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元朝出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导语:郑姓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如唐朝的郑成功、明朝的郑和等。而元朝也有一些知名的历史名人,如元朝的郑光庭、郑道传等。郑光庭是元朝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都元帅,领导元军抵抗蒙古军队。郑道传是元朝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五松堂集》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诗文集。元朝时期的郑姓名人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目录导航:

  1.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2. 元朝十大戏曲家
  3. 元代历史故事
  4. 元朝光姓名人
  5. 郑氏十大名人
  6. 仝姓出过哪些皇帝
  7. 姓谷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8. 元朝李姓名人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旦:春秋晚期着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着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郑众:郑吉之子,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着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着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着有《天宝军防录》。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着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着作丰富,其晚年所着《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着作,且颇具创见。

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1.郑成功:明代著名将领和政治家,因其在台湾开疆拓土和抵御外敌的功勋而被尊为“南明救国圣主”。

2.郑和:明代著名航海家,曾率领大型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和外交。

3. 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以山水画、花鸟画和隶书著称,被誉为“清初第一书法家”。

4. 郑振铎:现代著名军事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参与了朝鲜战争和中印战争,是中国军队中的重要领导人物。

5. 郑文荣:现代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创建了“世纪阳光”集团和“灵峰”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事迹都十分丰富多彩,以郑成功为例,其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台湾抵御了荷兰人的入侵,并成功开疆拓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郑和则是通过多次航海活动,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历史上有很多姓郑的名人。
2 郑成功,明末清初时期的民族英雄,曾经反抗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壮烈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
郑芝龙,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军事将领,以善于摆脱敌人骚扰和巧妙施展防御战术著称。
他曾经为明朝抵挡辽东女真族的入侵而奋战。
郑和,明朝的航海家和外交家。
他领导了多次海上远航,到达了印度洋,甚至到达了非洲东岸。
郑和的远航活动,扩大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3 还有许多其他姓郑的名人,如现代歌手郑钧、演员郑佩佩等,都以自己的才华和成就为人们所铭记。


1。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很多。
2。
首先,古代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叫做郑国渠,他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军事将领。
3。
其次,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郑板桥的人,他跟他的家族一起建造了京杭大运河,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
此外,在现代,也有一些姓郑的著名人物,比如,著名导演郑则仕、著名歌手郑钧、著名诗人郑愁予等等。


1 历史上有很多姓郑的名人。
2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郑国公子重耳,因被追杀而流亡各地,最终夺回郑国王位;唐朝的郑伯克段,是唐朝宰相,统辖六个行省;明朝的郑和,是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
此外,在现代历史中也有不少姓郑的名人,如台湾著名企业家郑光标等。
3 姓郑的名人还有很多,如郑板桥、郑成功等等。
可以说,姓郑的名人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故事和业绩也为后人所传颂。

关于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很多,比较熟知的有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是一位民族英雄。郑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人人皆知,是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廷珍: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雄等。


1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很多。
2 最著名的是唐朝的开国名将郑国公李靖,其次是明朝时期的大文学家、散文家郑板桥。
3 此外,还有清朝尚书郑充达、黄河工程开发者郑裕彤等等,他们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姓郑的人物。

郑国,战国时韩国人,韩国为了实施疲秦的计划,派郑国入秦献计引泾水东入北洛水为渠,以达到疲秦阻止攻韩的目的,后计划泄露,但渠成使关中成为千里沃野,后人为纪念郑国将此渠命名为郑国渠。

郑和,明初著名宦官,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曾经七下西洋,是十五世纪世界航海的先驱。

郑成功,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抗清名将,名族英雄,曾经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为台湾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郑成功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元朝十大戏曲家

元代戏曲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张国宾、高文秀等。

1、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

如同是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作品:《闺怨佳人拜月亭》、《闺怨佳人拜月亭》、《钱大尹智宠谢天香》等。

2、郑光祖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作品:《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等。

3、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

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4、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

5、张国宾,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

作品:《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罗李郎大闹相国寺》等

元代历史故事

1. 燕王赵构的养士之道:燕王赵构是元初重要人物,善于用人,并创立了“养士之道”。他在招募人才时并不看重出身、财富等条件,而是注重人才的品德和能力。他还规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优秀人才。

