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晋都有哪些名人 东晋北伐的英雄人物是谁

导语: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有文学家陶渊明、张华、谢灵运等,也有军事家王导、谢安、桓温等。在东晋北伐中,桓温、王导、谢安等人都是英雄人物,他们的战功为东晋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录导航:

  1. 东晋都有哪些名人
  2. 东晋北伐取得成就最大的
  3. 北伐名将是谁
  4. 东晋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
  5. 东晋朝武将排名
  6. 东晋十帝
  7. 与东晋北伐相关的成语
东晋都有哪些名人

衣冠南渡的司马睿,王马共天下的王导、王敦,著名书法家王曦之、王献之,著名政治家谢安、谢玄、桓温、桓玄,大才女谢道韫,著名诗人谢灵运、陶渊明,著名画家顾恺之,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葛洪,闻鸡起舞的祖逖、刘琨,文学家干宝,起义军首领孙恩,名将刘牢之、刘毅,东晋终结者刘裕。

东晋是由司马氏南渡之后建立的王朝,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东晋名人辈出,简要介绍如下。

东晋时期的开国皇帝司马睿。

把持东晋王朝相当长时期的王敦,王导兄弟。

击败前秦,保住了东晋政权的大功臣谢安,谢玄。

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英雄,闻鸡起舞的祖狄。

东晋时期的权臣,组织过北伐活动桓温

东晋北伐取得成就最大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次北伐中,晋末的刘裕北伐成果最大,可以说离完全收复中原仅一步之遥。

在长达三百七十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发生过数次由南方政权发起的北伐行动。比如东晋的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宋齐梁陈四朝的元嘉北伐、陈庆之北伐、太建北伐等等。

而在这历次北伐当中,刘裕北伐的成果是最大的,最成功的。

其实,在南方各朝代当中,东晋的北伐行动最为频繁!自晋朝宗亲司马睿衣冠南渡,建立了东晋后,东晋君臣就没停止过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只可惜,东晋的历次北伐虽然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却始终没能彻底完成对中原的收复。而这其中,离成果最接近的,就当属刘裕北伐了。

宋武帝刘裕素有南朝第一帝之称,是南朝的开创者。在废晋立宋之前,他可是东晋王朝最为倚重的名将。公元409年,北方的南燕发兵侵扰淮北,刘裕便以此为由兴师北伐。

刘裕率领晋军一路高歌,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大破北魏,相继收复了淮北、河南、山东以及关中等地,并且成功光复了洛阳、长安两京。因此,刘裕北伐实际上已经无限接近成功,他收复了中原的绝大部分地区。

只可惜,北伐的尾声,刘裕将精力转回到夺权上面。同时,又在任命关中守将上面犯了不必要的错误。刘裕明知麾下的王镇恶和沈田子二人之前有很深的矛盾,却安排两人镇守刚收复的关中要地。而且自己的幼子刘义真掌握全局,而没有留下老成的将领压阵。

最终,晋军因为内部不和,指挥混乱而全军覆灭,不光使关中之地得而复失,而且还损失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蒯恩等众多有实力、有经验的新锐北府将领。

但抛开刘裕最后的错误安排不说,刘裕北伐还是可以称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成功的一次北伐行动。正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所称赞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东晋北伐中取得最大成就的是刘裕北伐。刘裕率领骁勇善战的北府兵从从京口北上,先是灭亡了齐鲁一带的南燕政权。然后又向西占领了洛阳一带的河南之地。

紧接着,刘裕率领十万大军沿着黄河进入关中地区,灭亡了后秦政权。东晋取得了中原地区。

刘裕所策动的北伐,尤其是北伐后秦之战,是东晋北伐历史上最成功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虽然刘裕北伐,还抱有个人或集团的目的,但它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其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司马光叙述刘裕北伐成功后匆忙东归,关中复失时,大发感叹:“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不像司马光只是大发感叹,王夫之一言点破了长安得而复失的原因:“刘裕灭姚秦,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不果而归,而中原遂终于沦没。史称将佐思归,裕之饰说也。……夫裕欲归而急于篡,固其情已”。但王夫之仍然肯定了“裕之北伐,非徒示威以逼主攘夺,而无志于中原者,青泥既败,长安失守,登高北望,慨然流涕,志欲再举”;他还将刘裕与曹操相比较,称其用人虽有不足,而“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显然也包括了对刘裕北伐成功的肯定。

北伐名将是谁

十大北伐名将排名如下:

10,陈庆之

南梁陈庆之以七千白袍军,北伐取的中原三十二城。后因孤军深入,北魏重兵攻击,终遭惨败,只身潜返江南。

9,岳飞

先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十年时,收复河南大部,在颖昌、郾城连续击败金兀术十万大军。可惜被昏君奸相所害。

