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世家大族特点 东汉初中历史考点

导语:东汉世家大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他们通常是高级官僚、军事将领或权贵家族的成员,拥有丰富的土地、财产和势力。这些大族通过政治联姻、贿赂和权谋等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并参与政治斗争和宫廷权力争夺。他们的存在加剧了社会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东汉时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特点。

目录导航:

  1. 东汉世家大族特点
  2. 东汉初年面临什么社会局面
  3. 东汉耕地面积
  4. 东汉的分期三个阶段
  5. 东汉和三国的顺序
  6. 东汉后面是什么朝代
  7. 七年级上册历史每个朝代建立的时间和灭亡的原因
东汉世家大族特点

学人所谓“世家大族”,指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它们是东汉豪族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又是士大夫集团的代表和领袖,除具有豪族的一般特征外,还有鲜明的儒学色彩。在东汉特定历史环境中,世家大族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必然性。但其发展方向,曾受到刘秀的强力矫正和东汉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这的崛起及其本质特征一点,对我们理解世家大族的形成原因和本质特征有重要意义。

东汉初年面临什么社会局面

东汉初年的社会局面就是由于王莽的统治,而导致百姓生活困难,刘秀'实行了轻徭薄役的统治策略,使得百姓生活得到改善,被称为光武中兴

东汉初年,百废待兴的,经过王莽的残暴统治和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的破坏下,中原大地已是荒无人烟,连年的战乱使百姓流离失所,造成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严重被破坏。

光面对这种社会局面,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东汉耕地面积

东汉王朝进入了最巅峰的时代,国内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据记载垦田面积达到了732万多顷,为东汉时期之最,人口继汉章帝时期的快速增长后达到了巅峰,最多时有五千多万人口。

根据资料记载,东汉质帝时期中国垦田面积约为七百万顷。汉末天下大乱战争连连,中华大地人口骤减,土地因各种原因而荒废。

东汉面积580万平方公里,元兴元年(105年)的垦田数字达到732万多顷,人口达5325万人。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称帝,延续“汉”的国号。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之一。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西汉:8.3亿亩

东汉公元105年:7.3亿亩;公元122年:6.9亿亩;公元144年:6.9亿亩;公元145年:6.96亿亩;公元146年:7亿亩

东汉的分期三个阶段

东汉末年的三股势力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汉灵帝时期:

当时的社会是三股势力,最强大的势力是和皇帝关系亲密的宦官;第二强的势力是外戚,皇后哥哥何进大将军为代表;第三强的势力是官僚集团,官僚们其实是希望宦官死,同时也希望外戚死。如果宦官和外戚都覆灭了,最弱势的官僚集团就可以当政了。

刘宏执政期间,皇权有所削弱。刘宏在位二十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刘宏在位时更是有增无已,刘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刘宏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他信任,他们死后张让与赵忠便成了刘宏宠信的宦官,刘宏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

光和三年(180年),刘宏力排众议,立何氏为皇后。何皇后母亲被接入宫中居住,封为舞阳君;她的大哥何进和二哥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担任要职,何氏家门荣极一时。何进本是杀猪出身,但是因为外戚身份,最后竟成了大将军,掌握了最高军权。

汉灵帝快死的时候,想立自己喜欢的王美人生的小儿子做皇帝,因为小儿子刘协更聪明。但是按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他应该立皇后生的大儿子刘辩。皇后和他哥哥大将军何进当然希望立刘辩为帝,肯定会反对立刘协。所以汉灵帝就琢磨着跟自己亲近的宦官商量,怎样骗何进入宫把他给杀了。结果在袁绍的鼓捣下,就发生了何进杀宦官,宦官再杀何进,袁绍再杀光所有宦官的局面,导致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全部被消灭掉。

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汉献帝时期,这时社会上形成了新的三股势力:一股是董卓、黄巾军等土匪派,没文化不成气候。一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寒族

(寒族是相对于士族门阀来说的,不是指穷地主。士族门阀的标志是家族要有儒家大学问代代相传,要连续几代做过太守以上的副省级以上干部最好是三公,要有大庄园。曹操这样的宦官之后爹虽是太尉第一条仍不符合,仍被士族门阀瞧不起)。而最重要力量最大的一股势力则是士族。东汉时儒家势力已经非常大,有些读书门户学问很大又历代做大官导致门生故吏遍天下成为了大士族门阀,历史趋势已经是可以让他们获得天下政权了。而四世三公的代表袁绍学阀变军阀后,如果经营得当是可以成为天下之主的,可惜袁绍先是把董卓引狼入室,被董卓霸了政权,后又与袁术兄弟相残,最后竟败于发小曹操,最终导致士族集团晚了50年才夺得天下。但是大势在门阀士族这边,曹操、曹丕再努力也无法扭转大趋势。曹操始终不肯与门阀士族妥协,但是曹丕上台后做了妥协,搞了个九品正中制,把选官任官的权力给了门阀士族,取得了士族门阀们的有限支持。但是也把自己的家底掏空了。以后朝廷的官门阀士族越来越多了,那曹家更加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最终士族门阀的代表司马懿得了天下。

汉代文学的分期:

1、从高祖到景帝时期,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的作家是贾谊以及枚乘;

2、从武帝到宣帝时期,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史记》完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和司马迁等;

3、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时期,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第二次高潮出现,《汉书》完成,代表作家有扬雄以及班固;

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一类无名诗人。

东汉和三国的顺序

东汉在前,三国在后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而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初平元年,董卓之乱又起,自此汉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按先后顺序排列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东汉灭亡,曹魏建立,三国开始。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建立东吴。

263年,蜀汉为曹魏灭亡。266年,司马氏纂魏,建立晋朝,曹魏灭亡。

公元280年,晋灭吴。至此,轰轰烈烈的三国存续了六十年,彻底消亡了。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回答:顺序是

首先是东汉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

然后是三分魏蜀吴,就是三国鼎立

之后经历晋朝 南北朝以后,出现了隋朝

东汉后面是什么朝代

东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四起,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儿子曹丕后来称帝,废汉建魏,东汉灭亡。不久,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孙权建立东吴。此时天下三分,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每个朝代建立的时间和灭亡的原因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灭亡原因:秦二世及赵高过于残暴,秦朝法律过于苛刻。所以导致陈胜,吴广起义,起义虽被镇压,但秦王朝根基已动摇,很快被推翻。

西汉:公元前202建立。灭亡原因:至汉宣帝,汉元帝以后大权旁落被王莽篡位。

东汉:公元25年建立。灭亡原因:太监专权,大权旁落后期黄巾起义,起义虽失败了但东汉己经士崩瓦解。后被曹丕所灭。

西晋:公元265年建立。灭亡原因:晋武帝分封诸王导致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引发异族入主中原西晋灭亡。

东晋:公元317年建立。灭亡原因:从开始建国到灭亡朝政一直被权臣掌握。

商公元前1675到1029汤建国,纣王灭亡。

周公元前1029到256(西周到公元前770建立者姬发灭亡周幽王东周建立者周平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054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诗人从长歌行中的景物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古代诗句从哪开始写景下一篇:古代狼烟的威力有多强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