2. 张士诚的抗元故事:张士诚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年轻武将,在面对元军进攻时,他率领一支小部队勇敢抵抗,多次取得战斗胜利,成为了抗元抗洪的英雄。

3. 李煜的“虞美人”故事: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喜好文艺,尤其善于作词。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虞美人”。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4. 元朝著名将领忽必烈的征服西域:元朝时期,忽必烈率领大军征服了西域地区,推行了汉化政策,为后来的汉人在这一地区居住和商业交往提供了便利。

5. 赵孟頫的“兰亭序”故事: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兰亭序”。这篇文章以兰亭为背景,描述了赵孟頫和其他文人雅士在此举行的文化会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

元朝光姓名人

回答:中国没有光这个姓氏。但有于光这个元朝名人。

于光,字仲炳,号暗修,明太祖朱元璋赐名大用,生于泰定元年九月十五日,元末明初时期南康府都昌县人。都昌于氏为汉于公后裔,宋初,先祖元素由山东益都迁居南昌府丰城县;其后裔又有人从丰城迁居都昌,大多以文学为业。光幼年时就知书达礼,颇受缙绅和长辈赏识;成年之后更是磊落不凡,胸怀大志。

元末,豪杰分争割据,战火四起。国英、庠英兄弟感叹:“当此变故之秋,文不足以经邦,武可御乱,可严命子弟演习兵法。”光与兄弟遵从父嘱,勤练武功,演习兵法。

至正十一年,红巾军起义。九月徐寿辉称帝,派张福夏彰守湖口;元将三旦八驻师鄱阳,都昌处于湖口鄱阳之间,不能轻易归顺一方,盗贼趁机作乱,百姓不知何去何从。于光对父老子弟说:“吾等皆良民。顺寇兵,官军以为叛;从官军,寇兵又将屠我。

行见无噍类矣,其计安出?”大家表示愿意追随,听从于光安排。于是,光与余椿结为亲家,二人召集身体强健的男子开始练兵。一个月之后,队伍整肃,纪律严明,光下令:“贼兵有入吾境者,共击之,不用命者斩。”从此盗贼不敢侵犯,守护了都昌的安宁。

至正十五年,徐寿辉第二次进攻湖广江西等地,并占领鄱阳。都昌北、东、西都是寿辉的势力,南临鄱阳湖,于光兵力不足以抗衡,都昌陷落。寿辉听说于光的事迹,赶紧搜寻拜访。

光归附寿辉,任江东宣慰元帅,镇鄱阳浮梁。二十年五月初一,陈友谅杀寿辉称帝。光对众人说:“我不能杀友谅,可事之乎?”七月,光与右丞余椿取饶州,十七日,以刘刘彦辅、计希孟、黄季伦为使,奉饶州地图、户籍投诚于邓愈。朱元璋命光继续守浮梁,任江西行省参政。

后来,陈友谅派其参政侯邦佐攻陷浮梁,光轻骑往龙江拜见朱元璋。朱元璋授光行枢密院判官,赐金雕顶帽和锦袍一套,命光去守徽州永平翼。光行十里,又遣人把他追回来,解下自己的金连环赐给说:“予赐卿衣冠不可少此,故又召卿来耳!”光跪拜说:“臣蒙被厚恩,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初五,光攻下乐平州,擒侯邦佐、万户彭寿等六十多人。十二日,光等与朱元璋征安庆,廿四日在湖口遇陈友谅。光与部将飚行电疾,兵从天降,友谅趁夜弃城逃走。光率兵攻下黄梅、瑞昌等处。后助攻建昌,继续守鄱阳。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吴宏、吴毅等人与光之间配合不好,都昌盗贼江爵诱张定边、蒋必胜乘隙而攻,光等兵败饶州。七月十九日,鄱阳湖大战,后围武昌,光都在队伍中,多有战功。至正二十四年,以军功转从三品振武卫指挥同知,武官散阶为怀远将军,不久又升为正三品鹰扬卫指挥使,后从大将军徐达平淮东江东,擒张士诚;北征中原,平山东、取汴梁、克洛陜、下潼关。