8,桓温

东晋名将,一伐前秦打到长安,二伐姚襄打到洛阳。可惜三伐前燕遭到大败。

7,祖逖

闻鸡起舞的祖逖,以北方流人为主力,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石勒也不敢越过黄河南侵。

6,柴荣

柴荣从辽国手里收复了瀛州莫州,可以说是虎口拔牙。但柴荣因为生病,所以没有继续收复幽云十六州。

5,刘裕

刘裕可以说自东晋以来北伐的第一名将。

刘裕首先灭了盘踞在山东一带的南燕。然后趁后秦内乱,灭了后秦。但刘裕让自己的儿子驻守长安,被赫连勃勃攻破长安,是他的败笔。

4,张发奎

民国时期北伐战争中,张发奎和陈枢铭的第四军,从广州出发,攻克武昌,击败了北方最大的军阀吴佩孚,被称为“铁军”。

结束了旧军阀社会,影响力极大。击败吴佩孚10万大军,战绩辉煌。可惜仅至于湖北,所以排名第四。

3,徐达

明初徐达和常遇春北伐,收复北京,可以说影响力很大,但战绩平平。因为元顺帝根本就没有守大都,直接率大军逃走了。

并且元朝的主力军队在元末的混战中大都消耗殆尽,徐达遇到的军事阻力其实并不大。

2,李靖

李靖统帅唐军灭亡了东突厥,也可以说是初唐的第一名将。但李靖的战绩比卫青要弱,因为李靖只是在漠南阴山一带打败了东突厥,没有深入漠北。

并且李靖是联合了东突厥北部的薛延陀,南北夹击,才获得成功。从战绩和影响力来说,李靖都弱于卫青。

1,卫青

卫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应该说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一名将。可惜名额有限,卫青和霍去病只能共享这个名额了。

卫青的战绩主要是对匈奴,七战七胜,击溃了匈奴的主力。最后的胜战是远征漠北,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俄罗斯贝加尔湖)。”

封狼居胥已经成了中国武将北伐的最高理想。

可以说从卫青之后,匈奴对汉朝的军事优势整体上被逆转了。最后残余的匈奴人西奔,驱动了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西逃,最终颠覆了西罗马帝国。

东晋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

东晋的名人有:

1、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2、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字逸少,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

谢安,字安石,别名谢太傅,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4、刘伶——魏晋时期名士

刘伶,字伯伦,别名醉侯、酒仙,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他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后卒。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5、王导——东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王导,字茂弘,别名王丞相,东晋政治家、书法家,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东晋建立后,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6、祖逖——东晋著名军事家

祖逖,字士稚,别名祖豫州,东晋著名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

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

7、陶侃——东晋名将

陶侃,字士行,别名陶公,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

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东晋朝武将排名

祖逖

祖逖就是闻鸡起舞的那位,东晋时期北伐的领军人物。衣冠南渡之后,祖逖见东晋没有能力北伐,于是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从京口渡江北上,立誓要扫清中原。之后几年内,祖逖成功收复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大半中原地界,使石勒不敢南侵。祖逖功高震主受到司马睿的制约,又见东晋内部斗争不断,忧愤而死。

冉闵

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缔造者,本是石虎的养孙,石虎死后受到石遵、石鉴的猜忌,被迫屠胡灭石。冉闵认为胡人不能为己所用,于是发布了杀胡令,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冉闵建立冉魏之后,引发了少数民族各部的联合反抗,鲜卑族首领慕容㑺从辽东攻入冀州,冉闵兵败被杀,冉魏政权仅两年多就被灭亡了。

慕容恪

慕容恪是十六国时期前燕最杰出的军事家,十五岁起掌握军队,多次以弱胜强,稳固了鲜卑慕容部辽东霸主的地位。冉魏建立后中原大乱,慕容恪带领燕军南下与冉闵开战,燕军连败十次,最终慕容恪以“连环马”生擒冉闵。后来慕容恪与吴王慕容垂一起攻下了东晋的洛阳,慕容恪帮助前燕建立了最大的版图。

慕容垂

慕容垂是低配版刘备,前燕时期灭掉鲜卑宇文部,与太宰慕容恪合力攻占东晋洛阳,桓温北伐前燕时慕容垂大败桓温。因功高震主受到慕容评的猜忌,被迫投靠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前,慕容垂力劝苻坚进攻东晋。前秦大败,只有慕容垂手下三万无损,并悉数交给苻坚。后来起兵反秦建立后燕,讨伐北魏时病逝。

谢玄

谢玄最初是桓温的部将,面临前秦统一北方的巨大压力,谢玄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一手组建东晋最精锐的北府兵。淝水之战中,谢玄担任前锋都督,派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决战中用计使前秦军后撤阵脚大乱,乘势挥师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

陶侃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后,陶侃任荆州刺史,平定了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平复荆、湘两地。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陶侃的曾孙就是后来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谢艾

