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虚构的吗 三国演义中谁是安徽人物

导语:《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其中的曹操是虚构的人物。然而,小说中还有一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如安徽的黄忠、鲁肃等人。他们在小说中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成为了文化符号之一。

目录导航:

  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虚构的吗
  2.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要人物分别有哪些人~
  3. 三国时期有哪些人物死在了安徽
  4. 安徽三国时期是什么国
  5. 三国演义六个主要人物
  6. 三国演义中,三国的代表人物
  7. 三国演义的十大主角
  8. 安徽在古代出过多少名将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虚构的吗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个人物不是虚构的,三国里描述的曹操,历史上是最真实存在过的,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为了情节内容的精彩,虚构曹操部分历史是难免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大多是虚构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古诗人,他的《龟虽寿》是一首著名的诗篇。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他并非完全虚构。

曹操(155年-220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他出生于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后成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北方的军事统帅。曹操在历史上以其政治手腕、军事才能和

文学成就而闻名,他是三国时期的主要统治者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然而,三国演义对历史人物的描写经过了艺术加工和虚构,因此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与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可能有所差异。

答案:是虚构的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话也是罗贯中给曹操加的,这话的版权不在曹操。在赤壁之战之中,曹操在创作短歌行,刘馥吐槽了一下说乌鸦什么的不吉利,就被曹操戳死了,这也是虚构的,刘馥确实是在赤壁之战那年死的,没有说他是怎么死的,反正肯定不是死于吐槽就是了。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虚构的。虽然曹操在三国志中被描述为最真实的人物,但是小说《三国演义》则加入了一些虚构的成分。因此,曹操是虚构的。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要人物分别有哪些人~

魏国主要人物有曹操、司马懿、曹丕等,蜀国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诸葛亮等,吴国主要人物有孙权、周瑜、鲁肃等。

一、魏国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3、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二、蜀国

1、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

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2、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

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3、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三、吴国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3、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三国时期有哪些人物死在了安徽

在三国时期,许多著名人物都曾在安徽省活动过。例如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都曾在此地建立过势力。同时也有一些著名的将领和谋士在这里阵亡,比如周瑜、马超等。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安徽三国时期是什么国

吴国。

三国时期的吴国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吴国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东临东海,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包括了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安徽在三国时期所处当时的扬州。

现代安徽在三国时代是两个部分组成的,魏国拥有扬州的一小部分,寿春是魏国扬州的制所,合肥是后来曹操为了稳定边防,合肥新城也是曹魏拥有;吴国拥有扬州的大部分区域,今安徽淮河以南都被孙吴拥有,制所是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地区。

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在三国时叫寿春,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于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后来曹操为了稳定江东局势,在原有的合肥县新筑了“合肥新城”,就是现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前身。

另外孙吴所辖的扬州的一部分也属于现安徽省,隶属于扬州。扬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今安徽的很多地方都在扬州境内。

安徽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古寿春(今寿县)曾为楚国后期的首都。

秦朝实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淮北地区属砀郡、泗水郡,江淮之间属九江郡,皖南属鄣郡。

两汉时期,安徽地属扬、豫、徐三州。

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安徽境内曾发生多次战争。

三国演义六个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是以尊刘抑曹为主,所以主要人物还是以蜀汉为多。除曹操,吕布重点刻画外。主要是写蜀主刘备的发家史,穿插了多智近妖的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故事,并且把五虎上将之首关羽打造成武圣。还把勇猛无做的张飞表现出粗中有细的一面。东吴方面周瑜表现得多一些。

三国演义中才华横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诚勇猛的关羽,碌碌无为英勇的刘备,有勇无谋的张飞,心胸狭窄的周瑜,恶贯满盈的董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这本书主线就是智斗智慧智取

1.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刘备: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

3.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4.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

5.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

6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三国的代表人物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4、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5、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曹魏代表人物是曹操曹仁夏侯惇张辽荀攸……

孙吴代表人物是孙权周瑜甘宁陆逊……

蜀国代表人物是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姜维……

曹魏政权曹操曹丕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蜀汉政权刘备刘禅诸葛亮关羽张飞,东吴政权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

