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五代十国后周最后一位建立者 旧五代史谋士有哪些人物名字

导语:五代十国后周的最后一位建立者是赵禹,他是旧五代史中的谋士之一。他在乱世中以智慧和谋略著称,为后周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导航:

  1. 五代十国后周最后一位建立者
  2. 邢台出的名人有哪些,从历史到现在的,全面
  3. 五代后唐著名将领
  4. 刘邦的军师是
  5. 西汉谋士排名
五代十国后周最后一位建立者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共计历经三帝,国运10年。

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960年)春正月初四日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帝位。至此五代十国正统王朝就此落幕,赵匡胤建立北宋延续正统王朝。

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从951年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至960年北宋建立,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

郭威在后汉隐帝刘承祐时奉命平定藩镇叛乱,后起兵反叛,夺取皇位,建立后周。郭威登基后减免徭役,整顿军纪,打击腐败,为后周之后的征战打下基础。954年郭威死,其养子柴荣即位。柴荣在高平之战中成功抵御北汉的进攻,稳定了政权。随后通过对禁军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号,割让长江以北地区。959年柴荣北伐辽朝,收复三州三关。不久柴荣驾崩,其幼子柴宗训登基。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共计历经三帝,国运10年。

郭威(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后周开国皇帝(951—954年在位)郭威十八岁时,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去应招,李继韬见便收留他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郭威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曾经负气杀人,被关入监狱。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建立后汉。郭威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乾祐元年(948年),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

刘承祐自继位后,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逼迫太后授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郭威的治国体制,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后周恭帝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澶州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后周末代皇帝(959年8月3日-960年2月3日),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

显德六年(959年),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册封梁王。后周世宗驾崩后,正式即位,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显德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禅位于赵匡胤,宣告后周灭亡。北宋建立后,降封郑王,赐予“丹书铁券”。

开宝六年(973年),驾崩于房州,时年二十岁,追谥“恭皇帝”,归葬于顺陵。

邢台出的名人有哪些,从历史到现在的,全面

李胜素

常建

一行

任克雷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南宫)

乔晓光

刘子厚

侯宗宾

尚长荣

王宝强

陈强

陈佩斯

赵炎

孙国庆

曲直生

侯咏

张登义

任仲夷

后周世宗柴荣(邢台)

郭威

元初名相—刘秉忠(邢台县)

千古诤臣--魏征(巨鹿)

大唐开元名相--宋璟(邢台南和)

张角(?--184),邢台巨鹿人。

义和团旗手赵三多(威县)

三国谋士崔琰(清河)

大侠豫让

名医扁鹊

郭守敬

抗金名将牛皋

钟离权--为唐末五代人,八仙之一,道教正阳祖师!

张果老--邢台广宗人

八仙曹国舅--宋皇后的大弟弟,真定(今邢台宁晋)人

八仙中曹国舅的姐姐 (

宋仁宗赵祯皇后——曹氏

李存孝

归有光

李攀龙

五代后唐著名将领

孙璋,五代齐州历城人。出身行伍,最初隶属后梁大将杨师厚麾下,不久候补为奉化军吏。

后唐建立(923年)后,累官至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都指挥使。

李嗣源(即后唐明宗)镇据常山时,颇器重孙璋,擢为裨校。

庄宗同光三年(925年)邺城兵变,孙璋辅佐李嗣源有功。

翌年李嗣源即位后,授孙璋为赵、登二州刺史,后又转任齐州防御使。

明宗天成四年(929年)王都叛乱,袭据中山,时孙璋为定州行营都虞候,随军讨伐,立有战功。

王都叛乱平定后,孙璋被加封为检校太保。明宗长兴初年,授州节度使。后卒于洛阳。追赠为太尉。[1]

1.郭崇韬(约865年~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谋臣、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2.符存审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是有名的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一生历经百战,却未尝败绩,曾多次与后梁交战并击破朱温、驱逐北漠契丹。

3.夏鲁奇(882年-931年),字邦杰,曾赐名李绍奇,青州(今山东青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

夏鲁奇在梁晋争霸期间曾护卫后唐庄宗,自午时战斗到申时,独自格杀上百人,以骁勇知名,后在中都之战中单枪匹马生擒梁军猛将铁枪王彦章。

4.高思继(860—895),五代十国名将,四季拳创始人,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后唐妫州(今河北涿鹿)人。

高思继的一生都在为后唐效力,后惨死于和后梁的交战之中。

郭崇韬。

郭崇韬(约865-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早年便机警干练,享誉前晋。中门使的火山口位置别人不敢干、不想干(如孟知祥),但郭崇韬敢;他出任中门使后,凡是艰难战事,没有不参加的。李存勖也非常信任这位父亲留给他的重臣。

公元921年,随李存勖到镇州征讨张文礼。契丹耶律阿保机率众人到新乐,大兵救援,让庄宗军队非常恐慌,诸将都请求退回魏州,李存勖犹豫未决。

郭崇韬一边稳定军心,一边仔细劝告说:“第一、阿保机只是受王都诱惑才救援,看重的是财物,并不是交结友邻;如果我们打败前锋耶律安巴坚,大部队也必定逃走。第二、何况我军刚打败汴梁贼寇,威振北方,乘势驱逐,无往而不胜!第三、事情是否成功,还要看天命。”条条鞭辟入里,庄宗悉心听从,果然战胜了契丹。

1、李存孝

唐末著名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2.王彦章

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3.高思继

四季拳创始人,第一名枪

4.史建

5.葛从周

6.郭崇韬

7.符存审

8.杨行密

9.周德威

10.王晏球

郭崇韬(约865-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历仕两代三主,唐僖宗后期,作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累典事务,廉洁干练。大顺元年(890),李克修死后,改任李克用典谒。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以为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

天佑二十年(923),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拜兵部尚书、枢密使。同年,郭崇韬献计奇袭汴州,梁晋对峙四十年,一战八天灭梁,他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铁券,恕十死。 同光三年(925),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军六万讨伐前蜀。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率军抵达成都,王衍出降,前蜀灭亡。不久,郭崇韬遭到宦官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神闵敬皇后刘氏联手构陷,在成都被铁楇打死。所生五子全部遇难,两个孙子幸存

刘邦的军师是

军师有张良、萧何、陈平、王陵、郦食其等人。仅介绍最著名三个。

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2、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3、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

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

西汉谋士排名

1、蒯通

蒯(kuǎi)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2、曹参

曹参[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 ,汉族,沛县人 ,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2、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另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 ,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 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3、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084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水浒传是谁写的啊 朱元璋历史短文下一篇:南朝梁开国皇帝 明朝皇帝出家赎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