谢艾是十六国时期前凉将领,文武兼备,受到前凉国君张重华的赏识。曾三次以少胜多,击败后赵名将麻秋,迫使石虎放弃灭亡前凉的企图,为北方汉人保留下最后的立锥之地。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是十六国时期胡夏建立者,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南归之后,赫连勃勃一战全灭晋军,刘义真单骑逃回东晋,刘裕手下许多得力大将阵亡,元气大伤。赫连勃勃把几万晋军阵亡将士的头颅堆成骷髅台,彰显其功。赫连勃勃是最早将骑兵的机动性运用于游击战的军事家,抗战时期的游击战灵感就来源于赫连勃勃。

桓温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曾溯江而上灭掉成汉,之后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赫赫。后来大权独揽想要自立,被谢安成功化解。抛开成败论的话,桓温用南方较弱的步兵抵挡北方骑兵的冲击,还经常能取得胜利,已经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家了。

刘裕

宋武帝刘裕无疑是整个东晋南北朝最闪耀的将星,从一个社会底层痞子奋斗成开国皇帝。一生都在战斗未尝一败,平定孙恩卢循叛乱,灭桓玄、刘毅、灭西蜀、南燕、后秦,活捉慕容超、姚泓两个皇帝,收复对汉人有重要意义的长安、洛阳,使南朝领土达到最大版图,只可惜了最后没能完成统一

三国晋国武将实力排名为:吕布,赵云,典韦,马超,关羽,张飞,许褚,颜良,文丑,黄忠,太史慈,张辽,张颌,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姜维,邓艾,魏延,王双,文鸯

东晋十帝

东晋一共十一帝。

东晋一帝: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年—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建兴五年(年)称晋王,建元建武,太兴元年(年)即帝位,为晋元帝。

东晋二帝:司马绍即晋明帝(年-年在位),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司马绍于永昌元年(年)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使社会呈现向安定的趋势发展。太宁二年(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非常深远。

东晋三帝:司马衍即晋成帝(年—年在位)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太宁三年(年)司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咸和四年(年)才迁回建康。咸康八年(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

东晋四帝:司马岳即晋康帝(年―年在位),东晋第四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咸康八年(年),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下,舍弃二子,立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年,晋成帝去世,司马岳继位。建元二年(年),司马岳去世,终年二十三岁!

东晋五帝:司马聃即晋穆帝(年—年在位),东晋第五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东晋建元二年司马岳死,司马聃即位;由于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并由何充辅政。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永和十二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但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升平五年司马聃死去,终年十九岁!

东晋六帝:司马丕即晋哀帝(年—年在位),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咸康八年(年),司马丕受封琅邪王。升平五年,晋穆帝去世,皇太后令司马丕登基,改元隆和。兴宁二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兴宁三年,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

东晋七帝:司马奕即晋废帝(年—年在位),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母周贵人,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兴宁三年二月,司马丕死后。同年二月丁酉,司马奕即帝位,在位六年,太和六年(年)十一月为桓温所废。被废后降为东海王。

东晋八帝:司马昱(年月日—月日在位),东晋第八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司马昱历经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后封琅玡王、会稽王,累官抚军将军。晋穆帝时,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共同辅政。太和六年十一月(年月),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名为皇帝,实同傀儡。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年五十三。

东晋九帝:司马曜即晋孝武帝(年—年在位),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谢氏掌握。太元八年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但他耽于享乐,沉湎酒色,后因司马曜与宠姬张贵人酒后戏言,导致张贵人一怒之下将熟睡中的司马曜用被子捂死!

东晋十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年―年在位。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年驾崩。时年岁。

东晋十一帝:司马德文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初封琅邪王,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元熙二年(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

司马睿,庙号中宗,谥号元帝,字景文;司马绍,庙号肃宗,谥号明帝,字道畿 ;司马衍,庙号显宗,谥号成帝,字世根;司马岳,谥号康帝,字世同;司马聃,庙号孝宗,谥号穆帝,字彭子;司马丕,谥号哀帝,字干龄;司马奕,谥号海西公,字延龄;司马昱,庙号太宗,谥号简文帝,字道万;司马曜,庙号烈宗,谥号孝武帝,字昌明;司马德宗,谥号安帝;司马德文,谥号恭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驾崩。时年37岁。安帝愚笨,不擅长说话,据《晋书·帝纪第十》记载连冬夏的区别都认不出来。因此安帝继位后东晋皇帝的权威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

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元显主持。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东晋皇帝有十一位: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晋哀帝、晋废帝、晋简文帝、晋孝武帝、晋安帝、晋恭帝。

与东晋北伐相关的成语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相关人物是东晋军事家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汉族,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名将。西晋末年,率亲朋党友避乱于江淮。

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祖逖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603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罗念庵《醒世诗》原文下一篇:茶道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