蜀国: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庞统

赵云,黄忠,马超,魏延,关平,关兴,张苞,夏侯霸,法正,简雍,糜竺,秦宓

魏国:曹操,司马懿,何曾,许褚,典韦

郭嘉,程昱,满宠,贾诩,荀彧,荀攸,毛玠,刘烨,羊午右,张辽,徐晃,夏侯渊,夏侯惇,曹洪,曹仁,李典,乐进,于禁,庞德,张颌,高览,邓艾,钟会

吴国:甘宁,太史慈,周泰,凌统,凌操,韩当,黄盖,程普,丁奉,张昭,周瑜,诸葛瑾,陆逊,吕蒙,陆抗,鲁肃

三国演义的十大主角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2.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3.刘备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5.孙权 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7.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8.张飞(约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

9.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10.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曹操曹孟德,北魏奠基人。

刘备刘玄德,蜀开國皇帝。

孙权孙仲谋,东吴国国主。

诸葛亮孔明,蜀军师,丞相。

周瑜周公瑾,东吴大都督。

司马懿仲达,北魏皇太傅。

关羽关云长,五虎将之首。

张飞张翼德,五虎将之二。

赵云赵子龙,五虎将之三。

姜维姜伯约,蜀汉大将军。

要说三国演义里的主角有很多,其中具有影响力的几位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这是核心的五个人,从头到尾围绕这几个人设计故事情节,要说男一号,不好区分,曹操,刘备,诸葛亮,都可以算男一号,我个人认为电视剧里,诸葛亮和曹操戏份最多

安徽在古代出过多少名将

安徽自古地灵人杰,名将辈出,不可胜数,足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并驾齐驱。尤其在三国、明朝、清朝(淮军)人数众多,故只录入其中少数代表人物。

1·姜尚(西周)

姜尚是安徽临泉人(贯籍有争议),辅佐武王灭纣,其事多兵权奇计,平叛戡乱,安邦定国,以功业济世,封于大国,庆流后裔。太公兵法,后世推崇,号兵家之祖,百家之宗。为唐代武庙武成王,后世追谥昭烈。

2·英布(西汉)

英布

英布是安徽六安人,秦末聚众数千,归吴芮,从项羽救赵灭秦,功冠诸侯,封淮南王。楚汉逐鹿,英布拥兵自重,为项羽猜忌,从随何之说弃楚归汉,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破项羽于垓下,剖符受封。因韩信、彭越累见诛夷。内不自安,遂谋图全之计,起兵倡乱,为刘邦率军击溃,兵败逃亡,遇害于番阳。

3·周瑜(三国)

周瑜

周瑜是安徽庐江人,佐孙策定江东,及孙策去世,与张昭共辅孙权。赤壁之战,乌林破曹操、江陵败曹仁,开拓荆州。拜偏将军,志图巴蜀,制衡曹、刘,逐鹿中原然而英年早逝,时年三十六。

4·吕蒙(三国)

吕蒙是安徽阜南人,初虽轻果忘杀,后折节读书,学问开益,筹策奇至。为将断识军计,勇而有谋略。谲郝普、擒关羽,以功拜虎威将军,封孱陵侯。然而赏不酬劳,功成身殁,时年四十二。

5·曹仁(三国)

曹仁

曹仁是安徽亳州人,为将严整奉法令,征战四方,贵重于时。江陵战周瑜、樊城拒关羽,官至大司马,封陈侯。从征吴国,濡须惨败,忧郁而终,享年五十六,谥号忠。

6·桓温(东晋)

桓温

桓温是安徽怀远人,雄豪有风概,受寄捍城,戡定巴蜀,著独克之功。观兵河洛,威坏三辅。虽未能枭除凶逆,亦足以宣畅王灵。官至大司马,封南郡公。然而擅权废立,有不臣之迹。觊觎非份,寿终命制,未能如愿。终年六十二,追赠丞相,谥号宣武。

7·高琼(北宋)

