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四史分别对应时间 西汉至南北朝历史时间线

导语:西汉至南北朝历史时间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等历史阶段,共计约六百余年。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目录导航:

  1. 四史分别对应时间
  2. 东汉西汉西晋东晋的建立年代
  3. 西汉到北宋有多少年
  4. 夏朝到隋朝的时间轴
  5.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时间划分
  6. 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分别是公元前几世纪
  7. 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四史分别对应时间

《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 班固、《后汉书》南北朝宋 范晔和《三国志》西晋 陈寿

东汉西汉西晋东晋的建立年代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即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又称为前汉与东汉统称汉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承西汉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为后汉与西汉统称汉朝。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西汉:公元前202年,开国帝王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今西安)。

东汉:公元25年,开国帝王汉光武帝刘秀,都城洛阳。

三国魏国:220年,开国帝王曹丕,都城洛阳。

三国蜀国:221年,开国帝王刘备,都城成都。

三国吴国:222年,开国帝王孙权,都城南京。

西晋:266年,开国帝王司马炎,都城洛阳。

东晋:317年,开国帝王司马睿,都城建康(今南京)。

从国家的建立者上看:西汉,是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在楚汉之争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

东汉,是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是西汉皇族的一个分支舂陵候家族,刘秀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创立的是一个新的朝代,而是光复了汉朝,并自认为是汉宣帝的继承人,继位后,追尊汉宣帝为中宗,当时的官方也不认为东汉和西汉是两个朝代。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

西晋建立时间公元266年,建立者司马炎,灭亡时间公元316年,都城洛阳;东晋建立时间317年,建立者司马睿,灭亡时间420年,都城建康。

1.西汉公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定都长安

2.东汉公元25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定都洛阳。

3.西晋公元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

4.东晋公元317年由晋元帝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南京)。

5.在前面加东西是后面的史学家为了区分在前面加的东西,本来是没有的。

西汉到北宋有多少年

西汉于公元前202年由高祖刘邦创立,都城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大一统封建王朝,亡于公元8年。北宋于公元960年由太祖赵匡胤创立,都城在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从西汉亡到北宋兴共952年。期间经历了新莽、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

夏朝到隋朝的时间轴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

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549年)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295年)

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254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16年)

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5年)

西汉∶前202—公元8年11月(210年),东汉∶25年-220年(195年)

新朝∶公元8年12月-23年10月(16年)

玄汉王朝∶23年10月-25年(2年)

三国∶220年-280年(60年)包含魏,蜀,吴;

魏∶220年-265年(45年)

蜀∶221年-263年(42年)

吴∶222年-280年(58年)

晋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晋,东晋;

西晋∶265年-316年(51年)

东晋∶317年-420年(103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135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南朝·宋∶420年-479年(59年)

南朝·齐∶479年-502年(23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55年)

南朝·陈∶557年-589年(32年)

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

北朝·东魏 ∶534年-550年(16年)

北朝·西魏∶535年-557年(22年)

北朝·北齐∶550年-577年(27年)

北朝·北周∶ 557年-581年(24年)

隋朝∶581年-619年(38年)

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商(约前1600--前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前770--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时间划分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时间界限是唐朝时期。以(并包括)唐代的古风、新乐府之前的诗歌作品为古体,其后的律诗、绝句为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1、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古体诗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二、近体诗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

古体诗和近体诗联系: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

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分别是公元前几世纪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为公元1世纪,从东汉开始都是公元后

西汉(前202年-9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魏晋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

完整的口诀是: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首先是夏朝,然后是商朝,商朝灭亡以后就是西周,再后来是东周,东周后期分为春秋五国,和战国七雄,秦朝灭六国统一。然后是西汉,东汉,,东汉末年又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统一,而后是东晋,再后来就是南北朝五代十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句“尧舜禹夏商周”中的“尧”,是因为据专家讲尧十三岁时受封于陶,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所以称他为唐尧。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中期王莽篡权夺位建立“新”朝,共在位16年。东汉末年又三国:魏国、蜀国、吴国。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东晋中后期比较乱,大大小小有十六个割据势力。

到了南北朝时期,更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外有异族入侵,内有割据势力。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与北宋并存的政权有契丹(辽)、西夏、大理,南宋则有蒙古、女真(金)。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第一种(通俗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简易版)

歌诀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二(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第三种[香港版本]

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

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二首另一版:

.夏商西周和东周

东周前期是春秋

后期战国乱悠悠

秦朝西汉和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225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南宋到民国的历史 从北宋到元朝的时间轴下一篇:古印度文化的文明特点 印度历史特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