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秦国有哪些著名人物 秦朝主要人物及事迹简介

导语:秦国有不少著名人物,其中包括秦始皇、李斯、张良等。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制定统一的法律制度。李斯是秦朝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人,他制定了律令制度,推行法家思想,对秦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张良是一位智谋过人的谋士,他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这些人物的事迹对于秦国和秦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秦国有哪些著名人物
  2. 秦国的开国君主
  3. 秦朝统一战争八大名将是谁
  4. 蔺相如人物事迹概括及评价
  5. 秦朝历代国君名字
  6. 历史上哪些少年担大任
  7. 历史故事主要人物
  8. 民间故事人物名片介绍
秦国有哪些著名人物

秦穆公时期 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 杞子、逢孙、杨孙 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 秦孝公时期 商鞅 秦惠王时期 张仪 甘茂、公子疾 司马错、张若、都尉墨 魏章 公孙衍 秦武王时期 乌获和任鄙 樗里疾 孟贲 秦昭王时期 范雎 郑安平 白起 芈戎 公子市、公子悝 王龁秦始皇时期 吕不韦 桓齮 王翦、王贲 羌瘣 王绾 蒙武 蒙恬 蒙毅 李信李斯中期 尉潦 韩非

秦国的开国君主

1、秦国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

2、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3、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

秦襄公开建立了秦国 ,成为秦襄公。

但 襄公得其名穆公得其实 知道170年后的穆公才把属于秦国的封地从戎族手中夺回来

所以说襄公是名义上建立秦国的第一人国君 穆公却是实际上的开国君王。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秦朝统一战争八大名将是谁

秦朝统一战争八大名将:白起、王翦、蒙恬、王贲、李信、内史腾、章邯、蒙武

人物简介:

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著有《阵图》、《神妙行军法》等。

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蒙恬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王贲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李信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内史腾

内史腾,一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内史腾曾作为秦国代表接受韩国割让的土地,后又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北)管理地方,为秦伐楚奠定了后方基础。后任内史,管理京城,责任重大,可见秦王政对其信任。

早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7)时,白起攻楚,取得郢,置郢为南郡。南郡与楚国相邻,足以拊楚之背。秦王政在消灭韩国后,准备攻打楚国,便命内史腾驻守在南郡。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内史腾来到南郡,为了严明法律,他发布了一纸及其有名的文告给县、乡。内史腾又命人发布文书,申明为吏之道。他的两篇文告,富有哲理,对为官为吏都有知道意义,因此,他的属吏帝业谨记心头,竭诚供奉,甚至有人以这两文陪葬。比如,近年来在云梦泽发掘的墓中,便在秦国陆安(今安徽六安)令名叫喜的人身边发现了这两篇文告。学者推测,喜应当是内史腾的属吏。可见,内史腾的属吏对内史腾的教诲是如此至死不渝。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韩王韩安请求向秦称臣。秦王政十六年(前231),韩王韩安献韩国南阳一带给秦国。九月,秦王政派内史腾去接受韩国所献之地,任命他为代理南阳守。内史腾在南阳发布文告,抚定百姓之心,严防不法的行为,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奉赵政之命前往攻打韩国,大败韩军,擒获韩王韩安,收缴韩国的全部土地,在那个地方设置颍川郡(辖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

内史腾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法令严明,官吏恪尽职守,为秦王政进攻楚国提供了坚实的驻军基地。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将王翦率军灭掉了楚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统一天下。不久,内史腾被任命为内史。内史是负责京都咸阳事务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在这一任上,内史腾一如以往,恪尽职守,直到老死任上。

章邯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少府,雍王,名将,军事家。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请赦骊山徒,授兵以击楚军。秦二世大赦天下,章邯率骊山刑徒及人奴之子七十万人东征。章邯进击楚大军,尽败之,三胜楚将周文,斩之邯郸,破楚假王吴广、上将田臧,将军李归等,解荥阳之围。章邯七战七胜,楚将皆败,攻灭张楚政权,楚王陈涉被杀。宋留降秦,吕臣、韩军、楚军战败。

韩王韩广、故楚召平、东阳甯君、沛公刘邦,楚将项梁撤退。章邯击败刘邦,于临济下大破魏齐楚三国军队。魏豹、田荣逃跑。章邯围攻田荣,二败于楚军,秦朝以所有兵力增援章邯,大破楚军于定陶。章邯重创魏齐楚赵四国,魏王魏咎,齐王田儋,赵王武臣,楚将项梁皆死。楚怀王迁都,刘邦、项籍撤退。

赵王赵歇入巨鹿,秦将王离围之。章邯驻扎漳南,输之栗。诸侯救赵,楚将刘邦西征。巨鹿之战,王离被虏,王离的军队降诸侯。章邯驻扎棘原,与诸侯军相持未战。章邯数却遭让,赵将陈馀遗书劝降。章邯欲约,项籍许而击之,二败秦军。章邯于殷墟盟项籍,以二十万秦兵降诸侯,项籍立章邯为雍王。秦朝亡,项籍三分关中,章邯建都废丘。

