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西汉是怎样灭亡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西汉的社会状况

导语:西汉是怎样灭亡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西汉的社会状况

目录导航:

  1. 西汉是怎样灭亡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 西汉灭亡后,是什么朝代
  3. 彝族社会制度及其演变
  4. 汉朝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深远影响
西汉是怎样灭亡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帝国在汉武大帝时鼎盛国泰民安,他🈶强势剪除了外戚势力,母舅田坋,和大将军大司马窦婴势力,礼贤下士任贤理政,使大汉帝国五谷丰登九州方圆龙凤呈祥。经过昭宣盛世,被剪除的外戚势力🈶死灰复燃,宣帝出自召狱,无依无靠,乃大封许姓为皇亲国戚,宣帝仙逝后其与许平君皇后子继承了皇位为汉元帝,汉元帝时亦大兴外戚势力,其后为王政君,只一次宠信而有了太子汉成帝,王政君氏同门权贵有五王而封侯,权倾天下,王凤侄王莽家道败哀,王凤不久于人世,乃托于皇太后政君提拨重用,而显于世,时汉哀帝刘欣亡,大司马大将军董贤手足失措,礼法不尊,被71岁的太皇太后罢官,令王莽为大司马安葬刘欣事,自此一发而不可收,那王莽恭顺有礼,礼贤下士广布党徒声名日隆,仅亲杀儿子为奴扺命,夫人穿着粗布衣衫岀堂入室,被文武大臣们视为神明贤达,进安汉公位,🈶嫁女于平帝,进而一步步呑食了大汉帝国江山万里十一五年,真是乱臣贼子祸国殃民。










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形势,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汉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

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都早已超过最高限额,因不愿放弃自身利益,所以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内外交困的汉哀帝,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经失去威望。 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崛起, 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为其制造代汉的舆论。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由"安汉公"到"假皇帝",终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皇帝幼小,外戚专权。新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天灾。 古代政治稳定的时候,都是上面有一个强人,下面控制着好几个派别。如果皇帝能当这个强人,那么是最好的。如果皇帝幼小,下面的派别就会互相斗争,直到决出一个胜利者。然后胜利派别再分裂成几个小派别。 西汉末年的几个派别就是几个太后的家族,而最后的胜利者就是王太皇太后。因为她活得特别长,因此家族势力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大,最后控制了朝廷。但是王太皇太后并没有注意到在自家人马中培养对抗势力,使得王家的权力最后又归到王莽一身。于是王莽就有了篡权的基础。因此皇帝不能控制局势和当时外戚专权的局面,是西汉灭亡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王莽,王家也会有别人来篡权的。 王莽改制虽然得罪了少数民族和天下人,但是这些并不重要。因为那时候的匈奴等加起来也不是中原王朝的对手。而一般人再不满,只要能活得下去,并不愿意造反的。事实上,王莽改制了十年都没有叛变,直到公元17年蝗灾、旱灾、黄河泛滥各种天灾同时发作,当年才开始出现大规模叛乱。因此天灾是王莽灭亡的根本原因。

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

西汉诸多制度上承袭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拓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汉朝基本疆域;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汉自武帝之后,皆以外戚辅政。

西汉王朝后期,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刘氏政权日益危机。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发展出了“再受命”和“易姓受命”,王莽利用“易姓受命”思想,笼络士人和好租,一举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新朝,宣告了西汉王朝的灭亡。

西汉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封建社会的老问题,土地兼并,王莽不篡汉,其实西汉政府大概也运作不下去了。汉宣帝以后,西汉短暂的中兴之像立即就熄灭了,继位的汉元帝,在是书上的评价是“柔仁好儒”。

他还在是太子的始皇,对他老爹重法家人物很不以为然,曾经十分委婉地向老爹表示:“陛下你使用刑罚略过分了啊,应该多多任用儒生。”

汉宣帝听完后很是生气,厉声说:“我大汉自有制度,本来就是王霸兼而用之,怎么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用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欢厚古薄今,连名与实都分不清,怎么能交给他们以重任。”

汉宣帝教育完儿子后,无奈地长叹一声:“乱我家者,太子也!”

