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哪些功绩 三国诸葛亮历史讲解

导语: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三国时期为刘备出谋划策,被誉为“卧龙先生”。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政治手腕,成功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稳定了蜀汉政权,并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他还制定了许多军事和政治政策,提高了蜀汉的国力和统治能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导航:

  1.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哪些功绩
  2. 50字经典历史小故事诸葛亮
  3. 诸葛亮火烧新野属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4. 六出,七擒,东和,北拒,收二川分别具体指什么
  5.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六出祁山还是七出祁山
  6. 张角,于吉,左慈,诸葛亮,他们在历史上真会法术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哪些功绩

诸葛亮的战绩:1.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全都反驳的哑口无言,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共拒曹操。2.定鼎荆益: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率兵入,保护益州安全。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劝说刘备应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刘备亲自率军在谋士庞统的陪同下一举夺取了益州。3.制定法律: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4.用兵南中: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建兴三年5月,诸葛亮大军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在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困难后,在味县以北地区追上了孟获的部队,经过激战击败了孟获的部队,生擒孟获。接着诸葛亮大军南下到达味县地区与李恢的部队会师。随后,大军向西挺进,进兵滇池,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5.六出祁山: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至234年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六次战争。最终由于蜀国国弱民疲,北伐计划没有得以实现

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可以以白帝城托孤为节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隆中对策的提出。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我们都熟知。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曹操不可取,孙吴可作援的形势。阐明了荆州、益州州牧羸弱,可取二州作为基地,进攻中原的大战略。为四处奔波的刘备构建了大战略。

赤壁之战。游说孙吴,促成孙刘联盟。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得以借机平定荆州、益州。打下了蜀国的基础。

平定荆州、益州。为刘备出谋划策,夺取荆、益。可以说,对于蜀汉政权的建立,诸葛亮功不可没,如同汉之萧何。

第二阶段:

白帝托孤。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间,稳定了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助后主刘婵稳定蜀汉政权。

六出祁山。为了蜀汉政权,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也为了个人理想,或者酬谢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六出祁山,为了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说诸葛亮的功绩不论是对当时的刘备政权还是对后世都有非常大的功绩。具体如下;

1.政治功绩

隆中对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局势,确立三分天下的基本策略。协助刘备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攻取益州、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至此刘备政权得以正式成型。

2.和平贡献

发布一系列政令,使天下三分之一的人民过得一段太平日子。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3.历史功绩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为后世留下可贵诗篇,为现今了解当时社会作出贡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发明家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对后世同样产生深远影响。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一生虽短暂,但是成就斐然:

1、舌战群儒,力促孙刘结盟;

2、草船借箭,击败南下曹操;

3、临危受命,接替庞统攻蜀;

4、助刘称帝,奠定三分天下;

5、励精图治,蜀地开化大治;

6、白帝托孤,挽大厦之将颓;

7、七擒七纵,安定南方边境;

8、六出祁山,以攻代守护蜀;

9、鞠躬尽瘁,精神激励后世!

50字经典历史小故事诸葛亮

【火烧新野】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曹操亲督五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平江南。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刘表病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击退曹仁军。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1、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

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三夫完成。他前两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20,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联合破曹,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亮不得。

一气,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诸葛亮调赵云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气,周瑜孙权用美人计,甘露寺招亲,骗刘备至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又生一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被气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麽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诸葛亮火烧新野属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没有,是小说里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火烧新野一事,像火烧博望坡一样,只字未提。甚至火烧新野这件事,也难找到记载:《三国志·先主传》中,说刘备博望坡设伏兵之后,屯扎在樊城,并非在新野;曹兵到来时,他过襄阳前往江陵,也是从樊城出发的,根本没有火烧新野一事。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也说当时的刘备屯扎在樊城,从樊城开始撤退的。显然,火烧新野一事也没有提到。到了《三国演义》之中,这场关于火的战争便演绎得活灵活现,这完全是罗贯中的功劳。实际上,诸葛亮被“三顾”之后,诸葛亮出山以后的第一份功劳,其实是过江东,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三国志·诸葛亮传》说,赤壁之战以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这个时候,诸葛亮才做到军师中郎将,工作也只不过是收税的活儿,根本没有上过一线打仗。诸葛亮第一次上阵,是在刘备攻打四川的时候,兵困葭萌,庞统战死,没有办法,才召“(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四川平定,“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职人员。

不是真的,历史上并没有火烧新野。

火烧新野的故事存在于小说《三国演义》中。故事讲述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

实际上并没有火烧新野的战役,但是由于三国演义太出名了,因此会有很多人信以为真。

六出,七擒,东和,北拒,收二川分别具体指什么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东和: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

北拒:北面与曹魏对抗。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六出祁山还是七出祁山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历史上一共六出祁山,并不是七出祁山。

在三国演义中小说中,诸葛亮一共七出祁山,最后在五丈原病逝。但是在三国志中,诸葛亮一共只有六次出祁山,最后因为劳累过度病逝,因为在三国时期并没有史记流传下来,所以对三国时期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三国志。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张角,于吉,左慈,诸葛亮,他们在历史上真会法术吗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确实会法术的,不单是借东风那一回,诸葛亮征南蛮,六出祁山的时候都使用过法术,还有五丈原做法续命等.所以鲁迅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多智而近于妖".但是和张角等人不能算是一类.张角是妖人,用法术为祸世间,管辂和张角是一类的.左慈和于吉是仙人,不插手世间的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337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朝哪位皇帝是历史上的英明君主?下一篇:徐妙锦写给朱棣的信 朱棣历史承认的偏爱皇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