雍元年(前206)八月,汉军袭击雍国,章邯迎击汉军,阻击汉军于陈仓,汉王刘邦欲还,汉国赵衍言从它道,章邯战败,止战好畤,复败,被刘邦围于废丘。雍汉战争,雍军及三秦军皆败。

雍二年(前205年)六月,汉将樊哙水淹废丘,废丘降汉,章邯自杀。

蒙武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后事迹不详。

秦朝统一战争八大名将:白起、王翦、蒙恬、王贲、李信、内史腾、章邯、蒙武

人物简介:

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著有《阵图》、《神妙行军法》等。

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蒙恬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王贲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李信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内史腾

内史腾,一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内史腾曾作为秦国代表接受韩国割让的土地,后又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北)管理地方,为秦伐楚奠定了后方基础。后任内史,管理京城,责任重大,可见秦王政对其信任。

早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7)时,白起攻楚,取得郢,置郢为南郡。南郡与楚国相邻,足以拊楚之背。秦王政在消灭韩国后,准备攻打楚国,便命内史腾驻守在南郡。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内史腾来到南郡,为了严明法律,他发布了一纸及其有名的文告给县、乡。内史腾又命人发布文书,申明为吏之道。他的两篇文告,富有哲理,对为官为吏都有知道意义,因此,他的属吏帝业谨记心头,竭诚供奉,甚至有人以这两文陪葬。比如,近年来在云梦泽发掘的墓中,便在秦国陆安(今安徽六安)令名叫喜的人身边发现了这两篇文告。学者推测,喜应当是内史腾的属吏。可见,内史腾的属吏对内史腾的教诲是如此至死不渝。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韩王韩安请求向秦称臣。秦王政十六年(前231),韩王韩安献韩国南阳一带给秦国。九月,秦王政派内史腾去接受韩国所献之地,任命他为代理南阳守。内史腾在南阳发布文告,抚定百姓之心,严防不法的行为,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奉赵政之命前往攻打韩国,大败韩军,擒获韩王韩安,收缴韩国的全部土地,在那个地方设置颍川郡(辖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

内史腾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法令严明,官吏恪尽职守,为秦王政进攻楚国提供了坚实的驻军基地。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将王翦率军灭掉了楚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统一天下。不久,内史腾被任命为内史。内史是负责京都咸阳事务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在这一任上,内史腾一如以往,恪尽职守,直到老死任上。

章邯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少府,雍王,名将,军事家。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请赦骊山徒,授兵以击楚军。秦二世大赦天下,章邯率骊山刑徒及人奴之子七十万人东征。章邯进击楚大军,尽败之,三胜楚将周文,斩之邯郸,破楚假王吴广、上将田臧,将军李归等,解荥阳之围。章邯七战七胜,楚将皆败,攻灭张楚政权,楚王陈涉被杀。宋留降秦,吕臣、韩军、楚军战败。

韩王韩广、故楚召平、东阳甯君、沛公刘邦,楚将项梁撤退。章邯击败刘邦,于临济下大破魏齐楚三国军队。魏豹、田荣逃跑。章邯围攻田荣,二败于楚军,秦朝以所有兵力增援章邯,大破楚军于定陶。章邯重创魏齐楚赵四国,魏王魏咎,齐王田儋,赵王武臣,楚将项梁皆死。楚怀王迁都,刘邦、项籍撤退。

赵王赵歇入巨鹿,秦将王离围之。章邯驻扎漳南,输之栗。诸侯救赵,楚将刘邦西征。巨鹿之战,王离被虏,王离的军队降诸侯。章邯驻扎棘原,与诸侯军相持未战。章邯数却遭让,赵将陈馀遗书劝降。章邯欲约,项籍许而击之,二败秦军。章邯于殷墟盟项籍,以二十万秦兵降诸侯,项籍立章邯为雍王。秦朝亡,项籍三分关中,章邯建都废丘。

雍元年(前206)八月,汉军袭击雍国,章邯迎击汉军,阻击汉军于陈仓,汉王刘邦欲还,汉国赵衍言从它道,章邯战败,止战好畤,复败,被刘邦围于废丘。雍汉战争,雍军及三秦军皆败。

雍二年(前205年)六月,汉将樊哙水淹废丘,废丘降汉,章邯自杀。

蒙武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后事迹不详。

蔺相如人物事迹概括及评价

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蔺相如是一位在战国时期的赵国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因其出色的才华和勇敢的表现而备受赞誉。以下是对他的人物事迹和评价的简要概括:

人物事迹:

完璧归赵:蔺相如以其智慧和勇气,奉命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使和氏璧得以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蔺相如随侍赵惠文王,并在会议上发挥出色,使赵王免受屈辱。

负荆请罪: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成功地处理了与廉颇的矛盾,保持了将相的和睦,使赵国得以稳定。

评价:

智慧和勇气: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不辱国体的忠诚。

善自谦抑:他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时,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出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从而化解了矛盾。

维护国家利益:无论是完璧归赵还是渑池之会,蔺相如都成功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展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