高琼是安徽蒙城人,少勇鸷无赖,将磔于市,幸免于难。投身戎行,迭居节镇,数从征伐,累有勋绩。目不识丁而练于军事,檀渊之役,尝替宼准成檀渊之功,官至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享年七十二,累赠太师、卫王,谥号武烈。生荣死哀,庆流后裔,五代封王,荣宠与国始终。

8·吕文德(南宋)

吕文德是安徽霍邱人,魁梧勇悍,以布衣自奋于兵间,周旋三边,大小百战,一生戎马三十余年,转战江淮、京湖、巴蜀,战寿春、解围泗州,有援鄂之勋,收复泸州之功。名震敌国,建节两镇,封崇国公、卫国公,朝廷倚为柱石。去世后追赠和义郡王,谥号武忠。

9·徐达(明朝)

徐达是安徽凤阳人,为大将,西摧陈友谅、东摛张士诚,北伐中原,平定四方。持重有谋,功高不伐,允为元勋之冠。享年五十四,追赠中山王,谥号武宁。

10·常遇春(明朝)

常遇春

常遇春是安徽定远人,勇力绝人。摧锋陷阵,所向必克,一生为将,未尝败北,功冠诸将。公忠谦逊,善持功名。可惜英年早逝,享年四十,追赠开平王,谥号忠武。

11·冯胜

冯胜是安徽定远人,雄勇多智略,征伐四方。于时勋臣望重者八人,论功冯胜排名第三,封宋国公。为明太祖朱元璋猜忌,以细故失上之意,无罪赐死。

12·沐英(明朝)

沐英是安徽定远人。为明太祖义子,以英年應腹心之任,汗马宣劳,所至有功。镇守云南,剖符奕世,威震遐荒,勋名与明相始终。享年四十八,追赠黔宁王,谥号昭靖。

13·蓝玉(明朝)

蓝玉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饶有勇略,有大将之才。临敌勇往,所向克捷。捕儿鱼海一役,威震大漠。居功骄恣,所为不法。被人告发,以谋反罪处死,剥皮实草,传示四方。

14·丘福(明朝)

丘福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行伍,靖难之役,戮力行间,转斗无前,以功拜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加大子太师,位列靖难功臣之首。丘福朴戆鸷勇,用兵敢于深入。率军北击鞑靼,昏耄失律,率前锋轻敌深入,全军覆没,与王忠、火真等一公四侯皆遇害,时年六十七。

15·年羹尧(清朝)

年羹尧是安徽怀远人,进士及第,累官四川总督,以驱准保藏之功,迁川陕总督,封三等公,加太保。以抚远大将军率军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将青海全境收入清朝版图,进爵一等公。年羹尧兼资文武,定西藏、平青海,师向有功。然恃宠骄恣,为雍正帝猜忌,获罪赐死,时年四十七。

16·刘铭传(清朝)

刘铭传是安徽合肥人,才气无双,不为人下,为淮军劲旅,征战江浙,以功拜直隶提督。从曾国藩、李鸿章平捻,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守台治台,自有建树,生有爵、死有谥。享年六十一,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壮肃。

以上十六人,英布、冯胜、蓝玉、年羹尧有震主之威,遭杀身之祸;周瑜、吕蒙、常遇春英年早逝,未尽其用;曹仁、丘福轻敌致败,威名不终;桓温、吕文德立功当世,非社稷之纯臣;姜尚、高琼、徐达、沐英、刘铭传功在当我代,庆流后裔,以斯为美。

安徽古代名将有:

英布:淮南六安县人,秦末汉初名将、西汉开国功臣。

周瑜: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

鲁肃: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庐江名将。

陶谦:丹阳郡秣陵今安徽滁州人,东汉末年名将、官员。

吕蒙: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东汉末年名将。

曹操: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孙茹:庐江舒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徐盛:庐江安乐今安徽合肥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桓范:沛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丁奉: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沐英: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

刘铭传:合肥肥东人,晚清名臣、台湾省首任巡抚。

李鸿章:合肥人,清朝晚期大臣。

曹操: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733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对联的上联又称为什么 古代对联什么为上下一篇:青山隐隐败叶萧萧意思 苻坚写的诗和远方综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