洪武元年,五月初一,冯宗异请求增兵守潼关,徐达调于光与金兴旺镇守。十月初七,光与都督佥事郭子兴等抵御河中来犯元军。两兵刚相接,光持矟大呼,冲入阵中,元军溃败逃散,光等乘胜追击数十里,大败元军;十一月廿一日,光从都督同知康茂才攻下河中。

洪武二年,四月十一日,徐达派于光与郭子兴守巩昌。元将王保保屡引兵来犯,都被于光等击退。十二月廿八日,保保得知徐达回建康,于是兵围兰州。

傍晚,守将张温率兵出击,挫其锋芒,后退回城中,坚守以待援兵。光自巩昌率兵来援,行至兰州马兰滩遇保保兵,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被俘。保保捆绑光至兰州城下,让他叫张温等投降。光高声大喊:“我不幸被执,公等坚守,徐总兵将大军行至矣。”元军被激怒,砍掉其头颅和双手,光于是被害!享年四十三。

明太祖悼念,赐光金头银手,凑成全躯,给光亲属布帛,命他们办理丧事;派祠部官以少牢之礼祭祀,后奉奉其神主配享鸡龙山功臣庙;副将刘彦辅护榇归故乡,洪武三年,三月十六日,葬于祖山神岭之东楼下山。

洪武四年,明太祖下诏表彰忠臣,赠光怀远大将军;祖父时中赠明威大将军,某卫亲军指挥使司副使,上骑都尉,追封河南郡伯;祖母杨氏追封河南郡君;父庠英赠怀远大将军,同知鹰扬卫亲军指挥使司事,轻车都尉,追封河南郡候;母余氏封河南郡太夫人;如夫人刘氏封河南郡夫人,子承父荫,各赠予官职。

三月初三日,征戍将军邓愈驰书宏文馆大学士刘基,请为光撰写墓碑记,秋八月墓碑记写成,题名为“敕葬全忠怀远大将军于光墓碑记”;神主配享本邑乡贤祠,享春秋二祀;守墓军人闵自华夫妇二人后附葬山堧,子孙世居桥边。同年某日,长子蕃用招魂礼,另葬光衣冠于某山之原前。葬一月,蕃的岳父建德县令刘复礼,描述于光的事迹,领蕃拜访宋潜溪,请宋先生为于光写墓志铭。

光本是一介书生,气貌修整,擅长琴艺、诗书,精通中医针灸,看起来就是一位富贵之家的公子,为人孝义,事母竭尽礼仪,勤勉不懈怠。然而生逢乱世,又能投笔从戎,率义军守卫家乡,后又择明主而事,持戟上马,四方征伐,所向披靡。不论攻战还是守城,都立下赫赫军功。兰州之战,孤军深入,不幸被俘,依然能尽忠守节,视死如归,不负“死而后已”的誓言。

郑光祖(公元1264年~?)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郑氏十大名人

郑振铎、郑伯奇、郑毓秀、郑午昌、郑天挺、郑国鸿、郑文宝等。

1、郑振铎: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猫》《我们是少年》等。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8年10月17日去世。

2、郑伯奇: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女儿经》《到西北去》等。1895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长安,1979年1月25日去世。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

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郑众:郑吉之子,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

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将,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一、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二、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将领)

郑成功(1624.08.28-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三、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郑桓公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2

郑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现在河南省新郑市)。成年后,郑国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后来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而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3

郑玄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4

郑买嗣

郑买嗣(?—909年),汉人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 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5

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1-2]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

6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7

郑余庆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8郑延昌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官至尚书左仆射。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

9

郑谷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10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 ,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

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仝姓出过哪些皇帝

历史上没有出过仝姓皇帝,倒是出了六位名人明星:

1、仝晓燕,1987年9月6日出生于河北张家口,原青春美少女组合成员,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