人格魅力:蔺相如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时,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还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是他赢得人们尊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蔺相如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以其智慧、勇气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而备受人们尊敬。他的事迹不仅彰显了他的才华和智慧,更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

秦朝历代国君名字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51年回到秦国。前247年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统治期间,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焚书坑儒”,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秦氏或赵姓秦氏[3],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殉葬,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了在骊山陵墓里。征调武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在位时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以平民之礼葬。墓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称胡亥墓。

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继位即因赵高弄权、关外六国复国,降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前207年,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严格来说,秦三世是不正确的称呼,因为子婴从未称帝,并不是三世皇帝。

秦国历代国君名字:嬴非、嬴侯、嬴伯、嬴仲、嬴其、赢开、嬴康、赢立、嬴曼、赢说、赢嘉、赢恬、赢载、嬴任好、嬴罃、嬴稻、赢荣、赢石、赢籍、赢宁、赢盘、赢刺、赢欣、赢封、赢肃、秦悼、赢仁、赢昌、嬴师隰、嬴渠梁、嬴驷、嬴荡、嬴则、嬴柱、嬴楚、嬴政。

1、秦非子,嬴非,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

2、秦侯,嬴侯,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

3、秦公伯,嬴伯,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

4、秦仲,嬴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

5、秦庄公,嬴其,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

6、秦襄公(立为诸侯),嬴开,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

7、秦文公,嬴康,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

8、秦宪公(秦宁公),嬴立,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

9、秦出子,嬴曼,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

10、秦武公,嬴说,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

11、秦德公,嬴嘉,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

12、秦宣公,嬴恬,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

13、秦成公,嬴载,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

14、秦穆公(秦缪公),嬴任好,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

15、秦康公,嬴罃,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

16、秦共公,嬴稻,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

17、秦桓公,嬴荣,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

18、秦景公,嬴石,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

秦国历代国君名字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

19、秦哀公(秦毕公/秦㻫公),赢籍,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

20、秦惠公,嬴宁,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2年。

21、秦悼公,嬴盘,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77年。

22、秦厉共公(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嬴刺,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

23、秦躁公(秦趮公),嬴欣,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

24、秦怀公,嬴封,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

25、秦灵公(秦肃灵公),嬴肃,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

26、秦简公,秦悼,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

27、秦惠公,嬴仁,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

28、秦出公(秦少主),嬴昌,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

29、秦献公(秦元献公/秦元王),嬴师隰,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30、秦孝公(秦平王),嬴渠梁,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

31、秦惠周文王(秦惠王),嬴驷,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公元324年改元)。

32、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嬴荡,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

33、秦昭襄王(秦昭王),嬴则,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

34、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250年。

35、秦庄襄王(秦庄王),嬴楚,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

36、秦始皇,(秦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21年。

历史上哪些少年担大任

少年担大任的简直太多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继承了父亲赵肃候赵语的王位,邻国齐国 魏国 韩国燕国打着吊丧的理由,实际上是为了瓜分赵国。此时的赵武灵王仅仅是一个10多岁的少年。率领军队守卫边界保卫了赵国。另外汉朝的霍去病20出头就已经封狼居胥。

军政的话最出名的莫过于霍去病了..年仅17岁北击匈奴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英年早逝。另外,项羽24岁起兵反秦,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三国演义小说形象我觉得江东的孙策,孙权、周瑜了.

洛宾王

成名作:《鹅》

年龄:六岁

还有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军政的话最出名的莫过于霍去病了..年仅17岁北击匈奴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英年早逝。另外,项羽24岁起兵反秦,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三国演义小说形象我觉得江东的孙策,孙权、周瑜了

唐朝诗人王勃6岁善文辞,9岁指摘颜师古注《汉书》瑕疵,14岁应举及弟.25岁写就千古名作《滕王阁序》.音乐神童莫扎特3岁发现三度音程,5岁作曲,6岁登台演出,12岁创作大型歌剧.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2.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江东割据豪强,配偶:大乔.

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微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3.周瑜

周瑜(175-211年)他和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挚友,20岁不到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可谓是少年俊才,英姿勃发。公元208年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战,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更加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他和孙策一起都是东吴最具有进取心的将领,并且赤壁之战后乘胜又打下了荆州,还准备再进攻益州,可惜是英年早逝。此后的鲁肃、吕蒙、陆逊等先后担当主帅,虽然这些将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但东吴方面就再也没有进取中原之心了。刘备曾经不怀好意的向孙权进言要提防周瑜独大的局面,但孙权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了周瑜极大的信任。

4.李元霸

本名李玄霸, 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后世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
《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也就是说,历史上记载不多,十六岁就死了。

历史故事主要人物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民间故事人物名片介绍

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主要人物孟姜女范喜良秦朝一美丽女子孟姜女在自家院子里救了被官兵抓去建长城的范喜良。两人慢慢相爱,结婚当晚,新郎被官兵抓走。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就去长城找。到了后才知道夫君已死。孟姜女悲痛万分,哭了三天三夜,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991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西藏和印度的历史渊源 印度历史划分下一篇:人类是怎么被消灭的 宇宙上百亿星系存在智慧生命体 人类需小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