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有实权的皇帝有哪些 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

导语:刘炟是东汉时期的第三位皇帝,他是东汉有实权的皇帝之一。刘炟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注重治理国家,对经济、农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发展。他还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刘炟是一个富有远见和才干的皇帝,为东汉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导航:

  1. 东汉有实权的皇帝有哪些
  2. 刘宏的上一任皇帝
  3. 东汉末年三大名将
  4. 汉章帝儿子
  5. 东汉十二帝除了三位还有明君吗
  6. 东汉孝德帝
东汉有实权的皇帝有哪些

东汉前期的四位皇帝都是很强势的,虽然和帝由于年幼(十岁)即位,但十四岁时,和帝就夺回了权力,并且使东汉更加强大。和帝末年(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史称“永元之隆”。

东汉后期的四位皇帝,前两位也是很强势的。桓帝和灵帝是历史上出名的昏君,但他们的这种昏,很大情况下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是加强皇权的需要。桓帝铲除把持朝政近三十年的梁氏集团,夺回皇权。就灵帝来说,其买官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世家大族争夺选官用官之权。最后两位皇帝,后少帝为董卓所杀,汉献帝为曹操所控制,已没有皇权可言,东汉名存实亡。

东汉有实权的皇帝有:刘秀、刘宏。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公元190年,又逢“董卓之乱”,皇帝大权旁落。

东汉共有14位皇帝,分别是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前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刘宏的上一任皇帝

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省深州市)。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综上所述,刘宏的上一任皇帝是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字意,阳嘉元年(132年)出生于冀州蠡吾国(今河北博野),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

东汉末年三大名将

一位、皇甫嵩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汉灵帝时,太平道教主张角作乱,置军三十六方,祸乱天下,京师震动,天下响应。这时,汉灵帝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朱儁,总计率领四万多人,征讨颍川的黄巾军。平定黄巾起义的最大功臣,无败绩。可惜为了自己一时的名节没有早点除掉董卓,否则也不会有董卓什么事情。董卓专政时期,又懂得放弃,懂得隐忍,使自己得以善终。

第二位、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 。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日发病而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朱儁形象与正史相似。是汉车骑将军。黄巾造反时,为中郎将,引军讨伐。屡立功绩,迁车骑将军,河南尹。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乱政,掠夺公卿,朱隽对汉室衰微的状况感到悲哀,归家后即病逝。

第三位、卢植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甫嵩。可是,卢植有点生不逢时啊。他出来得太早了。出场时,三国这场大戏才拉开一点点帷幕。他刚表现了一下,就被赶出朝廷,后面虽被袁绍聘为军师,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1、冯异

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新朝末年,冯异曾任颍川郡郡掾。后来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冯异随刘秀击破王郎、大败铁胫农民军,平定河北,因功被封为应侯。

平河北后,冯异与寇恂先合兵击破苏茂,然后冯异又率军击败朱鲔。之后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率军大破赤眉军、平定关中,参与征讨陇西。最后病逝于在军中,谥号为节侯。

主要成就: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平定赤眉军、平定关中、征讨陇西。

2、耿弇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的父亲耿况是新朝上谷太守,更始二年,耿弇劝说其父亲一起归附刘秀,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击破铜马、高湖、青犊、赤眉、尤来、五幡、大枪等各路农民军。

刘秀称帝后,耿弇被封为建威大将军、好畤侯。之后耿弇击败延岑、与吴汉大败富平、获索农民军。击败张步,平定济南郡,随后又参与多次征讨陇右。最后耿弇辞去大将军,病逝后,谥号愍侯。

主要成就:收复四十六个郡,三百多座城池。

3、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大司空窦融曾孙,其妹为汉章帝皇后,窦宪经常恃宠欺人,窦太后临朝称制后,窦宪派刺客杀死刘畅,归罪于刘刚,被窦太后发现后禁闭于内宫,正好南匈奴请兵共讨北匈奴,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

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统率军队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向西边逃亡的北匈奴改变了欧洲历史,窦宪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武阳侯,仗着军功权倾朝野,欲谋叛逆,被汉和帝知道后,逮捕其亲信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令其自杀。

主要成就:大破北匈奴,使北匈奴西迁。

东汉末年的三大名将是:关羽、张飞和赵云。

关羽(公元161年-公元220年)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他以勇猛善战、忠诚义气而闻名,曾在赤壁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后被称为“关云长”。

张飞(公元168年-公元221年)是刘备的义兄,被誉为“万人敌”。他勇猛威猛,擅长骑射和近身格斗,曾在长坂坡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赵云(公元168年-公元229年)是刘备的重要将领,被誉为“子龙”。他机智勇敢,善于运筹帷幄,曾在长坂坡之战和定军山之战中表现出色,被尊称为“常胜将军”。