2、[画家]仝相和:1948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范县。

3、[革命者]仝华章: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洧川县。

4、[武警]仝云飞(第十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出生于中国。

5、仝寅,字景明,山西安邑人,明朝占卜之士。

6、[动作演员、武术指导]仝冰冰,全国武术冠军。

仝姓没有出过皇帝。

仝姓是中国的一个特有姓氏,祖训上有乱亲不乱祖、乱辈的建议,仝姓之间不结婚、不联姻。河北省的大名县、河南唐河县岗柳、新乡市封丘县、湖阳、安阳县曲沟镇、太康县、台前县,焦作市,温县、博爱县、洛阳市伊川县都有集中分布。山东郓城、山东鄄城、山东莒县、 江苏无锡、睢宁。湖南宁远、山西广灵、浑源也有集中分布。河北石家庄市正定、无极、行唐、元氏,保定的曲阳,沧州的泊头、衡水枣强、廊坊之大城县,都有仝姓族人分布。其中正定县朱河村、北孙村、无极县前北焦村的仝氏一脉,约有五千多人,明初自凤阳府迁居正定朱河,逾600年传30代。

历史上仝姓没有出过皇帝。

仝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河北等地。

仝姓来源之一为司马迁,司马迁为李陵败降匈奴辩解,被下狱受腐刑,他的一支后人为避难而改姓为仝。

仝姓来源之二为赐姓,宋朝有一位武状元官拜二品,因被奸人所害,被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被皇帝赐为仝姓而流传至今。

仝姓来源之三为少数民族,是汉化改姓。

仝姓历史名人有:仝轨字车同。出自于《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仝字迷语:人横空江正落潮。

仝字诗词: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

卢仝见马异文章,酌得马异胸中事。

啜尽庐仝七碗,方把赵州呼唤。

姓谷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谷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大司农谷永,九真太守谷朗;三国时吴国都亭侯谷利;晋朝广武将军谷衮;北朝北魏尚书、荥阳公谷洪;唐朝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谷那律,太原主簿谷倚,左金吾卫大将军谷崇义,定州刺史、清江郡王谷从政;宋朝进士谷大向;元朝襄阳尹谷廷硅;明朝登封知县谷庸;清朝文学家谷应泰;当代地质学家谷德振,病理学家谷镜汧。

1 谷庸:明代有名的好官吏。

2 谷褒:北朝著名的将领。

3 谷士恒:吴县人,清朝时期著名的画家,钮枢弟子,他的特长是画仕女,他所画的仕女衣袖飘飘,栩栩如生。他的弟弟谷士芳画的仕女也如他的哥哥一样,很有名气。

4 谷倚:唐代太原主薄。魏郡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和诗词很著名。在当时与富嘉谟、吴少微一起被称为北京三杰,盛极一时。

5 谷那律:唐代弘文馆学士谷那律,昌乐人。博览全书,尤其精通经学,诗当时学问最深的经学家和学者,有九经书库的美称

姓谷历史名人:谷永、谷倚、谷那律、谷崇义、谷氏。

1、谷永:谷永字子云,长安人。西汉时期官员。本名谷并,据说因尉氏男子樊并造反,改名谷永。因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他才德优异,拜任他为自己的属吏,后举荐他为太常丞。

2、谷倚:魏郡(今河北临漳)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原主簿。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

3、谷那律:复姓谷那,东夷人,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唐朝大儒,著名学者。

元朝李姓名人

1、 元符三年庚辰科(1100年) 李崟

2、宋高宗 建炎二年戊申科(1128年) 李易

3、辽代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甲辰科(1004年)李可封

4、 太平四年甲子科(1024年) 李炯

5、辽代道宗太康九年癸亥科(1083年) 李君裕

6、辽代天祚帝乾统七年丁亥科(1107年) 李石 辽阳人

7、辽代天锡帝北辽建福元年壬寅科(1122年)李宝信

8、 德兴元年壬寅科(1122年)李球

9、金代章宗承安五年庚申科(1200年) 李俊民 泽州晋城人

10、 泰和六年丙寅科(1206年) 李演 FONT>

11、金代宣宗贞祐三年乙亥科(1215年) 李献彪 河中人

12、金代哀宗正大七年庚寅科(1230年) 李瑭元代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科(1327年) 李黼 阜阳人

13、元代惠宗正统元年癸酉科(1333年) 李齐 广平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714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1480年的庚子年发生了什么 俄罗斯越战历史下一篇:古代有哪些女性曾经担任过国王或皇帝的角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