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江西哪个县周姓最多 江西周姓由来和历史名人

导语:江西南昌县是江西周姓人口最多的县,周姓源于周朝,历史悠久,有许多名人。例如周恩来、周敦颐等,都是享誉全国的伟人。

目录导航:

  1. 江西哪个县周姓最多
  2. 江西周氏字辈没有恩的辈
  3. 山西周姓发源地
  4. 周氏,贵州人,听祖辈说祖籍是江西朱氏巷的,想寻找同宗,现今这地名叫什么
  5. 周姓的由来
  6. 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的周姓应该源自那里来的姓氏
  7. 周姓的由来
江西哪个县周姓最多

周姓, 在江西九江胡口县和上饶广丰区最多,分别占7.82%和7.8%, 其中以九江市湖口县人口为最多。在江西省分布较广,是江西第八大姓,根据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江西省周姓人口约有117.57万,主要分布在江西的上饶、抚州、吉安、九江、宜春等地,另外修水县、吉水县、袁州区、丰城市、临川区等县也较多,平均都超过了3万。

胡口县。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一般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目前江西周姓分布在都昌(爱莲堂)、奉新、赣州崇义(汝南堂)、赣州上犹、赣州信丰、广丰、湖口、吉安、泰和、景德镇、九江德安、南昌丰城、瑞金、高安、靖安、遂川、修水、宜春、弋阳、鹰潭、萍乡等地。

江西周氏字辈没有恩的辈


根据了解,江西周氏字辈一般包括恩字辈、仁字辈、礼字辈等,但没有特指的"恩"字辈。
江西周氏字辈的称呼一般是根据家族系统或传统选择的,每个家族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如有具体的家族信息,可能能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山西周姓发源地

发源地: 山西忻州市代县

主修人: 周士志(纂修)

撰修时间: 1928年

内容简介:始祖安,元末明初迁...

发源地: 山西阳泉市平定县

主修人: 周光珠(主编),周光珠(主编)

撰修时间: 2001年

内容简介:始迁祖贵,约于唐宣宗或懿宗时迁...

周姓发源地主要有汝南、庐陵、寻阳三地。其中,汝南郡在今河南驻马店一带;庐陵郡在今江西吉安;寻阳郡在今湖北黄州。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姬轩辕的身上。姬轩辕是五帝之首,也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他开创了华夏文明,并创制了各种制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

姬轩辕生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做姬周,是周姓的始祖。不过,关于周氏的起源还有其他的版本,比如周公旦的后代、周公奭的后代等说法。

周氏,贵州人,听祖辈说祖籍是江西朱氏巷的,想寻找同宗,现今这地名叫什么

我姓喻,也是贵州人,也听姑妈说,我们家的老家也是江西南昌朱氏巷的。但是,前年看了我们家族编写的家谱里,又说叫猪屎巷,但是,现在这个地名在南昌已经找不到了,家族编写的谱里说,也有可能叫珠市巷。你有机会,可以去南昌那边转转,或者,你看看南昌志,里面会有一些介绍。

周姓的由来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他姓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回答周姓的由来

出自姬姓,皇族姓氏,始祖为周文王,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肆分封诸侯,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其中相当部分周宗室子孙及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个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一、出自姬姓

1.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今汝州庆阳古城一代)。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周姓

2、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3.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4.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二、外族改周姓

周姓演变

一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二是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三是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的周姓应该源自那里来的姓氏

鄙人也姓周,我们这一支是秦灭周后以故国为信,若要知道你的姓氏来源,可以看一下钱钟书讲百家姓。

周姓的由来

1、周姓缘源周姓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周姓来源: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周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商代时期。据考古学家发现,商朝时期的一个叫羌族的部落中,有一个姓“姬”的大族,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周”就是这个大族中的一个分支。

据传,在父亲死后,周武王继位,建立了周朝。因此“周”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到现在,“周”姓已经成为了中国十大姓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姓氏。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1-4]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103]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4][5]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2]周姓原来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之时,周姓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唐末五代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2]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开始移居海外。[6]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910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汉朝的法律形式有 西汉立法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下一篇:唐朝跟大清朝跟了几年 唐朝能不能吊打清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