这三位名将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刘备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

汉章帝儿子

刘庆(78年—107年2月1日),东汉清河王,汉章帝刘炟第三个儿子,生母为宋贵人,是汉安帝刘祜的父亲。

当年汉和帝诛灭外戚窦宪势力,刘庆在其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受到和帝的敬重和厚赏。[1]建初四年(公元79年)被立为皇太子,三年后(公元82年)因受窦太后的诬陷,被废为清河王。初留居京师洛阳,至公元106年才就国,今在山东省临清县东北,遂开清河王族。

延平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07年2月1日)去世,谥号孝王。永宁二年(121年),安帝亲政被汉安帝追尊为“孝德皇”

长子

刘伉

即千乘贞王,建立千乘国(今山东高青),汉质帝刘缵曾祖。

次子

刘全

即平春悼王,建立平春国。

三子

刘庆

即清河孝王,建立清河国(今山东临清),汉安帝刘祜之父。

四子

刘肇

即汉和帝,东汉第4位皇帝。

五子

刘寿

即济北惠王,建立济北国(今山东长清),北乡侯刘懿之父。

六子

刘开

即河间孝王,建立河间国(今河北献县),汉桓帝刘志祖父,灵帝刘宏曾祖。

七子

刘淑

即城阳怀王,建立城阳国(今山东莒县)。

幼子

刘万岁

即广宗殇王,建立广宗国(今山东威县)。

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4月9日),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75年)继位。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时年三十一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敬陵。

儿子:千乘贞王刘伉、平春悼王刘全、清河孝王刘庆、汉和帝刘肇、济北惠王刘寿、河间孝王刘开、城阳怀王刘淑、广宗殇王刘万岁等。

东汉十二帝除了三位还有明君吗

公元25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扫平逆贼,光复汉室,定都洛阳,开启了将近二百年的东汉历史。

刘秀做为中兴汉室之主,被后人所熟知,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于让他的继任皇帝都藏在了他的光环之下,也导致东汉其他皇帝很少被人提及。虽然,他们的知名度并不高,却也有着这样三位明君。

1.汉明帝刘庄,在位18年,东汉第二位皇帝,刘秀与阴丽华的第四子。其在位期间明正典刑,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严厉打击宦官与外戚,让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宗室和大臣之中一旦犯法,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关系亲近而加以宽容。于是,群臣惊恐,朝廷肃然。

此外,他对官吏的选拔极为看中,不任人唯亲,纵使是姐姐的儿子也不能随意任用,并且每年都会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合格者继续留用,不合格则罢黜,促使这期间吏治十分清明。在民生方面刘庄为使百姓安居乐业,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致使天下人口激增,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并与其子共称为“明章之治”。

2.汉章帝刘炟,在位13年,东汉第三位皇帝,汉明帝的第五子,与其父共称为“明章之治”。汉章帝在位期间为政宽和,与民休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继承其父的统治方法,注重百姓的安居乐业,减轻刑法,轻徭薄赋,兴修水利,让国力进一步提升。派遣班超出使西域,使西部地区再一次臣服于大汉王朝。

3.汉和帝刘肇,在位17年,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第四子。由于汉章帝去世时刘肇还过于年幼,因此大权都掌握在太后和外戚的手中。公元92年,十三岁的刘肇与宦官密谋除掉了自己的舅舅,重新掌握了朝政大权。亲政之后的刘肇,勤于政事,减免赋税,注重农耕,体察民间疾苦,对流民,鳏寡,灾民加以抚恤,让天下百姓老有所养,少有所依。此时的东汉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国力达到了鼎盛。世人对其统治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孝德帝

孝德皇帝,名刘庆,公元78年出生,汉族,东汉清河王,汉章帝刘炟第三子,生母为宋贵人,是汉安帝刘祜的父亲,被汉安帝追尊为“孝德皇”。

人物简介

刘庆,汉景帝刘启的孙子,刘寄第5子,建初四年(公元79年)被立为皇太子,三年后(公元82年)因受窦太后的诬陷,被废为清河王,谥为六安共王。[1]

刘寄死后,汉武帝刘彻怜念这位弟弟,奉刘寄之祀,于武帝元狩2年(前121年)封刘寄生前宠爱的小儿子刘庆封为六安共王,管辖宏原衡山国故地。有子刘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559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汉顺帝刘保之后谁继位 刘保东汉皇帝完整版下一篇:牛郎织女的历史背景与传说是什么?

文章评论