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交往表现 东汉外交的典故和影响人物

导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外交往来表现复杂多样,涵盖了与外族的战争和和平交流。而东汉时期的外交则以“断交不通”的典故为代表,表明了其对外交往的谨慎态度。影响人物包括董卓、王莽等。

目录导航: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交往表现
  2. 俾弥呼派使臣来中国的使臣名字
  3. 中国外交史上著名事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交往表现

民族战争、民族融合、民族重组。

1、民族战争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

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分裂割据局面。分裂割据状态下,战乱频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严重破坏、商业经济的衰退是分裂割据带来的后果。

2、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几百年间,我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多民族的统一”,是对秦汉王朝的高度概括,“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分裂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的和战,增进了双方的交往与了解,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迁居内地、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最后与汉族融合,提供了条件。

3、民族重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俾弥呼派使臣来中国的使臣名字

有沙门国造、伊吕波支和末利支征三人。
因为据《魏书》《北史》和《日本书纪》等历史文献记载,公元57年,日本倭国的女王俾弥呼派遣三名使臣前往中国东汉朝贡,其中的使臣分别是沙门国造、伊吕波支和末利支征三人。
这三位使臣不仅向东汉朝贡献了许多宝物,还带回了中国先进的文化、技术和思想。
这次贡使活动对于促进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长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女王大黄金国俾使居麻呼派来中国的使臣名字是阿倍仲麻吕。
因为在《魏书》和《隋书》中都有阿倍仲麻吕这个名字被记载,他是日本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于公元前57年到达中国隋朝,向隋文帝献上了大量珍宝和贵重物品,展示了大黄金国的强大实力。
他也为后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除了阿倍仲麻吕,公元7世纪时,另有一位俾使大使尼多、副使鸟越毛野一同到过中国,但两人名字并没有被记载得很清楚。

佩氏、邪馬臺、伴造、今泉、山部、阿母奴等等。
这些人是俾弥说派往中国的使臣。
因为当时的日本与中国关系非常紧密,两国之间频繁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些使臣们为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是阿倍仲麻呂。
原因:据历史记载,公元611年,日本的女王俾弥呼派遣了一支使臣团来到中国唐朝,阿倍仲麻呂就是其中的一员。
内容延伸:阿倍仲麻呂不仅是日本的外交使臣,还是一位旅行家和探险家。
他在唐朝期间游历了当时的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见闻和记录,是了解唐朝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此外,阿倍仲麻呂还曾经向唐朝皇帝推荐过日本著名文学作品《万葉集》,对于中日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两个使者名字是大夫难升米、次使督史牛利

“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

带方太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次使督史牛利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汝所在逾远,乃遣使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

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其绥抚种人,勉为孝顺。汝来使难升米、牛利涉远,道路勤劳,今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引见劳赐遣还。

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十张、茜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又特赐汝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皆装封付难升米、牛利还到录受。悉可以示汝国中人,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

是那由他和阿私加。
因为在3世纪时,日本的女王俾弥呼派遣使臣前往中国,其中两名使臣分别是那由他和阿私加。
他们前往中国拜见魏文帝,并且带来了许多贡品,这是日本最早的对外交往之一。

俾弥呼(日本前方后土神)派遣的使臣名为卫府国、律令国、赤峰国、神功国、邪马台国、大逆国。这六位使臣分别于公元57年至59年间先后到达中国东汉的都城洛阳,向汉朝皇帝求贺,并向汉朝披牌宣诏,表达了日本女性统治者俾弥呼亲附中国的意愿。这次使节访问,标志着中国和日本的外交关系正式开始,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为两国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外交史上著名事件

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匈奴威胁。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历经磨难抵达大月氏。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开凿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而在西汉末年,随着中原势力衰败,在面对强大的匈奴,我们只能和亲来维护本国势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毋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在后来的东汉时期,我们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再走丝绸之路,这就是班超。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424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日本画和书法不值钱 书法与日本历史下一篇:莫桑水怪怎么得 尼斯湖水怪搜寻者在尼斯湖湖底发现水怪模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