则只纳租调,不用服兵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083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欧诗漫眼霜14元购买攻略下一篇:赤壁在江南还是江北 古代的江南是哪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