事实也确实如此,汉元帝这个人性子软,继位没多久,就导致了宣帝临终前安排的三辅臣、宦官、外戚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最后宦官成为了大赢家,汉元帝天真地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结外党,于是特别信任宦官,宦官石显被他提拔成为中书令后,中枢的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最后大权旁落,西汉皇帝的权柄自此失衡。

到了汉成帝继位的时候,汉成帝年长却贪乐,荒于酒色,他母亲皇太后王政君的外戚亲族擅政,大权几乎全部为王氏一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西汉王朝的衰落,实际上就是始于汉元帝。历史上的昏君,或暴虐冷酷,或者昏庸低能,或者荒淫怠政,或恣意妄为,但这几条汉元帝刘奭一也不沾边。

刘奭继位初期,尚能选贤任能,后因宠信宦官,太好糊弄,威权旁落,终至国势日衰,形成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结束了昭宣中兴的短暂局面。

刘奭不失为一位品行不错、多才多艺的好人,然而,好人不一定能够成为好皇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击案叹道:“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

好人未必就是天然的合格好领导。而西汉朝政的失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倘若把短暂的王莽新朝划到西汉王朝中,(毕竟新朝还是西汉王朝的基础)那么,西汉的灭亡,其实更多的是社会矛盾问题。

王莽新朝的各项政策并没能解决社会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各种社会势力参与了反莽的大起义,除了活不下去的一部分流民外,其实最先反莽的乃是“郡国豪杰”和最为了解王莽为人的亲属和心腹大臣。在推翻王莽的“新朝”新动作吧,豪族武装集团起了重要作用,各地域豪族的起事,瓦解了王莽政权的社会基础,新朝在豪族的反对下灭亡。

倘若没有王莽的新朝,西汉王朝的灭亡方式大致上也是这一种,大的农民起义,会因为尖锐的人地矛盾最终爆发,王莽的改革,虽然一塌糊涂,但其出发的方向,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缩小两极分化,以此来增加帝国财政,巩固帝国有些摇摇欲坠的统治,显然,这种改革,即没有让劳苦大众得利,反而深受其害,而利益损害更大的豪族们,也纷纷反抗。

西汉灭亡后,是什么朝代

西汉灭亡后,是王莽的新朝。

西汉,是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西汉上承秦朝,共历12帝,享国210年,与东汉统称为汉朝。经过汉初文景之治,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拓疆域,奠定汉武盛世局面。自汉元帝后,西汉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开始走向衰败。

西汉灭亡后,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西汉灭亡后,是刘秀建立的东汉,因为有些史学家把王莽建立的新朝也归属到西汉里面。因为在东汉的官方文献,东汉王朝不承认新朝的存在,认为是他们继承了西汉的衣钵。

第二种说法:西汉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新朝”。因为很多史学家也把王莽篡汉,当成是西汉灭亡的标志。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

西汉灭亡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刘秀与哥哥刘糸寅乘机起兵,加入绿林军。在昆阳大战中,他率骑突围求援,打败了王莽的主力军。

这是推翻王莽政权关键性的一战.刘秀从此声威大震。

他到河北一带活动,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了官僚、地主的支持,又镇压并收编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壮大。

公元25年.他在高阝称帝,国号仍为汉,定都洛阳,年号建武,史称后汉。

王莽建立的新王朝。

1.新王朝,即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为西汉外戚王莽所建。

2.公元8年12月,王莽废西汉最后一位统治者孺子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取自于其最初受封的新都侯。又因为新朝为建兴帝王莽所建,故世称“新莽”,建都长安,并更名为常安。

3.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主要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4.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此后一直被中国历代史学家形容为伪君子。整个新朝仅王莽一人当朝,其后有玄汉王朝、东汉王朝。

5.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彝族社会制度及其演变

民族制度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白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复灭,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

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

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汉朝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深远影响

汉语,汉字,汉服……这一切,都与曾经统一中国的大汉王朝有直接的关联.

汉王朝与唐、清等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帝国,它影响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一个是文化,儒家思想代替了道家的“无为而治” ,在国家治理当中居于统治地位.秦朝统一的文字小篆难以认别,汉隶由此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章节.

不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班超“投笔从戎”都护西域,都是积极向外拓展的典范,体现出汉王朝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再一个就是人才的选拔,在汉以前,包括秦在内,尽管在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以才能博得官位的现象,比如张仪苏秦等,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载入史册的人物,但人才的选拔,更多的还是从皇室贵族当中起用,位居社会底层的人才很难有机会被选出来.到了汉朝,政府推行“举孝廉”的措施,让底层的人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在对外关系上,汉朝具有创新精神,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西亚、欧洲等地区的交流.

汉族正是在汉朝奠定了民族形成的基础,只是当时没有这个提法罢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955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秦朝皇帝们的治理方式是如何的?下一篇:姜子牙所骑乘的神兽象征着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